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话,让老蒋心安不少,不过转而又有些迟疑。
调李恪回国指挥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两个战区反攻武汉,是必须的,陈诚指挥能力不行,让白崇禧、李宗仁他又不放心,中央系出身的李恪正好合适。
不过李恪要是指挥第6、第9两个战区,同时又控制着远征军,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那样李恪的权力太大了。所以只要李恪回国,就必须让出远征军的指挥权,现在对方答应了,他自然就放心不少。不过对方提的问题,却让他有些迟疑,史迪威的情况,他比较了解,要不是李恪一直压着对方,谁知道现在远征军是什么情况。
“其实我是想让尤青{罗卓英}来接替你担任远征军总司令。”老蒋想了想便说道。
“校长,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他能顶得住史迪威的压力。而且有一点校长需要清楚,缅甸的盟军指挥权在盟军司令部的手上,远征军只是盟军下属的部队。到时候下面的将士,是听远征军总司令的,还是盟军司令部的?”李恪认真道。
倒不是李恪针对罗卓英,对方肯定是陈诚推荐的,摘桃子的事,陈诚最喜欢干。陈诚的人接手,是意料之中的,第九战区就交给李恪指挥了,远征军自然得陈诚的人指挥,老蒋必须维持平衡。
不过对罗卓英,李恪并不看好,历史上远征军第一次远征惨败,这位也有一定的责任。或许在军事指挥水平上,他还凑合,但政治手段可比不上史迪威,而且在中国政治上用的那一套,在史迪威这边可不管用。
“委员长,李主任说的有道理。”白崇禧点点头,“罗卓英担任远征军总司令其实没问题,但是担任盟军东南亚总司令肯定不行,美国人和英国人都不会同意。而国内目前也没太合适的人选能接替李主任担任盟军总司令一职。”
老蒋陷入了沉思,现在是李恪担任盟军总司令一职,同时兼任远征军总司令,加上他能压的住美国人和英国人,自然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换人,老蒋这才发现,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俊如兄倒是勉强可以。”李恪想到了赋闲的卫立煌。
对方因为被戴笠查出跟八路军的关系,老蒋就免去了其第一战区司令官的职务,现在赋闲在家。卫立煌虽然是中央系出身,但不是老蒋的嫡系,而且跟老蒋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之所以对方之前受到重用,那也是因为其夫人跟宋美龄的关系在那儿,不过随着其夫人去世,宋美龄又跟老蒋闹别扭,于是就没那么好了。
现在被查出跟八路军的关系,老蒋自然就把他给撸了。
“他不行。”老蒋当即摇头,“他跟gcd的关系还没查清,查清了再说。”
“我的意思是让他接任盟军东南亚总司令一职,远征军总司令还是由尤青担任。”李恪提了个折中的办法。
“我再考虑考虑!”
老蒋有些犹豫不决,不过李恪却是习以为然,相信过不了多久,对方就会做出选择。虽然盟军司令部的这些,老蒋没考虑好,当然老蒋考虑好了,也得跟美英商量,他说的话可做不了主。但对于远征军的人事任命也基本下来了。
罗卓英将接任李恪担任远征军总司令一职,孙立人和黄琪翔担任远征军副总司令,参谋长温鸣剑。而且军队也重新调整,第1集团军调回国内,改归第6战区的指挥。不过第1集团军编制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下辖第2军、第20军、第27军、第44军、伞兵第1师,共12个步兵师以及数个独立重炮团,总兵力约20万人。集团军总司令郑洞国,副总司令邱清泉。
调整后的远征军,下辖第4、第23、第29三个集团军。
其中第4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下辖第5军、第53军、第71军,负责驻扎在曼德勒、密支那等缅中以及缅北地区。
第23集团军总司令王鼎元,下辖第23军、新1军、新5军、新6军,驻扎在卑谬、勃固以南的缅甸南部地区。
第29集团军总司令余程万,下辖第21军、第60军、第72军负责驻扎在云南。
这是李恪跟老蒋商量之后决定的,由于缅甸局势刚刚稳定,不太适合调走太多的部队,不仅会影响缅甸的局势,也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反正现在远征军加上云南的部队,也有将近50万军队。这个关于远征军人事的调整,并没有立即对外公布,而是要跟美国商谈。
。。。。。。
除了这事之外,李恪最关心的事就是以杨文炳为首的缅甸新政府的筹建工作。
之所以把新政府的首都放在曼德勒,就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基本上是华侨,统治基础交好。
要是论城市规模,毫无疑问仰光最大。不过这里主要是缅族人,新政府的首都定在这里,安全是个大问题,所以就选在了曼德勒。至于仰光,得想办法减少缅族人口,增加华侨人口,稀释缅族的人口比例。
既然要筹备新政府,军队肯定也得考虑进去。按照计划新政府将组建8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1.25万人,总兵力共10万。至于士兵除了原来的缅甸华人抗日义勇军第1师外,其他的从迁入缅甸的中国人以及本地华侨中抽调,军官则是从远征军受伤复原老兵中选取,这就能保证中国对这支军队的控制。
征兵原则是一户一丁,也就是一个家庭必须出一个男丁参军,然后家庭就可以获得缅甸的土地。而且这支部队主要承担治安以及后勤运输任务,并不直接参与一线作战,所以看在土地的份上,征兵问题不大。而且有着这10万部队,也能堵住美国人的嘴。
当然在新政府筹备好后,就会宣布独立,然后美中英三国都会承认其独立。同时美国也会让缅甸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为其提供军事和金融援助,帮助其组建军队。
之所以美国会同意扶持这个新政府,主要也看到了这是个趁机增加美国在缅甸新政府影响力的机会。美国提供援助,肯定会派军官来指导,当然是和中国方面派出的军官共同训练其部队,不过这对美国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李恪倒也不担心缅甸新政府脱离控制,因为这个新政府会充斥大量的国民党海外部的成员,可以说杨文炳对这个新政府的控制力很弱。这也说明后面的缅甸即便是独立,短时间内也不会是一个真正的主权国家。而且缅甸的经济将会被李恪旗下的公司以及其合作密切的公司控制,这就更进一步控制了这个国家。
。。。。。。
“李总司令,我们计划把仰光改名为新唐山{唐山: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称呼,取名新唐山就是为了区别国内的唐山},把曼德勒改名为长安。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把仰光大学改名为南洋大学,并在曼德勒创立新唐山大学,招收南洋等地的华人华侨。”
仰光大学内,李恪在杨文炳的带领下,参观着这所建立于1878年的大学。说是大学,其实规模并不大,跟此时中国国内的大学没法比,不过这确实缅甸最好的大学,也是唯一一座大学。
其实有不少人建议,直接把这所大学拆了,然后重建,跟以前的仰光大学分开。不过最后还是决定以此为基础扩建并改名,这样也就可以节省不少资金,至于以前的那些建筑重新装修就行了。
“其实对于目前的缅甸来说,两所大学其实有些多了。两所大学主要招收的学生是来自南洋的华人学生,需要不到两所大学,不过既然你们决定了,倒是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不过十年内,主要还是得注重基础教育的推广,从小学到中学,把基础打实,这样大学才有稳定的生源。
我会捐款各10万美元用于两座大学的校舍修建以及相关设备等的采购,老师这些可以从南洋各地招募,也可以从国内招募,这个问题倒是不大。不过有一点,必须是采用汉语教学,这是民族之根。”李恪建议道。
“李总司令大义,我代表南洋的学子,感谢李总司令的大力支持。”旁边即将担任新唐山大学校长的黄应荣激动地向李恪鞠躬道。
黄应荣祖籍是广东梅州人,不过出生在新加坡,少时就读于莱佛士学院,后面相继进入持志大学、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就读,并获得东吴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然后又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并获得法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律师工作,同时也在东吴大学担任教授,之前在中央大学任教。
因为缅甸新政府成立,百废待兴,受人邀请便前来缅甸组建南洋大学的筹建工作。而担任新唐山大学校长的是林语堂,历史上对方是这位出任南洋大学首任校长,不过因为在筹建期间与校董发生矛盾便辞职了。
“黄校长不必客气,之所以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南洋的同胞有一个安生之地。”李恪连忙扶起对方,客气道,“这些其实像光前先生{李光前}、六使先生{陈六使}等在南洋经商的企业家都知道,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挣再多的钱,殖民政府都能给你抢走。
这个时候,南洋的同胞就应该团结起,把缅甸打造成一个可以让南洋同胞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得靠你们这在在南洋有影响力的华侨号召马来亚、泰国、荷属东印度的华侨前来缅甸定居,然后共同建设这里。”
陈六使和李光前也为南洋大学的筹建,捐了不少钱,而且两人都是南洋华侨中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自然就是海外部的团结对象。这次缅甸要成立以华侨为主导地位新政府的消息一传开,不少华侨都纷纷绕道印度赶来缅甸,就算是没来的也都捐了钱。
相信等远征军攻克泰国以及马来亚后,当地的华侨会大量的前往缅甸。
所以别看现在缅甸新政府还没成立,但有着南洋大部分华侨的支持以及美国援助,发展前景很好。不过问题也多,需要时间慢慢解决。
“李总司令,我和筹备委员会的人商量过,要不更改国号。缅甸毕竟是本地人的称呼,不能体现我们是以华侨为主的国家,所以就想改一个新的国号。”杨文炳提议道。
“这个你们自己去商量。”对于这个提议李恪很赞成,不过他也没打算过多干涉。
改个国号很正常,而且美英都同意了,只要两国承认其合法性,那就其他的盟国肯定会纷纷承认,这就意味着事情妥了。
而且现在缅甸的缅族人已经失势,虽然人口依然是最多,但精英阶层要么被日军杀了,要么被华侨抗日义勇军给抓了,结局肯定也难逃一死。失去了精英阶层的缅族,加上李恪给出的减丁灭户方法,不出十年,缅族人口不仅不会增长,还会大幅下降,到那个时候,汉族肯定成了主体民族。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民族,不过为了减少压力,李恪并不建议对其他民族使用。‘拉拢一批,打倒一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且相对于缅族,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太少了。
听到李恪不管这事,杨文炳心里也松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未来新政府总统是个傀儡,不过他也想争取到一定的自主权。他知道自己该听谁的,要是他此时投靠英国,估计不等李恪这边找他算账,下面的部队就会直接兵变。
反正远征军最后也会回国,到时候他就是这个国家的主宰,忍几年就海阔天空。
抱歉,昨晚跟朋友吃饭去了,虽然没喝酒,但却迟到十点钟,就没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