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没有真的下一整夜。
按说两个人闹出的动静不能算小,值夜的人却始终不见踪影,这委实有些蹊跷。
然而两个人都不去说破它。杨太后不知道皇帝是否一手安排了如今的局面,她自己是但凡要细想,便觉得伤筋动骨,索性就糊涂着罢。
春日里的外衫避寒作用远不如人意,她不过出去了片刻,就几乎忍不住浑身打颤,兴许也不全是因为冷,但都决计不能教皇帝发觉。
竹编茶壶桶里暖着一壶热水,她取出来一试,倒还极烫的,便又取了些庐山云雾在茶盏里,泡了一盏,放到皇帝面前的桌上,又转身走到角落的螺钿小柜子前,她依稀记得里面有一盒姜丝梅子。
姜丝梅是找着了,却没寻着碟子盛,杨太后犹豫片刻,还是取出自己的帕子,托着返回来。
“我不知道这姜和茶犯不犯冲,少用点应当没有大碍罢?”皇帝看她蹙着眉头朝自己走过来,“到底眼下祛寒最为要紧。”
皇帝只望着她笑,坐拥天下的帝王,竟像个才被许诺了心爱之物的少年郎,眉眼欢喜得这样纯粹而热烈。
可即便是真正的少年郎,也会有阅尽世间繁华的一天。
杨太后忽然庆幸起来:她在打开门的那一刻,确实是自欺欺人地想着,皇帝这样锲而不舍,无非是因为自己没能让他遂愿,若假意妥协一二,倒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之举。
但如今心绪稍有平复,内里深衷的患得患失便开始折磨着她。
她接受了这一杯甜蜜潋滟的鸩酒,可以凭此邀明月,然而她绝不会忘情地饮下它。
她垂下眼,避开了皇帝伸手来接的动作,把托着姜丝梅的帕子也放在他旁边的桌案上,道:“雨也停了,你且暖暖身子,便回去罢。”到底又舍不得太伤他的心,画蛇添足地说:“过不了多会儿,又该是朝会的时辰了。”
她那点心口不一的别扭关切,皇帝怎能体会不到?可是他再不敢逼迫她了,他想携她从这樊笼里出逃,唯有他自个儿想方设法打开笼子上的枷锁,而不可牵紧了她的手,生拉硬拽。
皇帝便点头应了,又叮嘱道:“我淋些雨不打紧的,你快去换双鞋罢,老话说寒从脚下起,可轻忽不得。”
杨太后从不曾听他絮絮叨叨地说过这样的家常话,一时失笑,等到回过味来时,又觉得像是含了一枚砌香咸酸果子,什么滋味都有,要一一尝尽了,就为了那点寥寥可数的甜。
她又看了他一眼,默默地回到内间,褪下被淤泥蹋糟了的一双鞋:雪青底色五彩蝶纹的鞋面是她自己绣的,费了不少心思,又想灵俏,又不能不庄重,最后还是只能搁在寝殿,晚间安歇时穿一穿。
如今只能扔了。半新不旧的东西,她倒罕少地有些许心疼起来。
换好了鞋出来,皇帝正把那包着姜丝梅的手帕子叠起来往怀中揣,见她看过来,也没有丁点儿被抓了个正着的不自在,仔细检查搁好了,方才站起身,对她道:“我得走了。还早呢,你再去躺下眯一会儿罢。”
杨太后听到这话,心里乱糟糟的,胡乱应一声,下意识地跟到门前,要将他送出去。
皇帝看着她仓促间挽起的素髻,半隐半现地露出一点柔白的后颈,这样剔透淡雅的底子,意外配上的却是秾秀的眉眼,粉润的唇,更兼耳垂上一颗嫣红的痣,既不染纤尘,又汇尽毓秀。
最好的不是这些,最好的是,她肯试着接纳自己了,哪怕她迈出的不足跬步,就立刻又收回去。
他心中的激荡再一次难以自已,仿佛只要一开口,就覆水难收。
唯有三缄其口,沉默地看着她。
那目光里的留恋毫不遮掩,杨太后不知道他是否有意,却没有佯装未觉以外的选择。
等皇帝真的走了,她呆愣愣地合衣躺下,惊雷乍起地意识到,方才那一刻,皇帝分明是意欲吻她。
她惊慌失措地拉起被子,徒劳无益地将整张脸都蒙住——她不敢去想,那会致她和他于何等境地。
剩下的半宿皆在辗转反侧里捱过,次日睁开眼,果不其然地发起了热,头昏脑涨地蜷在两层厚重的棉被里,密密的床帐挡着,她反倒如释重负。
付嬷嬷自责不已地守在她跟前:“昨儿本是奴婢为娘娘值夜,竟老糊涂了不记事儿,否则怎能看着娘娘如此受罪…”
杨太后闻言不禁松了一口气:如此倒是很说得通。她此时身上难受,更是不愿意深思自苦,便喃喃地安慰付嬷嬷道:“原是我不当心,绝非嬷嬷的过错。”
她才服过御医开的药,里头加了安神的药材,说完这话不多时,就沉沉地睡过去了,比夜里还踏实些。
付嬷嬷摸了摸她的额头,压抑着叹息声,又走开去替她换了张降温用的凉帕子。
午后杨太后方才懒懒地醒来。睡是睡得太足了,居然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支撑着半坐起来,倚靠着床头,依稀听见院子里,付嬷嬷正交代小宫人们什么差事。
至于席嬷嬷的亡故,在这个花团锦簇、喜乐静好的宫里,已经没有了一丝余霾。
“扑棱棱”的声音停在窗前,她下意识地循声回头,却见是一只极俊俏威风的鹰,正傲然立在窗台,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