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救救卑职!救救卑职啊!长官!”
当李恪下达逮捕全部参与械斗军官的命令后,涉事的部队将领犹豫了一番后,还是下达了逮捕命令。要是李恪包庇他的人,而只抓其他派系的人话,李仙洲等人自然会想办法往上闹,甚至告到老蒋那里。可这次李恪为了整顿军纪,直接把自己部队犯事的也抓了,李仙洲知道,就算是自己闹上去,也不可能有人为自己撑腰。所以他还是下令抓人。
一个被押着的中校突然挣脱宪兵的手,扑到李仙洲面前,抱着李仙洲的大腿哭诉着。看着这个中校,李仙洲也有些不忍。
这人曾经是他的警卫连长,后面在他的提拔下,一步步到了中校团长的位置。不过之前争夺缴获物资的时候,就是这位直接下令把自己团开过去抢,这就引发了这次津浦线作战最大的一次内部械斗,伤亡超过300人。
看着李仙洲有些意动,中校便加了把火,“长官,是卑职猪油蒙了心。不过卑职也是想到兄弟们在山东过了这么久的苦日子,想给弟兄们改善一下伙食,所以才不想让对面的人把那些面粉、罐头给抢走。
长官,卑职没有私心啊!”
“司令,胡团长毕竟是为了下面的弟兄们。我们军虽然是中央军,但这几年在鲁南过的日子可是十分凄惨,当初跟着一起来到鲁南的兄弟们有一半都死在鬼子手里。
要不司令向李恪长官那边求求情,轻惩胡团长,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旁边的柴济川有些不忍,便为上校求情。
“老柴,你知道什么,这次李长官明显是打算整顿军纪,你没看到军统、中统的那些人都一锅端了。戴笠那人那么护犊子不还是忍了,我们就别去撞枪口了。”李仙洲摇了摇头。
不是李仙洲不想救自己的这个老部下,主要是对方这次做的事闹得太大了,他救了之后还不知道李恪会怎么收拾他,老蒋、陈诚等人恐怕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他说情。
而且这次李恪的魄力很大,根据他打听到的消息,这次被抓的军官超过700人,下到排长,上到团长。这是被抓的,其他因为御下不严而被追究责任的师长、团长等也有十几个,虽然这些人没有直接参与争夺物资的冲突中,不过被降职的可能性很大。连他这个集团军司令都被李恪打电话骂了一顿,而且还只能听着,都不敢还嘴,其他的可想而知。
李恪之所以这么大魄力,也是想趁机整顿一下军纪。现在日军主动放弃了津浦线中段,现在又是冬天,之前又打了几个月的大战,新年前应该不会有大的战事。就算是李恪这次抓了这么多人,也不会影响战局,而且还能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
李仙洲虽然只猜到一部分,但也知道这个时候还是别去触霉头。
李仙洲都想到了这点,自然不会因眼前这个中校的哭着求饶而动恻隐之心,无论对方怎么求饶,他都选择视而不见。
无论是谁都没想到李恪这次的魄力这么大,就连戴笠都没有给自己的人求情。当然,军统的事只是小事,虽然被抓了一部分,但没多久就给放了,只不过把不少物资给收回来了。而戴笠对这件事,自然也有不满,只不过不想在这个时候跟李恪交恶。戴笠现在跟美国人的关系很密切,也早就不满足于军统局长的位置,想借美国人的势谋求更高的位置。而李恪跟美国人这边的关系甚至比他密切,他也担心因为这个小事跟李恪交恶,而影响自己的大事。
被抓的这700多名军官中,最后有200名直接参与指挥武力争抢物资的被执行了枪决,其他的则是判了几个月到几年的刑或者降职处分。
李恪的这次行动虽然不可能根治国民党军队中的恶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在后面的战斗中。李恪指挥的部队中,这样的事虽然依然发生,但都克制着,没有发生那种双方大规模持枪争夺的场面。
李恪也知道这次自己的做法肯定会引起一些不满,所以在缴获的物资方面,李恪还是挺大方的。特别是胡琏在徐州的缴获,李恪分了一半给第21集团军,至于李品仙怎么分,那就是对方的事了。
李仙洲部这边自然也得到不少物资,而且李恪还优先把对方嫡系的92军武器缺额补齐。之前处置了对方不少人,李恪也算是打一个大棒,再给个甜枣。
这次津浦线作战,由于日军反应够快,取得的战果多是收复多少失地和缴获了多少物资,至于歼灭日军,总共加起来都不到5万人。而日军在济南至徐州一带共拼凑起了30万军队,歼灭不到5万日军意味着其他20多万日军则是成功跑了。
对于这20多万日军的逃走,李恪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没让部队死追,目前来说,没有了这个必要。现在日军在他指挥的军队进攻下撤走,说明现在的日军胆气早不如抗战初期,担心什么。
本来李恪打算让杜聿明率部沿着胶济线攻占青岛,不过新四军控制了潍县、高密等地,想要沿着胶济线攻打青岛,就必须借道潍县、高密。以目前的局势,并不适合跟新四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于是就让杜聿明部拿下临淄{即淄博}、益都{即青州}后就停止进攻。
所以此时的山东,新四军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胶东半岛,国民党军队集中在鲁西南、济南至枣庄铁路沿线、济南至益都铁路沿线和鲁南临沂,而日军则是在分布在胶东的沿海城市和鲁西北。
若是从控制面积来看,新四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其根据地占据了山东的三分之二,而国民党军队和日军合起来占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
目前的山东局势,远在重庆的老蒋看到后也忧心不已。偌大的山东,从地图上看,居然新四军的控制面积是作为国民政府军队的数倍,这老蒋能高兴才怪。但是目前的局势,并不适合发生内战,但老蒋也不想看着新四军继续发展。
现在山东的日军除了黄河以北的外,黄河以南就只在青岛、烟台这些地方困守,根本威胁不到新四军。这也意味着,在抗战胜利前,新四军就可以毫无威胁的在山东发展,这显然不符合国民党政府的利益。
“没想到当初一时仁慈,酿成了今天的心腹大患。你们说,把日本赶走了,但gcd却如此壮大,算什么?赶走一个强敌,又迎来一个今非昔比的心腹大患。”
书房里,听到老蒋的感叹,陈诚等人也沉默不语,都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日军在华北败退,国共方面的矛盾会愈加突出,就算是他们赶走了日军,但最多只能收回日军控制的这三分之一的区域,而另外三分之二却是在八路军的手中。而且在国民党大军与日军大战期间,八路军肯定会发起进攻,到时候八路军的根据地就会愈加庞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这些人必须考虑的。
“委员长,现在的国内局势,无论是国内各界人士,还是美国等盟国的态度,都不允许我们跟gcd发生大规模冲突。”后世被誉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站出来说道。
“委员长,张部长说的有道理,现在的确不是发生内战的时候。而且在日寇未靖的情况下,前线的将士估计对跟八路军或者新四军开战,也会很抵触。”徐永昌附和道。
听到两位重要手下都持这个态度,老蒋的脸色很难看,便看向陈诚,“辞修,你呢?”
李恪不在,老蒋所能倚重的就只有陈诚,张治中、徐永昌虽然都是他比较倚重的人,但今天两人的表现有点让他不满,就希望陈诚能拿出一个合自己意的办法来。
“校长,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太快,其发展势头必须得遏制,不然就真的成了我们在前面跟日军作战,他们在后面抢地盘。”陈诚知道老蒋的想法,所以先不管自己有没有好的办法,必须把态度表明。
老蒋满意地点了点头,“辞修说的正是我担忧的,我早就说过,gcd对党国的威胁,甚至大于日本人。不过现在国内情况,也不允许党国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最头疼的事。”
“校长说的有道理。”陈诚微微颔首,“不过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在他们的根据地外围布置重兵,可以慢慢蚕食他们的根据地。然后把他们的主力调出根据地,共同参与对日作战,用此削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实力。
等把日寇驱逐出国境后,再对gcd军队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然后一举消灭gcd军队。”
“陈部长,有个问题我想提醒一下。所谓的调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随中央军队一起对日作战,很难起到削弱其军队的作用。别看现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数众人,但装备差、士兵军事素质较低,毕竟从3、4万人扩充到现在这么多军队,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若是让其主力跟随中央军队一起对日作战,岂不是让其慢慢学会了正面的大兵团作战。这不是削弱其实力,反倒是增强其实力。”萧毅肃出来质疑陈诚的观点,旁边的人并不觉得意外,这都不知道多少次了,偏偏每次提的都是陈诚没考虑到的问题,让陈诚即便不爽也不好发作。
“难道萧副部长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在其根据地尽情地发展?”陈诚冷冷地看着萧毅肃说道。
“自然也不能坐看其慢慢发展。”萧毅肃摇了摇头,“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无论是否调出gcd军队主力,都对他们有好处。而偏偏现在,中央无法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老蒋仔细回想了一下萧毅肃和陈诚刚才说的话,发现还真是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做都不合适,但要是一点措施不采取,更加不合适。
“委员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确定的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放在战后。”张治中补充道。
战后解决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不过不代表他们现在一点事情都不做。最后老蒋还是采纳了陈诚的建议,不过也把其他人的一些建议加了进去。
陈诚的建议主要就是调出八路军或新四军主力与中央部队一起对日作战,目前主要是新四军。然后趁着新四军主力调出,再慢慢蚕食新四军的根据地,这样阻力就会小很多。而失去了根据地的新四军,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对付起来就更加容易。
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新四军这边的也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出来国民党这边釜底抽薪的打算,所以这个办法能否实施关键在于重庆这边能否通过施加压力,让延安这边同意把军队调出。
如果让李恪想办法的话,可能更愿意把八路军和新四军限制在华北和山东等地的根据地。学日军,通过控制交通线,封锁住八路军和新四军,不让其进入东北。
但无论是哪个办法,都只能治标不治本。但以目前来说,调出新四军主力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但真正解决问题肯定得等战后,看到时候是采取武力,还是和谈。
李恪自然更倾向于和谈,那样就能避免内战。没有了内战,或许以目前中国的工业基础,中国早日崛起也未尝不行。不过考虑这些还是为时过早,作为前先将领,他更应该考虑的如何尽快的击败日军,把日军逐出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