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一战已是无法避免,公元一千二百九十七年正月,张弘范正式开始了进攻崖山的动作。
元军兵分三路,对崖山形成了包围之势。
面对元军的来势汹汹,崖山之上的南宋朝廷,有不少人张世杰强占海湾出口,以保证西退的道路畅通。
这些人的担心其实也不错,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战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因为宋军被困崖山,已经是一支孤军,是不可能再有援军来的。
如此一支孤军,如何能够抵挡住元军的大举进攻呢。
只可惜,张世杰没有听从众人的建议。
“事已至此,我等又还能退到什么地方去呢?已经退无可退了。”
就算成功从崖山逃走,可之后呢?众人又该去什么地方落脚?难道就在海上四处漂泊吗?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拼死一战呢。
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
而后又下令将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将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只是张世杰对付援军的办法,而张弘范率军赶到崖山之后,看到宋军的布置,当即就绝顶启用火攻。
毕竟这样的局面,火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张世杰又怎么可能没有防备呢。
见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
张世杰早已将所有宋船皆涂满淤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
如此一来,元军几次进攻,都未能得逞。
一时间居然拿不下宋军,张弘范无奈,只能下令大军封锁海湾,想要困住宋军。
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可以说张弘范这一手是彻底困死了宋军。
而崖山之上,宋军本就没有任何补给,如此长时间下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张世杰自然明白元军的目的,但是他没有办法。
双方兵力相差巨大,元军即便只是如此围而不攻,宋军也完全坚持不了太久。
没有粮草,宋军只能以野果数皮为食,硬生生坚持了十余日。
不过吃食算是熬过去了,可饮水呢?这么多人,干净的饮水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士兵安奈补助身体的即刻,只能以海水解渴。
可海水饮之,很快不少士兵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
可以说宋军此时已经到了战败的边缘。
这一切张世杰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止一次的率军冲锋,想要撕破元军的封锁。
只可惜这一切都在张弘范的防备之下,故而没有能够成功。
并且,在大战之中,张世杰的外甥还被张弘范所擒。
元军大营内,张弘范看着眼前的张世杰外甥,面色平静的说道。
“你可愿为本将劝说张世杰投降?若此事能成,本将不仅保你性命无忧,甚至还许你一世富贵。”
对此,张世杰的外甥没有过多犹豫,很快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在下愿意。”
“很好,既如此,你便亲自手书一封,送于张世杰吧。”
想要利用其外甥来劝降张世杰,只可惜,这封亲笔信寄出去之后,直接就被张世杰给撕了。
之后张弘范又用张世杰的外甥劝降了两次,甚至直接将此人带到战场上,当着张世杰的面,开口劝降。
但三次劝降,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这最后的结果,张弘范好像并没有感觉有太多的失望。
因为在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会是如此。
张世杰不是一个会投降的人。
既然依旧招降不能,那就只能继续强攻了。
同时,随着元军的不断进攻,崖山之上的宋朝军民,生活也是越发艰难。
即便是皇帝的生活都过得极为凄苦,每日三场,最好也不过就是些野菜,清粥罢了。
“张大人,我们现在这么办?”
一些宋朝官员,更是面色复杂的看向张世杰,他们没有办法。
对此,张世杰面色难看,但依旧坚定的说道。
“即便是死,也要和元军战到最后一人。”
张世杰没有投降的意思,就算是到了眼下的这个时候,张世杰依旧还是要死战不退。
双方对峙,纠缠,一直到祥兴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九年二月六日癸未。
张弘范终于发起了最后的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用火炮攻击,打破宋军的阵型。
不过张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反而是令其容易撤退,随即没有应允。
次日,张弘范将元军军分为四个部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
张弘范则自领一军与宋军相战里余,并以奏乐为总攻讯号。
元军的假装奏乐,宋军听后果然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放松戒备。
趁着宋军放松防备的时候,正午时分,张弘范的水师于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在漫天箭矢的掩护下驶近宋船。
两边船舰快速拉近距离,段段时间元军就连破七艘宋船。
完全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此战的进行十分顺利,面对早有准备的援军,宋军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
此战进行到这个时候,宋军可以说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毕竟他们本就是一支孤军,如今如此大败,阵型被破,就算是想要防守,也很难了。
可以说这时候的宋军,根本就没有了继续抵挡援军进攻的能力。
大势已去,眼看着元军不断毕竟中央的皇帝龙舟。
此时小皇帝赵昺就站在龙舟之上,一旁则是时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
眼见无法突围,且元军越来越近,陆秀夫看向小皇帝,苦涩说道。
“陛下,臣愿随陛下赴死,即便身死也绝不多元军的俘虏。”
最后关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入海中。
即便是死,也不能落在元军的手上,当年的靖康之耻,已经让所有宋人颜面无光了,大宋不能再有第二次靖康之耻。
随着陆秀夫和皇帝的跳海自尽,在场的众多宋朝军民,也是一个个的跳入海中,慷慨赴死。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