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杨若晴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伙儿齐聚杨华忠家聚餐,正月十二,小洁去镇上的张家‘过门’。
杨若晴带着骆宝宝辰儿,小花小朵带着峰儿,黄毛大杰带着小顺子等作为娘家人,陪同小洁一块儿去了张家。
吃过早饭的时候去的,晌午之后回来。
去的时候是两辆马车,回来的时候也是两辆马车。
大孙氏老早就掐算着时辰,拉着孙氏和杨华忠他们一块儿等候在门口的大路边上。
瞧见还是两辆马车回来,大孙氏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看了。
跟孙氏这咕哝道:“别人家过门,这回门的礼要挑好几担子,这张家,都不给回门礼吗?”
“亏着我家这边上回认亲礼的时候,筹办了那么多东西,真是不像话!”她道。
孙氏小声安抚大孙氏:“这都还没下车呢,你别急啊!”
说话的当口马车便来到了跟前,前面那辆马车先下车的是辰儿,接着是宝宝。
辰儿和宝宝朝大孙氏和孙氏这里微笑着打了声招呼,便一起回了自己家的院子。
然后小花小朵带着峰儿,孙氏赶紧接住峰儿抱在怀里,逗弄着:“峰儿,今个做客乖不乖啊?有没有想奶奶啊?”
小花和小朵在边上笑吟吟看着。
大孙氏一看前面这车里没小洁,赶紧去了后面那辆马车。
后面那辆马车,杨若晴先下车的,然后扶着胖乎乎的大杰下车,大杰下车后张斑探出身来。
看到站在马车边上的大孙氏,张斑怔了下,嘴巴里咕哝了一句‘岳母……’
话音才刚叫出来,尚未来得及传到大孙氏的耳中,小洁从里面探出个脑袋来。
看到大孙氏来了,小洁脆生生喊了一声,这喊声直接覆盖住了张斑的声音。
大孙氏应了小洁一声,视线继续落在张斑的身上,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可这笑容却一点点冷下去。
“回来了就好。”大孙氏对小洁道,然后转身就去前面人群中抱小顺子去了,也懒得招呼张斑进屋。
后面,小洁暗暗掐了张斑一下,压低声道:“你咋不叫我娘?”
张斑便扭头跟小洁这里小声辩解道:“我刚刚就叫了啊?声音太小,岳母大人怕是没听到。”
小洁翻了个白眼:“你那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我娘习惯了大嗓门,肯定听不到啊,你就不能叫大点儿声?”
张斑涨红了脸,露出几分忐忑不安来,“小洁,岳母大人是不是恼我了啊?咋办?要不,我重新追上去再大声叫她一遍成不?”
张斑作势就要提步上前,被小洁一把给拽了回来。
“你这呆子,没听见就没听见呗,回头我再跟我娘那解释下就是了,你这样冒冒失失冲上去追补一声,像啥话嘛!”
张斑尴尬的挠了挠头。
小洁道:“你记住下回叫大点嗓门就行了……”
“你们两个在这嘀咕啥呢?小洁,还不快些招呼张斑进去喝茶?”
孙氏把峰儿交给小花抱回家去午睡了,自己则笑吟吟走了过来,招呼张斑进屋。
张斑对孙氏这挤出笑容来,并提高了声音道:“多谢姑姑招待,家中还有事,我就不进去了,改日再过来登门拜访。”
孙氏道:“这都到了家门口,再急也不急于一碗茶的功夫啊!”
张斑便看向小洁。
小洁忙地笑着道:“姑姑,你就随他吧,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孙氏微微一笑,也不勉强。
张斑于是走了,孙氏道:“让你姑父赶车送你回镇上?”
张斑道:“不用了,我走回去也很快的。”
小洁道:“姑姑,你就随他吧,我去送一下他,马上回来,姑你进屋吧!”
小洁把孙氏往院子门口推,孙氏笑得一脸的无奈,只得又跟张斑那打了声招呼,转身回了院子。
这边,小洁对张斑道:“走,我陪你走到前面。”
这会子周围已没有了其他人,张斑也感觉放松了一些,他朝小洁笑了笑,点点头,两个人一起并肩朝前走,边走边小声说着话。
不知道张斑说了句什么,把小洁逗笑了,西斜的日光将他俩的身影投射在身后的地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如此看起来倒也和谐得很。
可是,孙家的堂屋里,此刻气氛却很不和谐。
孙氏看着大杰和黄毛拎进来的几只包袱卷,脸都黑了。
“别人家姑娘去婆家过门,这回门的礼都是用担子挑的,去了多少人,照着人头都有一个红封,一套衣裳。”
“其他的瓜果点心吃食,鱼肉烟酒,以及发粑都还没算在内呢!”
“这张家,就回这么一点东西,这是不把我们孙家这门亲放在眼底呢?还是压根就不稀罕小洁啊?”大孙氏很不高兴的嚷嚷了起来。
孙氏在桌上翻看着几只包袱卷,闻言微笑着道:“姐,你别急着发火嘛,先把东西看清楚啊!”
大孙氏哼了声,“几套衣裳料子,一看就是给辰儿,宝宝,小顺子峰儿几个孩子的,那其他同去的大人呢?就没有啦?”
“小洁爷喜欢喝酒,小洁爹喜欢抽烟,小洁哥喜欢文房四宝,张家给了吗?小家子气!”大孙氏又道。
孙氏道:“姐,几个孩子有衣裳,也有红封,这同去的大人也都人手一只红封呢,你瞧!”
孙氏抓了一把红封出来给众人看。
老孙头看了眼桌上的东西,对大孙氏道:“你呀,就别计较那些东西了,咱家也是如今日子好过了才去计较,”
“想想从前咱在孙家沟的时候,想想你妹子那时候来老杨家过门的时候,老杨家就给了半篮子土鸡蛋!”
“我和你们娘还不是照样欢天喜地给你妹子置办嫁妆,让她交给了晴儿爹么!”
说到自己当初过门,乃至出嫁的事情,孙氏尴尬的笑了笑。
大孙氏道:“爹,那是多少年前了?咋能跟现在比?”
老孙头道:“咋不能比?这些年除了咱这几家日子好过了,其他人家不都还是老样子么?”
“你们小的那会子一文钱买两只鸡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一文钱买一只鸡蛋,这变化不大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