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显示德川幕府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友好,忠右卫门肯定是要在法国人献给笃姬夫人的西洋馆夏宫接受贝利考特的国书,同时举行欢迎飨宴的。
贝利考特四十岁上下,颇有神采,从容淡定。身着礼服,胸前绶带和勋章一丝不苟。为表敬意,除向忠右卫门双手捧呈国书,并九十度鞠躬行礼之外。还单膝下跪,亲吻了阿兰带着白纱手套的手。
其实就是单膝跪了忠右卫门和阿兰两人,因为两人的宝座是处于一个稍高一层的台基上的,贝利考特跪一个就像是跪两个。
原任的公使罗什伯爵已经会说不少日语了,顺带一名法国的秘书,充当翻译。作为前任公使,罗什伯爵在幕府之中颇有几分经营的人脉关系,而且也同不少幕府高层混熟了,这不光是他自己私人的“财富”,也得一一介绍给贝利考特。
不过蛮稀奇的,贝利考特居然认识水野忠精,两人一见之下,还颇为惊讶。原来三年多前,水野忠精在法国考察海军,当时贝利考特回国述职。在一次宴会上,水野忠精这个“异国风情”是吧,大伙儿肯定要认识认识的。
倒是让贝利考特同水野忠精搭上了两句话,现在算是故人相见,各自欣喜。不过更欣喜的在后面,当罗什伯爵介绍说这是日本王国的铁道大臣之后,贝利考特心中大喜过望。那句话咋说来的,瞌睡就给我送枕头来啦。
原本就想着越过英国人,逐步垄断整个日本的铁道。万万没想到自己在日本唯一一个“熟人”,就是整个国家的铁道大臣。这不就是送嘛,和送有什么区别?
感觉自己来日本颇有用武之地的贝利考特,又接连认识了幕府的主要大臣,顺道听取了罗什伯爵关于幕府内部派系简述。有些关系可以继续发展,有些人可以刻意笼络,还有些人则和英国人走得近,你得注意。
最后的最后,罗什伯爵请贝利考特关照一下他在别子铜山的利益,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转巴黎,接受新的任命了。
临时居住在鹿鸣馆,没有立刻回返横滨法国公使馆的贝利考特有心去铁道上面瞧一瞧。东海道铁道干线的总调度是个英国人,这没办法的事,幕府还在派人学习。即使是学得最快的乡纯造,仍旧无法完全替代英国人在铁道上所发挥的作用。
加上本身铁道的一半股份在英国人手里,英国人能把这样紧要的职位轻易让出来就有鬼了。
来到日本桥铁道总站,凭借法国公使的身份,以及英国人的许可,他在站内到处观瞧了一番。凭自己的眼睛,估测东海铁道的客流量,还有货运量。
了解了一番价格之后,贝利考特意识到日本的铁路运营,还是相当的有利可图。
只不过幕府似乎并未完全意识到铁道交通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除开最基本的促进商贸和人员流通之外,更像是一个用来安插人员的新设部门。
不得不说,贝利考特看得还是蛮准的!
在法国其实也是这样,诸多高级公务员上位之后,便拉拢各种亲朋故旧,充斥进入自己可管理的机关部门还有公营机构之中。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情况。
只不过德川铁道的情况更加特殊一点,贝利考特感觉幕府造铁路,就没想着怎么挣大钱,发大财,全然都是用来安置人员的。这一点令他稍稍疑惑,当然啦,也不是非常疑惑。反正挣钱的是日本国王,运营的是国王的大臣。
钱又落不到自己的口袋里,大臣们未必会对这种事情多上心。与其想着为国家精简人员,省钱发展,不如多安插几个兄弟子侄呢。
窥一斑而知全豹,日本王国的整体“政治道德”,显然还没发展到新时代。
咱也不管这么多了,赶紧去考察一下山阳道铁道干线,以及未来预计的九州道铁道干线的各项情况吧。这都是幕府当年卖国大借款的时候,初步同意和法国股本各半的铁路线。贝利考特得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然后贯彻拿破仑三世掌控日本经济命脉的旨意。
与贝利考特紧锣密鼓的展开工作不同,送走他的忠右卫门非常的高兴,因为贝利考特送来了好几份文件。
法兰西政府批准承认日本王国之《明定国事诏书》!
也即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和元首,将承认,且仅承认日本王国的所有权和继承权,在德川家定本人,以及其兄弟的男性后裔之中继承。法兰西政府承诺日本王国的合法政府,是由德川家族建立的现政府。其国家元首,是德川家定及其继承人。
在松平齐宣等人看来,这纯属脱裤子放屁。我本来就是日本国王,你承认不承认,我都是日本国王。当年忠右卫门多此一举,也不知道图个啥。
但是忠右卫门高兴啊,因为这将极大地减少日本发生内战时,外部势力干涉的政治借口。以后在国际上,日本就只有德川幕府这一个合法政府了。
伴随着法国政府批准文件一道送达的,还有撒丁、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国政府的批准文件。各国政府虽然并不太清楚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家,为什么要他们这些欧洲国家承认,但是既然日本提出来了,且使团在欧陆各处访问,那批准承认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贝利考特还表示,普鲁士也已经批准认可了德川幕府的国是诏书,只是因为路途遥远,尚未送抵。至于英国方面,法国人不知道。沙皇俄国方面,人家把你们的诏书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如此想来,如今整个地球上的列强,除了沙俄,包括英美在内,应该都已经承认德川家为日本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了。
幕府安泰矣!
俄国人那边,无所谓了。保不齐将来还要干一仗的,等日俄战争打赢了,再让他承认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