左超远是齐万年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这次奉命来守三关之中的第一关,足可见齐万年对他的信任。黑风关是三关五寨之中的第一道关隘,虽然失守与否并不关系到姑射山的安危,但守得住黑风关,对提升氐军的军心士气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齐万年对黑风关的防守还是颇为看重的,着令左超远来镇守黑风关。
左超远受命之后,自是不敢懈怠,亲自在黑风关上布置防御体系,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不过得益于黑风关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左超远还是有所松懈了,在他看来,任何人想要攻克黑风关,必须要首先面对强劲的风,就算趁着短暂的风停间隙攻到黑风关下,但随时会重新刮起的大风随时会将他们给蹂碎了。
所以左超远丝毫没有担心蜀军会攻上来,相反的,他还暗自有些失望,如果黑风关的风一直地吹下去,蜀人不敢来,自己想要杀敌建功的愿望岂不就要落空了?
但让左超远没有想到的是,蜀军不但来了,而且来得十分地快,当他还在沉沉熟睡的时候,蜀军就已经趁着风停时刻摸了上来。
左超远一骨碌地爬了起来,他是和衣睡下的,所以也无须穿戴衣服,只是将盔甲胡乱地套在了身上,抓起一把剑来,径直地扑出门去。
哨声惊醒了部分的士兵,但大部分的士兵对响声有极强的免疫力,依然是睡得是浑然无我,左超远只得下令先起的士兵一个个地去挨个拍醒尚在梦中的氐兵。
黑风关的防守阵地上一片混乱,而趁着这个机会,高远已经是率军扑了上来,向着黑风关不高的关墙发起了攻击。
这些精心挑选取出来悍勇之士是虎步军的精锐,都是嗷嗷叫的真汉子,莫说是氐军此刻防守阵线一团糟,就算是严阵以待的氐兵,也未必能挡得住蜀军的进攻。
所以战斗的一开始,蜀军就已经取得了压倒性地优势,低矮的关墙根本就无法阻挡蜀军汹涌的浪潮,蜀军各兵种协同配合,果断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在黑风关并不怎么坚固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左超远惊出了一声的冷汗,蜀军的战斗能力显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临时拼凑起来的氐军根本就无法阻挡蜀军的攻势,已经完成了突破的蜀军牢牢地控制着这一处缺口,左超远无论结集起多少的人马进行反扑,死活就是无法夺回这个缺口。
蜀军的优势相当地明显,同样是三千的兵力,蜀军的作战效率可不止比氐军高过一筹,他们用犀利地攻势轻易地就撕开了氐军的防线,轻易地将反扑而来的氐军斩杀掉。
而氐军混乱状况一直也没有得到好转,先醒的先打,后醒的后打,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随着战斗的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氐兵遭到了斩杀,形势朝着不利于氐军的方向发展着。
左超远急眼了,他这个时候不再盼更多的氐兵可以加入到战斗中来,而是祈求老天尽快地刮起风来。
可让左超远郁闷的是,还真是日了狗的,今天停风的时间似乎比往常要漫长的多,如果再得不到风的助力,黑风关必将难逃一失。
其实今天停风的时候和往常日子比起来,也不算太特殊,高远知道时间宝贵,容不得半分耽搁,所以在发起攻击之后,蜀军便是开足马力,全力猛攻。一方是精心准备,出动的全是精兵悍将,另一方则是睡意惺忪,恍如梦游,这怎么打都是一个不对称的战斗,也难怪蜀军只用了半盏茶的工夫,就已经攻破了黑风关的防御。
左超远无可奈何,只得亲率为数的不多的氐兵发起最后的反扑,但这样的反扑完全是徒劳,在蜀军大举压上,已经将黑风关全数控制在手中的时候,左超远的反扑看起来跟螳臂当车没有什么区别。
一支犀利的箭矢射穿了左超远的右膝,剧烈的疼痛让他无法直起腰来,左超远跪倒在了地上,,更多的箭矢射中了他,他身上鲜血狂涌,生命之力在一点点地流逝,他的意识也模糊起来。
风!起风了!左超远在倒地的同时,感觉到了那种熟悉而渴望的力量,但这一切,已经是为时已晚。
狂风再度来临的时候,蜀军已经完全地控制了黑风关,除了少数氐兵逃走之外,三千的守军,大部分被歼灭在了黑风关内。
尽管风势猛烈,但已经无法再阻挡蜀军前进的步伐了,左路大军顶风进入了黑风关,刘胤没有丝毫在黑风关多做停留,一口气率军直扑赤水关而来。
赤水关和黑风关只相隔了十来里的距离,蜀军依然是由高远的敢死队但任先锋,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谅已经抵达了赤水河边。
赤水河并不太宽,最窄的地方也就只有十来丈,原本渡这样的河没有啥难度,但赤水河落差越大,水流湍急,不管是人还是船只,只要一进入河水中,顷刻之间就会被卷得无影无踪。
赤水关就在建在赤水河边上,一长段的关墙,就等同于是赤水河的河堤,把守赤水关的也是齐万年手下号称是八大金刚之一的古天浩,他已经得到了黑风关失守的消息,一方面令人飞报于姑射岭的齐万年,一方面是严阵以待,在赤水关上严防死守。
浑浊的河水泛着赤红的颜色,盯着湍急的浪头,直让人有一种眩晕的感觉,有蜀兵拾起一块石头,投向了河心,只听得扑通一声,就连浪花都没有溅起来,可见河水极深,至少也超过了一个人的深度。
想要强渡赤水河,显然是一件不容易事。河水如此湍急,无论是舟渡还是架设浮桥,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时间紧迫,根本就无法蜀军在赤水河多做等待,一旦氐人大军来援,再想突破赤水河,恐怕难度都增加十倍。
“准备渡河!”高远冷沉地下达了命令。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