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人看了一遍这十个仓库,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
终于来到了拍卖的环节,1号仓库,只拍出一千五百美元。是的,一万人民币左右,表面上看,里面最贵重的就是那辆摩托车,但肯定不值一千五百美元。
2号仓库更惨,只有一千美元。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3号直接流拍。大家记得,里面就是些木头之类,谁还乐意去画这个钱?
4号好点,拍出五千美元……
一直到8号仓库,方醒他们才终于报价。报价的人是夏雨,方醒和许晴、圆圆没兴趣,李震不好意思跟夏雨抢。
最终,夏雨用一万八千美元才拍下来。
这个仓库,除了那件瓷器,还有几幅油画。那些外国人,就是冲着那几幅油画才报价这么激烈的。
就目前来看,前十个仓库,最高价就是8号了。
等夏雨拍下来,仓库公司的人才让他们进入仓库查看。
“这些油画很一般,估计是业余爱好者画的,不值钱。”夏雨看了几眼说道。
确实,哪怕李震等人,都看出油画画得很粗糙,谈不上艺术品。
夏雨将那尊双联瓶捧起来,先看款识:雍正年制。
看到这四个字的款识,夏雨顿时咧嘴一笑,笑得很开心。然后,他递给方醒:“老弟,帮我看看,这是不是雍正的珐琅彩。”
方醒装模作样看了一会,点头:“运气不错,赌对了。这玩意起码五十万人民币。”
他告诉大家,在款识上,雍正珐琅彩一般采用珐琅料书写“雍正年制”四字仿宋体图章式,也就是说在四字外框以边框用,鉴定时一触摸就会感觉有凸起感。
珐琅彩在雍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彩料、装饰图案,还是艺术效果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由于雍正珐琅瓷制作的精良,因此深得藏家青睐。
“可惜,这尊雍正珐琅彩双联瓶也算不上雍正时期的精品,画珐琅的师傅书法功底不太行。”方醒指着双联瓶的其中一面,上面是一句诗词。
这句诗词的书写,明显没达到书法家的层次,从而拖垮了这件瓷器的价值。
要知道,雍正年代的珐琅彩瓷器,拍出上千万人民币的都大有所在,一两百万的那种,都还算不上什么精品。
像前几年拍的一件雍正珐琅彩三阳开泰笔筒,接近八千万人民币成交,可见一斑。
然而,即便如此,夏雨还是很高兴。
这种赌对的感觉,非常刺激,很有满足感。
随后,又在里面翻了几下,没发现其他值钱的东西,就退出仓库,先关上门。等拍卖结束,再统一将这些宝物拿走。
至于剩下的垃圾,夏雨没准备自己处理。
而是让吉姆帮忙打电话,请清洁工过来,花点钱让别人搞。
“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你们尽情玩。”吉姆哈哈笑道。
……
第二批仓库,从11号到20号,方醒依旧没有出手,或者说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提不起兴趣。
反而是李震,以三千美元的价格拍下15号仓库,他看上的是仓库里的一个座钟。
该钟整体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上层是伞盖,顶上有一只铜做的鸟站立;中层有卷帘,里面有猴子抱桃,下层则是底座。
很可惜,这个座钟是坏掉的,不能运转。
“这东西还值钱吗?”李震忍不住问道,感觉自己亏了呀!
“近代做的东西,就算不坏,价值也有限。你还是找找,有没有别的东西吧!”方醒跟他说道。
李震暗道倒霉,但也不啰嗦,连忙在仓库里翻找起来。
很快,一脸惊喜地拿着一样东西:“方老大,你看这是不是砚台?我发现,这个仓库应该是一个华人的。”
除了砚台,他还看到一些练书法的纸张,以及临摹的作品,多达二十多幅。
不过,看起来是新手练习书法,写得不咋地,估计也就比李震他好一点。梁山泊好汉书法大赛的话,或许能排前列。
方醒接过,上下打量了一会,才说道:“这是一方澄泥砚,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从样式、到制作风格,以及包浆等来看,应该是明代的。”
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清代,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一个近三百年的断档。
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说的就是澄泥砚,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
说着,他用手指擦了擦其中一个砚台的底部。
大家就看到上面有刻字:文石居士。
“文石居士?这是谁?”夏雨有点迷惑,对古人的这种称号,他向来很难记住,八大山人属于例外。
“明代的书法家,米万钟,准确说是明末书法四大家。而且,米万钟有来头,是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的后代。”方醒跟大家说道。
大家听了不明觉厉,书法还能基因继承的?
祖宗是宋代的四大书法家,后代是明末四大书法家,真够厉害的。
“之所以有文石居士这样的称号,是因为米万钟喜欢玩石,属于一代石痴。”
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艰险,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对每一块石头都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画貌题赞。
藏石界有句口号,叫做“石来运转”!
可石头不但没有给米万钟带来所谓的好运,反而同米万钟的罢官还乡有些关联,从此背上一个“败家石“的恶名。
据说,米万钟一次游玩,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越看越喜欢,于是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再加上44匹骡马,拉了7天,方将此石拉下山来。
正当他要一鼓作气运回家的时候,不幸遭魏忠贤诬告而罢官,巨石遂被弃在路旁。当地乡民认为此石不吉利,称其为“败家石“,从此无人问津。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硬是不信这个邪,派人将“败家石“运至清漪园。这块所谓的“败家石“,就是今天立在颐和园内的“青芝岫“。
玩石玩到他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