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元璋也是从民不聊生中过来的,不说是粥里带些泥土,就是因吃了观音土肚子肿胀而死他都见过不少了。
但现在他毕竟兢兢业业治理了这么多年,虽有明知道现今见过不过三十年,而起即便再来三十年,距离所有人吃饱饭也依旧遥远。
不过,心情那东西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心里建设就能改观。
朱元璋闷闷不乐,开口道:“咱先走了,其他的事情等晚上再说吧。”
一些话朱元璋自己心里是清楚的,完全不需要朱大福刻意去劝。
毕竟,他自己都能想明白的东西,朱元璋肯定也能想到。
再者说了,这个时候也需要朱元璋自己消化一下的。
朱大福点头应承没再多言,只是吩咐周海,道:“把咱买的米留下吧。”
六十斤米不过也就解决汉子家里数月的口粮,且整个大明也并非只有汉子家里一家有这样的情况。
不过,既然遇到了能帮一家那就算一家。
朱大福的这个吩咐朱元璋也听到了,对朱大福的这个吩咐,朱元璋只是扭头瞅了一眼不置可否。
他大孙心地太善良了,明知这样只解决一家之急,不过杯水车薪而已,却也依旧忍不住会伸出援助之手。
周海听朱大福吩咐后当即行动,扛着半袋子米在汉子家们敲了敲,听见有人应答之后,直接把米放在门口离开。
他们做这些只是单纯的想帮忙,并不需要人家感谢,自也没必要留名。
刚刚还和人家弄得有些不愉快,现在却跑过来给人家赠米,不说清楚原因人家敢要你的吗?
难道为了送人家点米,就暴露了自己身份。
人都是有贪欲的,别看那些米对汉子家来讲已算不错了,但以朱大福的身份送出去怕是不足以让那汉子满意的。
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保持住双方之间的良好印象,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躲在拐角处的几人见那汉子开门把东西提回去,也听见院子里的妇人询问是谁,以及发现是半袋子大米的欢呼雀跃,最后也瞧见汉子跑出来左右寻找大米是属于谁的。
寻找半晌后,妇人一把把汉子拉了回来,斥责的声音虽低,却不过一墙之隔,朱大福他们还是听清楚了。
“还找什么啊?既然是放到这里的,那自是给我们的,我们拿着就行了,这么多的米够我们吃半年了。”
“娘,娘,我不想喝粥了,明天我们吃大米饭好不好?”
“吃吃吃,明天娘就给你蒸一大锅。”
“吃什么,就记得吃,平日只吃粥了,突然吃干米饭了,不得让别人以为是抢来的?”
“我又不在白天吃,晚上吃谁能知道?”
“算了,想怎么吃就则呢么吃吧,反正是白来的,说不准是有人放在这里忘记了,等过几天迷人来讨要,熬稀些给邻里邻居的恶斗送一碗去。”
汉子一家的种种表现,朱大福不想评价什么。
在一家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门口突然多了一袋子大米,那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袋大米据为己有,而不是单纯的想着把这米物归原主的。
再者,这汉子还能想着曾帮助过他的邻里邻居,从这点上来看,其人品倒算可以了。
反正不管如何,朱大福也只需把这些米给出去就行。
见那汉子把米收着了之后,朱大福也便离开了。
去了宝钞提举司,朱大福脑海之中依旧对那汉子一家吃那碗带着泥土的粥的情景挥之不去,完全没心思处理宝钞提举司的事情。
而另一边的朱元璋在回了东暖阁之后,本是要见极为部堂大臣按部就班对当下的农耕,税收,以及用兵问题做一些探讨,却因所见汉子的情况难以入神。
天子脚下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是如此,那放眼于外面百姓的日子怕是会更难过的。
他治下三十年,到底给天下百姓所带来了什么?
只要对自己有要求,这类的事情见一次就会有一次新的感触,每见一次就会怀疑自己所做的这些是否有用,是否给百姓带去了希望。
朱元璋也不想再问别人自己是否是个好皇帝了。
这样的话问的人不一样所得到的答案就会有所不同,那也就只能从庶民百姓的口中知晓了。
朱元璋无法集中注意力处理政务,那就早些回去了。
反正朱元璋的身份摆在那里,即便他迟到早退也没人敢说什么的。
只是在朱元璋进门的时候,朱大福也回来了。
见到朱元璋,朱大福带着几分诧异,道:“老吴?你也回来了?”
朱元璋点头,脸上并我有平常所见到朱大福的喜悦。
当然,朱元璋的不高兴并非是来自于朱大福。
听到朱大福的询问,朱元璋也没多言只点头道:“嗯,有空吧?咱正好有些话想要与你聊聊。”
反正在今天晚上朱大福已做好就接下来的行动与朱元璋做一个促膝长谈了,正好朱元璋也回来了,那他们也就可尽早对这个问题商讨了。
“时间多得是,那咱走?”朱大福应承了下来。
很快,朱元璋陪伴着朱大福到了平日里他们用来批阅奏章的卧房。
朱允炆解除禁足之后便被朱元璋遣散走了。
现在朱元璋对朱允炆的心思已是越发确定了,在知晓朱允炆对朱大福有不轨的心思后,哪还敢再把朱允炆放在朱大福身边。
上次能在菜里加盐,下一次就能加老鼠药,他大孙但凡有防备不到之时,那就得丢命。
他大孙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即便是让凶手去偿命也难让他大孙起死回生了。
到了卧房,高良俊给祖孙二人端上茶之后,直接关上门退了出去。
这也是朱元璋的习惯,在讨论重要事情的时候,是不希望有人在场的。
屋子里安静下来之后,朱元璋这才开口道:“你在考虑宝钞的时候可有考虑过普通百姓的生计问题。”
朱大福之前洋洋洒洒与朱元璋说过很多,但都是说商贾如何如何,对百姓也不过只是笼统的概括了一下。
在这个事情上,对百姓没有任何影响,朱元璋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做过具体的询问。
现在既然已经把这个事情摆在了台面上,同时也需要详细的解决了。
最关键的是,今天所见那汉子受感触很深,所以朱元璋开口询问的第一个就是这个。
“这个是自然,各行各业都是朝廷的支柱,随着纺织制瓷产业的兴起,必须大量的人工,发展的快这个缺口会很大,那些人为了抢功,不得不加大酬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只要肯干,肯定比现在强,倒是随着商业的发达,还可解放土地,豪强不再热衷土地,自可避免土地的兼并,百姓不用担心土地丢失流离失所。”
在一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土地还算平均,到后面或因赋税过重不得不把土地寄托在豪强手中,或因家庭变故而转卖。
没了土地,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胆子小的人世世代代成为豪强的佃户,胆子大的人开始了流民生涯。
在这批人当中,运气好的在新的地方重新崛起,运气差的只能死在路上。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