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议题是货币改革的问题。拜现代网络所赐,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职业的现代人几乎都有点经济学的皮毛,而且这些皮毛还分作不同的经济理论。在宿舍区,未来的经济架构、货币政策是蛋疼的穿越众们仅次于是官爵、继承和女人问题之后第四大议题。很多人和当年泡论坛一样,为自己根本就不太懂的东西用各式各样是似而非的理论论战着,口沫横飞,直到要动手。
但是对程栋来说,这些理论对财政金融委员会来说都毫无意义。虽然只要学过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经济的社会,自给自足是主流,商品交换很不发达。
但是直到他们来到这个时空的临高,真正接触到了当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目睹了当时的社会和商业环境,穿越众们才发觉自己是来到了一个多么“自然经济”的时代。尤其是临高这样偏僻的纯农业县。虽然明末号称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代,但在临高,不要说资本主义,连最简单的商品交换都少得可怜。
全县总共只有十四个市,这十四个市规模之小,还比不上许多人原先时空里的居民小区的集贸市场,有的市干脆连房子也没有,只有一块泥地和几间草棚。在已经小得可怜的市场流通里,也是以实物交换为主。无论是农民向地主交租还是田主向衙门纳粮,都用粮食。大多数农民、地主都过着自产自销的生活,只有极少数商品会去市场购买――即使这样的交易,很多是用实物交换,比如家织土布、山里的特产之类的东西。连衙门支付给衙役们、小吏的报酬也是用粮食布匹。
因此,本地不要说象电影电视里那样出手“银票”,连银子都很少见。有限的货币流通里以各式各样的铜钱为主。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市面上有较多流通的铜钱有唐钱、宋钱和明钱,甚至远到汉代的五铢钱也在流通。
这样一来,穿越者政权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足够的支付手段。穿越者手中有足够的白银和黄金,不管是从原时空带来的,还是在本时空出卖商品、打大户搞来得,仅财政金融委员会目前直接掌握的库存就有975白银120公斤,各种银锭、银饼、碎银、银器银首饰合计700多公斤,合本时空库平银二万多两。另有二万多枚西班牙里亚尔、银比索为主的各国银币。黄金合计储备二百多两。除此之外,尚有铜钱五千多贯。
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穿越者却很难使用――穿越者在本地更多的是小额支出:支付工资、购买原料和食品,这些商业交易很少能用到白银,铜钱反而成了消耗最多的货币。而穿越者把铜钱看作是金属原料,想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支出。
结果就是执委会下属的各个部门在涉及到对外支付的时候就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式,邬德在劳工队和公社首先使用工分券,接着出现了更直接的米票和盐票。而工分券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粮食本位货币。最后,妇女福利社在开张之后推出使用穿越者的记账工资点数购买商品的做法又使得这个状态更复杂了。
这么一来,财务部门就发觉自己陷入了混乱的状态之下,各部门无论是汇报上来的预算、支付的账目还是来报销的款项,都有不同的单位,有用“两”“文”的,有用“斤”的,也有用“点”和“分”。加上不同价值的换算,程栋手下的会计们差点要抓狂了。因此财政部门是坚决要求统一货币。有了统一的货币,才谈得上建立起货币兑换和财务体系。
执委会最先提出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制度,发行银元,每个银元相当于明代的半库平两。
穿越者手中有足够的白银储备,而且未来这样的白银储备还会增加,发行银元有充足的物质保证。
其次,考虑到大明宝钞臭名昭著的声望,恐怕商人和百姓都不会喜欢纸币,流通推广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
从这点来看,银元体系似乎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发行银元的时机不够成熟。
临高林本身经济不发达,市场规模小,物资出产也不丰富。即使发行半库平两的银元,购买力也实在嫌高了一些,毕竟临高的米价才不过一两三钱,半库平两,差不多就能买到三十六公斤大米。对于小额支付来说依然太大。穿越政权就势必造成继续发行辅币。
为了取得信誉,穿越者的铸币势就必须制造精良,但是市场上的另一个规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可以想象穿越者一旦向市场投放了质地优良的铸币,中国人传统上喜爱囤积金银甚至优质铜钱的习惯更会象一个黑洞一样吞噬这些钱币。一时间不但统治不了市场,倒很有可能会被周边涌来的劣币所吞没――毕竟穿越者控制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临高。
综合考虑到最后执委会还是决定在统治区发行粮本位的钞票,这种纸币被定名为“临高粮食流通券”,之所以不用通宝之类的名字纯属是为了避免刺激官府.钱券、钱筹这些代币券,中国古代的商家一直自行发行过,官府极少干涉。
它在形式上以“元”作为单位,以免和过去的“文”、“两”、“钱”之类的单位造成混淆。临高流通券的基本单位是元,每一元相当于大米500克。元下面则是“分”,一元合一百分。
只要穿越政权手里掌握有足够的粮食,这种纸币的信用就能得到保证--穿越者对自己的农业还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从长远看,粮本位只是权益之计,但是就眼下的水平,这个体制还是属于较为安全和可接受的――毕竟穿越者在本地已经建立起了相当的信誉度。推行这种“粮票”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难度。
“我还是怀疑纸币能不能用出去。”海军的李海平在讨论会上觉得这事情不大靠谱,“别和我说宋、元流通纸币,人那是政府行为。政府再滥,在没滥到家的时候还是有信用的。我们凭什么让老百姓相信呢?”
文德嗣解释说,“只要有地方能够足额的兑换出等价物,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英镑还有含金量的时候人人都知道一个金磅可兑换多少黄金,但是实际上是不会有人去拿它兑换黄金的,人们只要知道这张钞票拿到英格兰银行能够兑换黄金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的对外贸易支付用什么呢?”商业部门的人发出了质疑,“人不认你的钞票,也不要你的大米啊。都是黑眼睛看白银子的。”
“呵呵,还是想着银子。我们要银子做什么,去海南岛外面买东西?那为什么不直接让人把物资运来?还要用白银转一次手,不嫌麻烦?我们不是西班牙人,拿不出好东西,只有靠银子去买。我们有吸引人的货物,商人们自然就会追逐利润而来。直接易货好了。”燕雀志说。因为他是金融学本科毕业,懂会计业务,所以已经被程栋调到了财政金融委员会来任职了。
“实际上我也认为增加临高本地的白银储备的意义不是很大。”文德嗣说,“临高这个小地方,银子多了就贬值了。至于现在的对外采购,在广州我们有十几万的款子可用,而且广州站以后也会源源不绝的补充。采购支付没什么难的。”
“真要用到钱的话,我们用银比索支付也可以对付了。”程栋说,“这种钱在沿海很受欢迎,流通方便。”
“那要是外人来到我们的统治区,按什么汇率进行兑换呢?”
程栋说:“我解释一下货币政策。”
穿越政权暂时没有打算让流通券彻底取代本地市场上的全部货币。这个以目前的能力来说是力有未逮。穿越者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支付和结算手段。已经在流通的银子、铜钱将会继续流通。它们之间兑换率以米价作为参考。假定米价是每公石(100公斤)1库平两,那么1库平两就可兑换临高流通券200元。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在几年之内,我们的流通券和各种杂银杂钱之间不做兑换。”
程栋解释说,之所以不做兑换是因为明代的币制极度紊乱,私铸现象严重,无论银还是钱,成色繁杂到难以想象,很难估计其正确价值,兑换的难度太大了。
有人提问:“我想知道我们有多大能力实际上操纵临高的米市?既然以大米为抵押物,米价的起伏就会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涨落吧?”
“这的确是个问题。”程栋承认。粮食不比金银这样的贵金属――价值相对稳定。粮食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我认为就全临高范围来说,穿越政府是完全有能力控制米价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