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人民委员会的积极活动下,加上叶雨茗积极的在殖民贸易部进行了活动,最终在港岛实行农垦体制的设想得到了企划院的同意。不过,在农委会设立农垦处这一机构的设想被组织处打了回票。明郎要求农委会先上报农垦处具体的机构编制原因、机构编制、机构运作流程、人员编制方案等一系列的材料。材料备齐之后才能进入审批阶段。
明郎给了吴南海一堆“标准材料”,让他依样画葫芦的按照格式来填报。吴南海理所当然的把这堆材料推给了叶雨茗――谁叫他对农垦事业这么热衷的?
机构没有正式成立,班子先搭建起来。叶雨茗原本想搞类似建设兵团一样的机构,搞诸如农三师十七团之类的称呼,但是军队对此表达不同的意见。东门吹雨表示农垦系统使用军事化组织原则是可以的,训练总监部也可以给予必要的协助,但是在编制和称呼上必须和陆军予以区别。
最终决定在香港设立的农垦系统的正式称呼为“农垦华南第一师团第一联队”,公开称呼为农垦香港联队。
“级别要按过去的标准,就是所谓的县团级吧。”叶雨茗说。
吴南海说:“什么级别不要紧。反正第一任联队长应该是元老。我就是有一点担心,移民从哪里来?”
临高本身还在大量的吸纳移民,而且随着对整个海南岛的控制权确立,开发深入,对外来移民的需求只会愈来愈大,从哪里去找移民填香港这个空白点呢?
叶雨茗说:“从广东就地招募,香港本身的人口承载量不高,发展潜力非常有限。原住民加上少量的移民就可以满足香港本身的需要。”
原本企划院、殖民贸易部、轻工业部和农业部都对香港都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把它建成一个类似新时代的东方明珠一样的样板城市。但是邬德从大图书馆调来了旧时空的几种二十万之一的香港地图:包括城市交通图、地质图、地形图,勘探队最新绘制的本时空的香港地图也取来进行了对照。一组分析人员调阅了大图书馆里所有的有关香港的人口、矿产、工农业的资料。结果发现香港岛本身的发展潜力小得可怜。
港岛本身缺少空地,平地基本集中在维多利亚海湾沿岸,狭长的地形使得这里除了布置码头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地皮供应给工业和农业。
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缺水。就港岛本身来说主要依靠山区的修筑的几个水库来供应用水。20世纪的香港政府大力保护山区植被,增加山区的蓄水能力,在山区修筑多个水库。即使是这样,港岛本身的供水量也只能勉强够港口运作使用。1960年代港岛就发生过严重的水荒,居民不得不计口供水。现代的香港的供水完全是依靠从大陆管道输水才能满足城市需求。
这样一来,原本雄心勃勃想在香港上马大搞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各方都泄了气。工业是耗水大户,没有充足的淡水供应,生产就无法运行。工业部门原本打算在港岛上修建造船厂,就近利用广东丰富的劳动力和木材资源进行批量化造船,迅速扩充临高的运输船队。现在发现这个计划的实施难度很大。
根据企划院的规划人员的估计,如果要在香港设船厂,只能选择在维多利亚海湾的北岸,即九龙塘地区。但是九龙塘的状况并不比港岛本身好多少,当地的水源同样不足以支撑工业,而平地面积非常有限。
不管搞工业还是搞农业,香港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地点。缺水、缺能源、缺地皮――确切的说缺平地……1949年以前,香港的经济水准不但比不上上海,比广州也要相差一截。香港在20世纪后半叶能够成为国际性都市,“东方明珠”,靠着49年以后作为中西交往的唯一窗口获得的巨大利益,也得益与作为维持“窗口”正常运作获得的大陆的能源、淡水和粮食副食品供应。
当然,如果要投入大本钱开发,把香港搞成一个工商业基地还是可以的。但是企划院经过调研认为这样的投资价值不大――二五结束前后穿越集团的局面势必要扩展的广州。在广州无论做任何投资建设都会比在香港方便的多。
邬德在连续召开几次香港开发的工作会议之后认定:香港的定位是贸易窗口、军事基地和物流转运中心。
香港的地理位置处于珠江口,舰队以此为基地可以屏蔽珠江,阻止敌对势力对珠江沿岸的袭扰。目前官兵被元老们打得大败,沿岸的村寨自卫体系又被摧毁,海盗乘虚而入的话,珠江沿岸的经济民生将受到严重破坏。
作为对广东的威慑:广州有任何的异动,由香港派出的干涉舰队可以在一昼夜就兵临广州城下,较之于过去接到消息再从临高出发的漫长时间来说,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香港正处于厦门到海南航线的中间位置,郑家舰队要进攻穿越众的话很难避过驻香港舰队的耳目,穿越众可以得到提前预警。而穿越众要进攻郑家的话,香港则是个很好的前进基地,大量的补给品可以就地筹措而不必从海南起运,补给线短了一半。
这个基调定下之后,香港岛的发展规划也就被缩减了。工业方面,经过殖民贸易部的努力争取,最后总算保留了一个船厂的项目。就近使用木材和人力批量建造运输船只对企划院来素后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另外造船厂本身还可以为过往船只提供修船的服务。
轻工业部原本打算在香港搞一个食品加工厂,现在因为缺水也只能暂时取消了,具体要看勘探队对香港淡水资源的调查结果。农委会的屯垦计划保留。屯垦本身是政治账大于经济账的,屯垦居民点本身也担负着驻守的任务。
企划院根据香港的地形地貌,再参照临高目前的经济规模和能力,决定香港的开发区域将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海湾的南北。也就是本港北面的小冲击平原和九龙塘一带的平缓坡地。
现在已经屯驻在港岛的海军巡逻舰队正式改编为海军香港分舰队,在香港设立海军香港根据地队。驻在维多利亚港南岸的西环。陆地防御方面,除了珠江口分遣队已经在鲤鱼门、急水门、番鬼塘等地设立的哨所之外,在北角和西环的龙虎山建立永备要塞,形成最初东西两个支撑点,两个支撑点之间用简易公路连起来,供部队沿路进行机动。沿着公路再修筑若干哨所,使得这条公路成为保卫维多利亚海湾沿岸开发区的防线。
在中环原来的852基地扩建为大型贸易基地,设立海关、仓库、民用客货码头、渔业码头、市场、造船厂和水产品加工厂。
在西环的龙虎山军事基地设立驻港陆海军司令部,电台、军事仓库和海军码头。
港岛的粮食、蔬菜和禽蛋供应主要由在九龙塘进行屯垦提供。屯垦联队将分布在港岛、九龙和离岛地区的:九龙塘、将军澳、葵涌、沙田、大浦、东涌等地,修建集中居住的设防城寨,主要从事渔业生产、蔬菜种植和养殖业。每个城寨作为一个农垦大队部,大队下面分若干中队或者小队。每个中队建一个依托炮楼的村寨。屯垦队采用全民皆兵体制,设有基干民兵。不仅有从外地移来的移民,本地的各个村落也将全部“屯垦化”。较小的村落将按照“集村”的原则予以撤销合并。
在大屿山岛的东涌地区,将设立一个大型净化营。从两广、福建运来的移民将首先在这里进行净化。然后再分流到各地。台湾开发计划很快就要提上议事日程。在大屿山岛设置净化营将缩短移民的海上航渡航渡时间。
驻军总兵力为陆军1个由3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组成的营级守备队。1个海军根据地队、1支海军分舰队。海军根据地队编入1个海兵连作为快速反应使用。
“这些兵力在初期足够了。”解释驻军计划的东门吹雨说道,“屯垦点还有民兵可以动员,即使不能充当战斗兵员,充当杂兵和后勤还是够用了。”
司凯德提议:在目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武装农场工人以外还可以招募一批黎苗雇佣兵,招募5~6个连就分驻在九龙和香港岛的各个山口作为山地警戒部队,堵住明军或者大股海匪入侵的通道。至于武装可以简化:弓弩、砍刀再配发几个手榴弹就可以了。
“五六百黎人苗人,还单独建制。我觉得不妥当。”吴南海当即表示反对,“就算要招募他们,也应该在陆军中分散服役。”
“这个问题再议。”东门吹雨说,“黎苗人口的利用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