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石油(1 / 1)

除了比起其他地区更为浓厚的商业氛围,还有大量的外国人聚集在广州外,大明朝眼下的几个宗亲藩国来本土,如果不是按照规矩朝拜皇帝的,那他们也常来这边。

在广州,更容易买到很多外国的稀罕东西,也更容易把自己产出的商品高价转卖给外国人。

反正在那群色目人眼里,大明的货物大多值钱。

所以当朱佑栎在广州遇到堂哥朱佑极的时候,也不显得奇怪。

朱佑栎作为沂王世子,早就定下的下一任沂国统治者,也会定期来北京朝见皇帝,联络宗室感情,自然认得朱佑栎的模样。

好在他看着朱佑栎一行人的打扮,意识到太子这是在玩微服私访的游戏,没有大声嚷嚷,惊起蛙声一片,只在后面派人请了朱佑栎过去交谈。

入门之后,朱佑极对着太子行礼参拜,询问了后者出现在广州的原因。

难道是离家出走的?

不可能吧!

等听到朱佑栎说自己只是在游历大明地方,欣赏国家山河模样后,才松了口气。

要真是皇帝家里出问题了,岂不是要牵扯到自己身上?

“世子又为何在这边?”

朱佑栎叹了口气,“是为了我母亲和弟弟的事。”

万贞儿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虽然和自己的小丈夫生了两个孩子,生活方面也非常舒心,但岁月总是不饶人。

在朱见济和朱见濡都奔四十长出白发的时候,万贞儿已经有五十多岁了。

她可是比朱见濡大了小二十的。

所以年纪一上来,难免各处病痛,朱佑极和他爹都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所以前者被打过来本土求良医诊治。

加上今年,朱见济考虑到京城里的青少年教育状况,在北京下令开设了一个皇家学院,专门负责启蒙之后,十岁到十六岁左右的少年进行学习,知识体系也是承接了一学二院的。

等他们毕业之后,也可以参加太学等高级学府的考试,加入其中。

但毕业后不会直接获得功名,还需要学子自己努力一把。

大明朝的功名,那也不是能滥发的。

按理来说,这样不能够让人获得直接利益的学院,并不太吸引人——

要说追求学问和未来出路,顺天府的郡学县学也够了,反正为了适应科考的变化,这些官方学校也开始采用从太学中流传出来的教科书教学。

毕竟还是当官重要。

圣人之言平时用用可以,但总不能把它当饭吃。

这些年里民间思想越发的进步开明,明眼人也看得出来,皇帝对程朱理学的招牌并不满意,只是做事委婉,给人留了面子,没直接将之废除。

不过以眼下情况看,理学被赶下官方正统的位置也是迟早的。

民间的聪明人已经改了口风,追捧起心学,要求挣脱束缚了。

不过皇家学院好歹是皇帝建立的,朱见济自然有办法把它的影响力拔高上去。

等地方一修好,朱见济就下令各地的宗室将家中适龄的孩子送进来读书,并且将自己的第四子送了进去。

大家一看皇帝这样,就知道这学院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也随即蜂拥而上,抢夺入学资格。

按照规矩,朱佑樘也是要进去的。

可作为父母的幼子,朱佑樘十分念家。

沂国现在发展的不错,当年看着发掘金矿狂赚了一笔,不仅迅速还完了欠朝廷的债款,还充盈了国库,各种建设都有能力去支撑了。

而且在沂国,朱佑樘是受宠的王子,他爹他娘都疼着自己。

去了北京,就不一定了。

朱见濡没有办法,在让儿子来本土寻医的时候,还让他顺带去京城看一下那学院情况,免得没有万全准备,真让儿子受了委屈。

反正藩王世子到本土,除了要事先给海关打报告获取许可,在规定时间内还要去拜见皇帝的,行动上也有限制……不然让藩王势力到处乱跑,出问题怎么办?

“你也到了撑家的年纪。”

朱佑栎听完对方的来由,点头说道,“沂国交给你,不仅沂王放心,朝廷也放心。”

朱佑极笑道,“多谢太子抬爱。”

他后面又告诉朱佑栎,除了自己作为沂国代表来本土,还有荣国和海西国的使者在广州。

荣国情况与沂国差不多,不用多提,海西国却是引起了朱佑栎的注意。

“他们又来做什么?”

海西国这十年来的发展很迅猛,可以说是大明眼下的三个分封藩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谁让海西国那边,风险最高,但收获也能更高呢?

乾圣十四年,作为中亚霸主的乌宗哈桑去世。

正如朱见济很早之前跟堂弟朱见泽说过的,乌宗哈桑凭借自己的威望,可以在国内进行改革,镇压一切矛盾。

但等他一死,继承人没有他那么强大的威望和能力,只会坐在火药桶上面束手束脚,直到因为矛盾继续积累,随便一个机会就将之引爆。

在中华漫长的历史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白羊王朝也不例外。

老国王一死,乌宗哈桑的几个儿子迅速展开夺位活动。

哪怕亲爹在世的时候,已经明确定下了继承人,还努力的培养后者的能力,可架不住中亚地区的行为习惯实在跟华夏不同。

那边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完全能让他们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况下,仍旧对着最高宝座发起冲击。

而乌宗哈桑再怎么雄才大略,也得按照中亚的规矩来,利用自己成年的儿子去掌握兵权,压服地方上不肯听话的军阀。

所以,十几年前在帖木儿帝国里发生的故事,又在白羊王朝中重现了。

唯一表现较好的地方,乌宗哈桑对继承人的培养到底不是假的。

面对兄弟的厮杀,其人迅速的稳住自己的基本盘,一边抵抗冲击,一边向大明寻求帮助。

而大明自然也响应对方的请求,派了几百人过去,然后让朱见泽亲自率领,用火药开路,成功背刺了一个造反的王子,成功缓解了白羊王朝的压力。

事后为了表示感谢,白羊王朝将自己与海西国接壤的几座城市割给了海西国,然后又跟大明签订了一系列的商贸协议。

没办法,经过这样的动乱,白羊王朝这个底蕴不深的国家难免走了下坡路,边界的那几个城市也被海西国利用军事行动实际掌控了,还不如直接送人,讨个好处。

中亚这种混乱的战场,国家兴起的快,衰亡的也快。

海西国立足这边十几年,势头却是一直呈上升趋势,背后还有一个庞大又古老的帝国为依靠,拉拢住这边,有利于稳住才结束动乱的国家。

而对大明来说,白羊王朝是在大明势力扩张到地中海之前,打击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力量,很多次乌宗哈桑跟穆罕默德二世在西亚争锋之时,大明都以优惠价格对白羊出售过武器来着。

要是白羊王朝这个屏障没了,正处在国土大力扩张期间的奥斯曼就有可能跑到波斯这边割草,加上中亚周边的混乱,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

要海西国在这样的冲击下无法继续壮大,奥斯曼帝国这个距离更近的大国成为中西亚地区的霸主,那大明在那边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十多年心血白费……

所以白羊王朝的存在很有必要。

而且其新王受乌宗哈桑教导,在教派问题上看的也比较开,并不是狂热者,也愿意和海西国这个处在绿林好汉中的景教国家友好交流,在绿林之中为海西国站台,赢得一些话语权。

如此,能不保着它吗?

而海西国也投桃报李,深知自己能在中亚顺利发展,离不开宗主国的支持,以朱见济和朱见泽的交情,双方的交流也非常顺利。

比如这一次,海西国使者过来,就是来向皇帝汇报朱见济曾经对堂弟提到过的“黑色火油”。

也就是后世著名的石油。

以中华的科技发展,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对石油有过相应认知,并且利用了起来。

比如在《易经》中就有提到过“泽中有火”之语,《汉书》中也对陕西和西域地区的石油情况有过记载。

等到宋朝学者沈括之时,由于华夏已经积累出了足够的火武器经验,而且也使用过石油作为燃料,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更能清楚的认识到石油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他不仅定下了“石油”这个正式的称谓,还判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而朱见济经过调查,发现四川陕西那边有些地方,早就有人使用石油进行日常照明了。

皇帝对此挠了挠头,然后想起来后世中东那一块地方可特别出石油,于是在和朱见泽的通信中,提到了这个东西。

华夏虽然也有本土油田,甚至还有人用上了它,但产量到底不足,而且开采、运输花费的人力物力,和从波斯湾那边海运也差不多——

飞剪船可省时省力了。

中东石油优质且容易开采。

把石油装铁桶里密封起来,然后满帆加速,二十来天的功夫就能够到达大明境内。

以大明眼下的科技进程,只要不被人为中断,日后肯定能比西方更早一步实现对石油的大规模使用。

既然这样,提前在中东那边划一块地盘,以备后人开发也是需要的。

朱见泽把这事儿放心上,找了一两年,终于找到了一处符合朱见济信中“易开采、产量大”的露天油田,然后派人前来向皇帝通报这个好消息。

当然了,除了这件事,还有商量和大明一起出兵,攻取帖木儿河中地区的事。

皇次子已经快十三岁了,朱见济这个当爹的需要给儿子准备一份家业,让他能够一成年就继承。

“海西国这是有心了。”朱佑栎说道。

真希望以后他还能保持如此态度。

对于他爹分封出去的几个国家,朱佑栎没多说。

他弟弟分封的地方都还在纸面上,就算以后立国,一两代人之间还威胁不到大明朝。

但他叔叔辈分出去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了。

沂国荣国就在大明边上,注定要依附本土。

可海西国就不同了。

要是它强大了,凭借地缘条件,要想挣脱本土的控制也有可能。

这也是朱见济坚持要把霍尔木兹海峡控制在手里,还要在中亚再分封一个儿子过去的原因。

最新小说: 诺筱颖傅夜沉 罪爱盲人 七口棺材 赘婿当道岳风柳萱 神级狂婿岳风柳萱 岳风柳萱 开苞小丫头 虎婿杨潇唐沐雪 神医 借精生子艳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