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也想把逃走的这四个师团给包围,只要吃掉这8个师团,日军肯定会主动放弃仰光,甚至若开都会放弃。不过这个也就只能想想,若开山脉那么大,就算是马上派伞兵过去,也不可能守住。
现在李恪让追击的部队尽可能多吃点日军,就算是这4个师团的日军想逃,也得咬下几块肉。
中间倒是发生过一件趣事,就是看到日军在缅中战败,英军派出两个英印师共8个旅的部队从音缅边境向日军发起进攻。结果有着数万装备精良的英印军被日军半个溃败的师团击败,几次交战就把英印军杀得大败而回,英印军连忙撤回英帕尔,连之前一直控制着的缅甸地盘都放弃了,生怕日军突然进攻英帕尔。
虽然之前英军在缅甸狼狈撤回印度,但依然控制着一部分缅甸领土,主要就是望濑以西的钦敦江流域。远征军因为隔得太远,自然顾不上这里,而日军又要防备远征军,不敢出兵攻占,就让英军控制着。而英军就把这里当做英帕尔的缓冲地带,不过这一次都放弃了。
之所以英军主动进攻,还是因为想打打秋风,甚至想重新把缅甸收回来,或者在缅甸保持一定的话语权。这些大国,说的话可不一定会算的,反悔是经常的事,至于达成的协议也都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而限制自己的敌人,只要对自己不利的协议,随时可以撕毁。
虽然英军在若开被日军一个师团打的溃不成军,但看到缅中日军像丧家之犬一样被远征军追的落荒而逃,认为日军已经失去了作战的士气,就准备痛打落水口。不过英军还是判断失误。
在看到穿着英式军装的印度人,日军心里就不平衡了。中队是正面把他们打败的,技不如人我认了,你这印度阿三组成的部队算老几,真当我是泥捏的。于是日军在远征军面前丢掉的信心和士气立马就回来了,于是就把所有的气都发泄在了英印军身上。
战斗爆发后,这两个师的英印部队都被打蒙了,不是说日军已经没有作战力了吗?就连那些英官都说,他们只是来走走,顺便教训一下日本人,那现在的情况怎么回事?剧本不对啊。
英印军的战斗力本就不算多好,而且在若开那里还吃了败仗,也就影响到英帕尔这边的部队。在日军的猛烈打击下,英印军很快就崩溃,反倒被日军追着跑,要不是想到身后还有远征军的追兵,日军都想把这几万英印军给灭了。
当然这只是个小插曲,李恪也没去帮英国人,反而是趁着英国人的撤退,让远征军进驻,接管缅甸领土,后面好移交给未来的缅甸新政府。
“约瑟夫,其实缅甸的战斗快结束了。”李恪若有所指道。
“当然,这场战斗结束后,日军在缅甸已经无法发起新的攻势,至于若开的日军,那也是该英国人头疼去。”史迪威点头道。
日军退守若开山脉其实就跟放弃缅甸没什么区别。若开地形狭窄,虽然利于防守,但也失去了进攻的可能,日军认为进可攻退可守,但真要退守了,想要转守为攻可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后面这4个师团退守若开,日军在这里就有5个师团,进攻远征军肯定不可能,那么日军要想进攻,为首以若开为跳板进攻印度,或许能在英军身上找回自信。
英国人的死活,李恪不关心,要真的日军打进印度,李恪想去帮忙,英国人也不可能同意,或者说不敢同意。
“下一步就是仰光,拿下这里我们就打通了滇缅通道,物资也就可以通过海上,直接运到仰光卸下,不用浪费那么多运输机空运。”李恪说道。
“那中印公路还修吗?”史迪威有些好奇,毕竟滇缅通道打通,中印公路也就失去了战略意义。
“肯定修,反正也就几个月能竣工。而且现在日军依然有着制海权,仰光这条路并不是很安全,重要物资可以从中印公路走。”李恪说到这儿看了一下史迪威,“约瑟夫,你觉得这条公路叫史迪威公路如何?”
“史迪威公路?”不仅史迪威有些惊讶,司令部的其他人也都抬起头,不过并没有参与两人的谈话。
“怎么?是我没说清楚吗?”李恪笑着道。
之所以李恪提出这个,主要还是对美国示好,或者说安抚一下史迪威。之前为了争指挥权,他对史迪威也不是很客气,虽然自己在美国有些门路,但史迪威毕竟代表美国,现在自己祖国又有求于美国,起码表面上能看出敬意。
历史上老蒋那么不喜欢史迪威,最后一样把这条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相信有自己的支持,这次应该也没问题,老蒋对美国的态度,可比他软多了。
“不,你说的很清楚。”史迪威很快回过神,摇了摇头,“只是我有些惊讶,而且这条路的命名权,不是你我能做主吧。”
“这个你放心,我会像我们委员长提出这个建议,相信以两国的‘友谊’,这应该没问题,而且相信远征军上下也会赞同。”李恪保证道。
李恪的保证,让史迪威有些激动,虽然他不是很在乎这个,但要是这条路以自己的名义命名,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一个人想做到无欲无求,不是那么容易,之前史迪威的一切表现就是想争权,在权力上得不到满足后,能在名声得到肯定,好像也不错。
虽然有李恪的保证,但这个事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中美英三国的意见肯定得统一,所以史迪威就把话题引回了正事上面。
“制海权的问题我觉得倒不是很大,我国的海军正在尼米兹将军指挥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海战击沉日军四艘航母,日本海军现在已经转入了战略防御,相信很快日军就会失去制海权。”史迪威自豪道。
“约瑟夫,你说的是太平洋,可缅甸这边是印度洋范围内。在这里可没有你们美国的舰队,甚至一艘军舰都没有。”李恪提醒道,“而且,你们的太平洋舰队没有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日本海军依然很强大。”
印度洋上盟军不是没有舰队,英国的远东舰队就在印度洋。可惜在几个月前,英国的远东舰队被日军重创,连竞技神号航母都被击沉,最后残余军舰只能在印度洋西部地区活动,根本不敢进入印度东海岸,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担心日军以若开为跳板,进攻印度。
史迪威这才反应过来,不禁皱眉,“这怎么办?难道我们打通了滇缅通道,物资也不能走吗?”
“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我们可以组建一支海军,准确地说你们美国提供军舰和教官,我们提供士兵。”李恪抛出了自己想要说的重点。
“帮你们组建海军?你们的海军都被日军消灭了,而且你们海军的表现也一无是处。”史迪威这算是明白李恪想要说什么,感情想让美国帮中国建立一支海军。
“no!”李恪否定道,“我们的海军并不是一无是处,难道你忘了在战争之初,我们的潜艇部队击沉了多少日军军舰和运输船,只是因为潜艇相继被击沉,以及零部件奇缺的原因,潜艇部队出击次数减少,战果没那么亮眼。
而且我们不需要航母、战列舰这些,只要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艇就行,这样的一支舰队配合空军,就能掌握一部分安达曼海甚至东印度洋的制海权。甚至我们还可以协助贵国的太平洋舰队,提供护航等任务,这样你们的舰队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日本联合舰队。”
相比于陆军和空军得到大量的美国援助,日子好过不少,海军可就苦逼多了。水面舰队早就成了内河舰队,就这样还被日军飞机炸的没剩多少,只能开开鱼雷艇这些。潜艇部队日子同样不好过,由于造船厂关闭,兵工署的产能基本集中在陆军和空军武器的生产上,加上重要零部件的奇缺以及日本海军的反潜,现在海军潜艇只剩下12艘,主要在台湾海峡以及东沙群岛附近活动,对日军舰船的威胁下降了很多。
至于战果每个月最多击沉一两艘落单的船只,狼群战术也都施展不起来。中国自己现在无法兼顾海军,也没那么实力,但对美国来说,这都是小事,一年时间能造50多艘护航航母的工业实力,为中国提供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所需要的军舰都是小意思。
见史迪威有些犹豫,李恪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派海军士兵去贵国学习,贵国可以派驻军官在各舰协助我们掌握军舰,这对于贵国来说也是好事。”
史迪威摇了摇头,“这个建议其实我觉得挺不错,不过我是陆军军官,管不到海军。”
“这个问题不大,你可以向贵国的马歇尔部长建议,通过租借法案帮助我们组建一支小规模的海军。”李恪建议道。
当然这个事光靠史迪威提议不可能实现,也得让国民政府给美国提出请求,双管齐下或许能成功。
“我尽量试试,不过别抱太大希望。”史迪威的性格李恪清楚,对方这么说也就说明对方真没什么把握。
日本陆海军矛盾大,美国的陆海军矛盾也不小,毕竟涉及经费和地位的争斗,只不过没有日本陆海军这么不分轻重。不过对于美国海军有个好消息就是罗斯福在年轻的时候担任过海军助理部长,肯定不会让海军吃亏,但也不会偏袒海军。
这个时候李恪之所以想借美国人之手重建海军,无非就是想把手深进海军。此时的中国海军,就剩两大派系了,一个就是以闽系,一个就是黄埔系,至于粤系、东北军系早就因为抗战实力大减,根本没多大的影响力。
此时要是重建海军,老蒋肯定是扶持黄埔系,而黄埔系的海军将领中,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李之龙,一个是张飞。相比于李之龙,张飞无疑更合适作为黄埔系海军的领军人物,所以李恪也就很积极。虽然海军现在以及战后的地位不如陆军,甚至可能连空军都不如,但毕竟是独立军种。
海军的事,只是其中一件事,李恪还跟史迪威谈了谈缅甸独立建国的事,当然这个政府以华侨为主,而不是以缅甸人为主。本来英国就对中国染指缅甸不满,所以李恪也需要美国的实际支持,哪怕是默认就行。
随着战事进度加快,撤往若开的日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若开山脉,而被包围的日军也快弹尽粮绝。为了方便指挥,李恪就把司令部从密支那搬到了曼德勒,甚至不久后就会搬到彬马那或者仰光。
。。。。。。
若开山脉外围,一支支士气低沉的日军正在翻山越岭,撤往山那边的若开海岸。由于后面有追兵,日军直接抛弃了重武器,就连九二步兵炮这些都舍弃了,不过放弃前都被损坏,他们不想这些武器完好的落入远征军之手。
牟田口廉也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在路边停留着,一点也没有战败的样子,脸上反而是面带笑容视察部队,这让看见的日军都很生气。
突然一支败退的日军部队经过其身边的时候,他大声吼道,“八嘎,你们哪支部队的,怎么不停下来向我敬礼?”
早已配备不堪的日军士兵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而是继续前行。不过牟田口廉也并没有作罢,语气更加不善,领头的一个中尉忍不住了,反问道,“你怎么不下马慰问一下士兵们?要不是他们,你能顺利的走到这儿吗?”
“八嘎!”被人顶撞,牟田口廉当即恼羞成怒,大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谁?我可是你们的司令官!快向我敬礼!”
这些士兵直接无视了牟田口廉也吼声,反而用鄙视的眼神看着对方,要不是对方司令官的身份,他们都想直接举枪打死对方。不过想到自己的家人,都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是专心的前进,他们可不想被远征军追上。之所以他们坚持,不就是为了能活下去吗?
虽然靠近山区,追击的远征军数量减少,但倒下的日军士兵不减反增。现在他们面临着缺粮少弹的地步,而且药品也不足,很多伤员在饥饿和伤势的折磨下都倒在了路上,等翻过眼前这些大山,不知道还会倒下多少人。有那功夫去搭理牟田口廉也,还不如节省体力,好平安的撤退到山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