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叙吧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吃相 > 第587章 皇帝视察

第587章 皇帝视察(1 / 1)

宫人手上并没有拿圣旨,应该只是通传皇帝的一个口信,而且还是去城南码头,陈旭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只能赶紧让人准备车马,同时也叮嘱水轻柔照顾好几位公主和蒙婉,临走之前又把管家和几位管事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这才坐上马车一路颠簸着往咸阳城南而去。

虞无涯带着墨镜提着铁剑策马紧跟在旁边,一群侍卫也都穿着黑色的皮甲腰跨长刀前呼后拥,一路经过,封地上的许多挑担背筐的农户都恭恭敬敬站在路边行礼,然后目送侯爷的车马离去之后这才行路。

自从侯爷搬到清河别院之后,光是最近几天收集制作凉粉的薜荔籽就让附近的村民获利不少,而且清河别院中数百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菜蔬和肉食,眼下这路上行走的农户,大部分都是背着薜荔籽或者蔬菜鱼肉等物去卖给清河别院,都是付钱购买,而不是像别的侯爵封地上需要庄户免费提供,这让封地上的所有庄户感激的热泪盈眶,都异常感激和敬重清河侯。

而陈旭自从搬到别院之后,不光亲自视察过封地上的情况,还安排管事带队摸底调查了封地上所有的庄户,根据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特别困难的家庭还送钱粮接济,安排医士诊治病患,对于老幼孤寡给予特别照顾,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所有庄户够感恩戴德,甚至还有人在家供着陈旭的牌位摆放瓜果香烛供奉祭拜。

因为早有传闻,自家侯爷是太乙仙尊的弟子。

前些日子咸阳城中那美丽的神雷焰火就是侯爷释放的仙家法术,封地有仙家弟子保佑,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陈旭坐在嘎吱摇晃的马车上看着刚刚送来的大秦都市报。

这是六月最后一份报纸,再过几天就入秋了。

今天的报纸上头版关于赈灾的新闻少了很多,因为随着赈灾物资和钱粮陆续分发下去,灾区的情况已经安抚平静下去,灾民已经开始生产自救,从驿卒传回来的情形看来,报馆的记者已经准备撤出灾区,后续关于灾情的报道会不断减少,不过许多的记者已经开始往其他郡县前行,准备进行一次东南诸郡的大范围民间采风,以此充实自己的阅历,这是陈旭的要求,同时也是报馆记者都很感兴趣的行动。

报社记者所有在外的开销都是报馆出钱,钱粮衣物车马费用全都包括,甚至陈旭还说了,去园子睡小娘子也报销,但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要写出来翔实而且生动具体的采访稿件,以此让咸阳的民众和皇帝能够了解东南诸郡的真正情况。

虽然这些采风的内容还没有登载一篇,但估计下一期就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

今日这期报纸在咸阳城卖的非常火爆,只不过陈旭不知道而已。

此时虽然已经临近中午,但平日几个报纸流动售卖点和十多个报亭依旧人满为患,被无数的方家术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个面色涨红的举着钱币嚷嚷着要买报纸,但即便是报馆早有准备,首批印刷了足足两万份但还是不够卖。

咸阳百家方士和士族公卿多如牛毛,识字的人足有十万余,几乎全国读书识字的人有接近三分之一聚集在咸阳城中,平日两万份报纸固然也会不够卖,但总归还是需要差不多一天时间才会被消化掉,因为许多人买一份互相传着看,对于许多本来就不宽裕落魄士族来说这样还省钱。

但今日这份报纸不抢不行,因为报纸上登载了筹备许久的撰史馆和书局终于完成,要对外正式征召贤士名家,所有买到报纸的人都回家躲起来研究去了。

“撰史馆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熟悉太古史志的编辑五人,组建古史编撰小组;诚招夏史主编一位,责编二位,编辑五位组建夏史编撰小组;诚招商史主编一位,责编三位,编辑十位组建商史编撰小组;诚招周史主编五位,责编二十位,编辑一百位组建周史编撰小组。另招收熟悉史志的爱好者三百人担任撰史馆文书笔吏,同时向天下之民征集所有古籍史料,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真伪,金石竹木凡所载有文字记录者皆在其列。”

“泱泱华夏万年传承,历远古而至三皇五帝,经禹夏而至我煌煌大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逝者已逝,英雄作古,但我们要用笔墨记载先祖们的历程,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传说,撰史馆诚邀各界名士加盟,与历史同行,著万世传承,七月初一,清河侯将在撰史馆亲自欢迎诸君到来!”

“书局署衙修建完毕,现诚邀各家名士加盟,从武王伐纣,文王改易始,八百年大周孕育出华夏灿烂文明,百家昌盛诞生出无数先贤,黄老孔墨,儒法名杂,诗书礼乐,观星占卜,畜牧耕织……”

“我等读书识字继承先贤典籍,当有风骨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局诚邀天下名士加盟,为您心目中的圣贤著书立传,整理诗书经义子集汇编成册,用笔墨铸就我华夏辉煌……天下风云出我辈,书局现诚招百家名士编撰百家子集,征召各家名士三百人,征召文笔书吏五百人,汇编整理诗书经义礼乐等任何先贤记录,不分地域、不分年代、不分传承、不分真伪……”

“特别注明,所有希望加入撰史馆和书局者请书写一份自身简历和附带一份自己的策论,投稿地址:大秦都市报馆,策论通过者的名单将会张榜公布在报馆街外,后持身份牌到所属府衙报道!”

这注定会是一篇让百家门徒激动莫名的消息。

撰史馆和书局两所府衙虽然只征召了一千余人,但透露的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只招百家名士,所有自认为都是名士的人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而甘于人后,自然拿到报纸的第一时间就赶紧躲起来仔细推敲其中的信息,然后开始绞尽脑汁的准备策论。

这份策论就是一块敲门砖,写得好自然会得到清河侯的青睐,也自然会得到进入两所府衙的机会,不仅能够弘扬学派的理论,又还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

而且这些编撰的书籍最后都要送给皇帝观看过目,如若自家的理论被皇帝看上,编撰者有可能也会被委以大夫和博士之官,从此平步青云。

报纸上除开为撰史馆和书局征召人手之外,还登载有报馆总务秘书陈平写的一篇《内需论》的文章。

二十里路的距离,大半个时辰,等马车到达咸阳城南门外的时候,陈旭也差不多把这一期报纸的内容看完。

此时从城门到渭河边的码头上,全部都被密密麻麻的黑甲禁军防卫的水泄不通。

烈日之下,黑色的旌旗呼啦啦迎风招展。

林立的长戈密密麻麻如同竹林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寒的光芒。

秦始皇的车驾停在城门口,四周隔着十多丈还停着上百辆四辔和双辔的马车,皆都是三省六部官员和王侯公卿的车驾。

秦始皇身穿玄色龙袍,头戴通天冠,此时正在张苍和文武公卿的陪同下,慢慢走在通往码头的水泥路面上。

烈日下无人打伞,皇帝、李斯、冯去疾、蒙毅等三省六部的官员皆都晒的脸上冒出油光,豆粒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滚而落,但所有人都丝毫没有觉得累,反而一个个兴趣盎然精神十足,三公九卿的身份都镇压不住他们的惊奇,时而有胡须花白的官员跳起来用脚踩几下,时而有身穿锦袍的侯爵蹲下来用手指抠挖一下地面,许多人还凑在一起嘀咕研究这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石头的路面是如何修建出来的。

“报,陛下,清河侯到了,正在城门处候旨!”一个玄武卫大步而来单膝跪地禀报。

所有正在抠摸踩踏和嘀咕交流的文武公卿都同时停了下来,秦始皇也停下脚步转头,大袖一挥:“速速有请!”

“喏~”玄武卫快速离去,很快就护送陈旭走了过来。

“臣参见陛下!”陈旭对着秦始皇行礼,又对着跟在旁边的一群文武百官拱手问好,一番行礼寒暄之后,秦始皇才指着脚下这条路由城门直通河边码头的笔直水泥路面说:“爱卿化泥为石的水泥早就研制出来,却瞒的朕好苦,这路面昨日朕来看还是泥浆,今日便已经坚硬如石而且浑然一体,真不愧为仙家手段!有了这种水泥,爱卿先前所说要修建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必然也可以开始策划,朕要把这种水泥路面修遍大秦郡县……”

秦始皇很激动,感觉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而一群随行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一起点头。

眼下大秦的所有道路都是泥沙修筑,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在马车的碾压下就会出现两道深深的车辙,而为了行驶的安全,所有马车都只能沿着车辙前行,晴天还好,但一到雨雪天气,车轮就会深陷车辙之中转动困难,而遇到陡坡或者淤泥路段,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而且对车轮的损坏也特别厉害。

秦始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行车同轨的同时,还在修建的驰道上安放枕木和木轨,木轨就是两根和车轴一样宽的平行木槽,马车的两个车轮刚好放在木槽之中,这样就不会因为雨雪天气和泥沙导致车轮深陷无法动弹,在马匹的牵引下就可以快速奔跑。

(注一下:秦朝修建的驰道虽然原理和后世的铁轨有些相似,但差别还是很大,那就是枕木稀疏而且是埋在地下没有冒出地面,两根木轨半陷在泥土中,这样拉车的马匹便不会因为踢到枕木而发生事故,有许多人猜测如果真的是和铁轨差不多的话,马拉着马车如何在木轨上奔跑而且不会踢到枕木,甚至还有人猜测马车该怎么慢慢停下来,其实是看到铁轨后想岔了,驰道上只能看到两根平行的木槽,枕木是看不见的。)

最新小说: 抗日之铁血征程 穿越大周王朝签到系统 女尊之重振妻纲 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贞观匹夫 赵昊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傍上将军生包子[星际] 民国秘事 恐怖通缉令 游龙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