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小说】输入地址:
朱高煦刚活动了下身体,这时,沈老六进来通报,浴室已经准备好了,殿下可以沐浴更衣了。
因为是军事行动,所以三顺子就被丢在了家里,沈老六现在不仅是他的保镖头子,更是暂时兼着他的私人管家一职,好在,沈老六也都习惯了。
晚上,朱高煦还要出席为他准备的晚宴,奔波了一天浑身上下全是尘土,很不好受,还是先洗个澡再说。
……
半小时后,朱高煦在俏丽丫鬟的伺候下,换了身常服一身清爽地走了出来,感觉整个人从内到外的舒爽,白日里的疲惫,一扫而空。
说实话,此时的朱高煦有点儿后悔了,后悔没有自己带着家丁走水路了,让刘冠翔他们走陆路,等到了目的地在汇合,现在实在是自作自受啊。
即使自己那帮子家丁都是“旱鸭子”,但是晕船什么的,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看了下,还有时间,朱高煦就先去了安置官兵们的军营,恰好看到了屠夫正在宰杀肥猪,悠有精力的士兵们,在一旁热闹的围观着。
他们可是已经听刘冠翔团长说了:殿下有赏,今晚加餐。
这一天的疲惫,随着七头大肥猪被绑着抬进军营后,瞬间就消散了一大半!
所以,当朱高煦出现在了士兵们的视线之中,士兵自发的发出了:“殿下千岁!”的高呼,声震云霄。
等得知消息的刘冠翔匆匆赶来的时候,朱高煦正被战士们围在中间,亲切的和他们聊着天,拉着家常,更是不时的夸奖一下,不时有山呼声传出来。
最后,朱高煦吩咐刘冠翔做好值守工作,至于那些“军事观察团”的人员,不需要约束,随他们行动。
沈老六、黄先楚早已抽调出精力充沛之辈,负责今晚朱高煦的安全工作,他们已经提前吃了东西。
朱高煦就在他们的簇拥下,和一众官兵们的热烈欢送下,去参加专门为他举办的晚宴去了,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的。
这一夜,自是宾主尽欢,当他们确认了朱高煦并不像外界传闻那般后,整个晚宴的氛围达到了**。
最后,朱高煦以军事在身为由,婉拒了被送过来的江南美姬,一夜无话。
……
随着朱高煦在常州府的露面,他的行程,也在有心的推动下,迅速地在江南地区传了开来。
朝中有些人,这才发现朱高煦已经不再京城,奉旨南下了。
一时间,暗潮涌动,各种信息在大明上空来回的交流着。
只是,这一切,朱高煦这个当事人,此时还不知道罢了。
第二日,朱高煦原本的目的地,本是百里之外常州府下辖的无锡县(洪武元年(136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的。
但是,他明显低估了昨天双倍猪肉的威力,这个版本的“银弹”攻势,效果很明显。
没承想,他们士气高涨,竟然一路抵达了苏州,两地相距90余公里,最关键的是精神面貌都是很好,朱高煦也就只能“被迫”体验下苏州园林的风情了。
苏州府,乍听之下,和大明朝其他州府应该没什么区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园林、姑苏城外寒山寺……
但是,若是去了解一下大明治下的苏州府,你会发现,苏州在大明一朝,日子过的其实是很苦逼的。
苏州城,原本是朱高煦爷爷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的老巢,对此地,朱老爷子可是非常恨的,这种恨,主要就体现在赋税这方面。
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苏州纳入大明统辖,已经是二十六年的时间了。作为江南重镇的苏州府,已经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几个府之一。
这一年,整个苏州府需要交纳的赋税是多少呢?整整21万石!
可能对于这个数字,大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嗯,这只占据全国2940万石全部赋税的95%。
而此时,苏州府的耕地面积,只是大明辽阔疆域内登记在册土地的1/。
近1/10和1/两个数字一对比,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苏州人恨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老爷子龙驭宾天,也没有结束……
直到,建文帝登基后两年,发现当地不堪重负,人口出逃抛荒有点儿严重了,朝廷才开始考虑去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苏州的特殊政策才有所缓解。
当然,这距离真正的实行,其实还很遥远,因为朱高煦的老子朱棣打了过来,“造反成功”,于是就不了了之了。
也就是说,苏州城——其实就是一个对于朱明皇室,并不友好的城市。
对此,朱高煦也是很头疼,但是现阶段,他也是没有任何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连建议,都没办法去提出来,毕竟牵扯到了死去的老爷子。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苏州经济,已经达到了全国第一,更是成为整个大明朝最繁华的地区,没有之一。
所以,前期的时候赋税重的话,可以解释为朱元璋的恨。到了后来,大明朝廷突然发现,这么重的赋税都没问题,既然这里这么有钱,那就多出点吧,毕竟没有人会嫌钱多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等到朱高煦抵达的时候,和昨天的情况一样,地方上的军政要员,早已等候着迎接朱高煦一行,接下来流程基本上就是如出一辙了。
…………
战士们再次如愿以偿,吃的嘴上流油,朱高煦的威望,不知不觉间快要达到了顶峰。
这一次,朱高煦婉拒了地方上安排的住所,实在是对他们没信心啊。
主要是,这苏州城啊,朱高煦也是有房产的,这还是沈老六之前告诉他的,毕竟这会他还兼职管家呢。至于朱高煦在大明有多少房产,这点儿,还得问下李忠贤和肖兵两个。
既然有自己的“家”,那朱高煦当然选择“回家”住了,园子的管事,也早已在一旁候着了。
要知道,这里当初可是张士诚的老巢,而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修园子的传统。
我们就是过眼云烟的烟云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