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随着宜柔的一声嘶喊,一个孩子被揪了出来。王禹看着那个肉肉的身体,很想过去看看,可是她知道宜柔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只能压制着心里的渴望和激动,继续攥着宜柔的手。护士长激动的跑了过去,王禹低下头说:“长征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容易了,坚持啊!”“孩子怎么样?正常么?”秦宜柔有气无力的问。王禹还没回答,护士长喊道:“宜柔,这个是男孩,一切正常!”话音没落,“哇”的一声,小家伙到人间的第一次哭声终于发了出来!
听到这清脆的哭音,秦宜柔的泪水再次涌了出来,刹那间,一股幸福的感觉激荡在她的全身,虽然她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还是段家的,但是她还是感到一股莫名的幸福,毕竟孩子是从自己肚子里面出来的,真的是血肉相连啊!“把孩子抱给我看看!”宜柔仿佛一瞬间又有了力量。
“宜柔,一会再看,开始用力,这个也要出来了!”助产士喊道。秦宜柔无奈的苦笑一下,只能又开始另一轮长征……
终于第二个孩子出来了。王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悄悄的说:“我去看看啊,我抱给你看!”宜柔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
王禹终于把这个粉嘟嘟的小家伙抱在了怀里,这是第二个,是那个女孩。说也奇怪,刚才还“嗷嗷”乱哭的孩子一到王禹的怀里,哭声戛然而止。这一瞬间,王禹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责任感在他的心中腾然而起,他终于明白,某种角色的转变是可以在一瞬间完成的。前一秒钟,他还找不到当父亲的感觉,可是现在他知道了,这种责任和幸福将伴随他的终生,他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来换娶子平安和快乐!
不知道为什么,王禹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孩子,也许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孩子脸上有自己和宜柔的影子,总之感觉告诉他这就是自己的孩子!王禹低着头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小家伙还闭着眼,眼球还在不停地转动,小嘴一张一合的,胖嘟嘟的脸上甚至还有没拭净的血丝。王禹突然想起了周华健的一首歌《亲亲我的宝贝》,记得他也是在初为人父的时候写的这首歌,现在自己终于明白他那时的感觉了……
胎盘已经完整的取了出来,两个孩子被放在了秦宜柔的两边,秦宜柔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心中的慈爱溢于言表。两个小家伙似乎是闻到了母性的气息,小腿乱蹬着,小脸不住的往宜柔的怀里拱,小嘴撅着,似乎在寻找**。看到这一切,秦宜柔幸福的笑了,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她觉得自己受多大的苦也值得了!
王禹幸福的看着娘三个,笑着说道:“宜柔,你终于完成这个壮举了!”宜柔头也没抬的说道:“我不管什么壮举不壮举,只要孩子健康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着把孩子拥到了自己的脸边,幸福的闭上了眼睛……
“宜柔,把孩子抱出去让海涛他们看看吧,他们还在外面等着呢,还不知道消息呢!”王禹说道。秦宜柔再次恋恋不舍的看了孩子一眼,点了点头说:“好,你们小心啊!”
段海涛一家以及所有的朋友都在外面焦急的等待,谁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段海涛来回不停的踱步,齐瑶瑶则是在不停的默默祈祷。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王禹和护士长微笑的抱着孩子出来了。段氏夫妇眼前一亮,冲了过去。
段氏夫妇轻轻的接过孩子,动作无比的轻柔,好像生怕惊醒了孩子,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低头看着自己怀里的孩子,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多少年了,一直能盼望有个自己的孩子,那种渴望和失落不是别人能体会到的,有时午夜梦回,夫妻两人会相拥而泣,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那种幸福和喜悦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段氏夫妇对视一眼,两人向王禹深深的鞠了一躬,段海涛虎目含泪,动情的道:“王禹,谢谢你们,谢谢宜柔!”王禹不好意思的搔搔头说:“这没什么的,你们要谢就谢宜柔吧,好像没我什么事!”齐瑶瑶流着泪说道:“不,没有你的支持和允许,我们不会有……这个孩子,谢谢你!”王禹笑了笑问道:“海涛,你觉得这两个孩子哪个是你们的?”段海涛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儿子,又看了看妻子怀里的女儿,肯定的说:“不好意思,我觉得儿子是我们的!”王禹点了点头,笑着说:“和我的看法一样,不过用不了多久,dna结果就会回来的,到时就一清二楚,不过我还是觉得我没看错!”段氏夫妇也微笑点头。周围的朋友纷纷过来祝贺,不远处,段市长的脸上居然挂着晶莹的泪珠……
秦宜柔已经回家了,每天来看望的朋友络绎不绝。叶氏夫妇也赶来了,不过有了叶妈妈和岳母的照顾,王禹倒是省了不少的事,基本没他什么事。不过每天家里一帮女人加上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也真是热闹!
张氏夫妇的哭诉还在继续,网上的造势也已经初见成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有几家大的网站转载,报社方面,虽然最终只有一个小的报社刊登了文章,不过相信也给了朱洪涛很大的心理打击,至少他应该明白在这里他并不是一手遮天,只要有一点疏漏,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这些日子,朱洪涛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开口必谈朱洪涛,朱洪涛的知名度迅速飙升(边新闻本来就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更何况是市长的花边新闻,比如那篇报上的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市长和一个保姆的畸型情路,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无限联想,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朱洪涛9好这不是在话本流行的明代,如果是在明代,说不定就有人编成评书来说了,那朱洪涛说不定就千古扬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