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要能改改你这自大的毛病,或许也不会这样。”陈明仁冷冷道。
“陈子良,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李默庵突然火气上身,打了一个嗝,借着酒劲指着陈明仁,“就你那臭脾气,你也就在六战区能混的下去,换在其他地方,不知道还得得罪多少人。还说我?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我脾气就这样,你要不爱看,自己站远点。”陈明仁本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又喝了酒,直接撸起袖子跟李默庵互怼起来。
“好了!”看着两人就像那些帮派分子一样,袖子撸起来准备干架似的,刘戡连忙喝止住两人,“早知道这样,就不喝酒了,你们这儿凑一块,真想明天报纸说两个中将醉酒吵架斗殴?那要传出去,我们几个都得完。”
放在平时或许没什么,最多挨顿骂。但现在汪精卫叛逃,带来了一股叛逃的热潮,李恪对于第六战区管的严了很多,一个小事都可能被放大。虽然不至于严惩,但绝对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给自己本身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刘戡知道李默庵这家伙最近大半年受了不小的打击,好好地军长被撸了,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军团长,然后担任一个看似没什么地位的游击队总指挥,心里憋屈。
毕竟他跟对方也都是老交情了,有知道对方心情不好的原因,这才没有计较。
听到刘戡出来相劝,陈明仁这才作罢,回到自己的座位倒了点酒,直接一口喝掉,也不管一旁站着的李默庵。
“霖生,你也别跟子良计较,他就那臭脾气,你再跟他多吵两句,他能跟你掏枪。”刘戡连忙把李默庵拉过来让其好好坐下,他本人坐在两人中间,免得这二位再吵起来。
陈明仁脾气臭,六战区的高级将领们都知道,也都见怪不怪了。下面的将领一般都不会选择招惹陈明仁,但要是跟其同级的,有矛盾的情况下,该争也得争。
“老刘,你跟李长官的时间比我们二人都长,有机会帮我说说好话,老哥我一定记你一辈子的恩。”因为喝了酒,李默庵连之前有些说不出口的话也顺带说了出来。
刘戡点头道,“这你放心,合适的机会我会给李长官说的。你现在好好在这个职位上干,不干出点成绩,就算是我想为你说的好话也都开不了口。
而且你要是有空,多去李长官那里走动走动,就算暂时不被重用,也得去混个脸熟。”
刘戡不想老同学这么颓废,所以只能暂时答应下来,要是能帮上,他还是得帮。
派系这个东西,看似没有,其实一直都存在。就像刘戡,李恪教出来的学生,又一直在其手下,自然而然就被贴上了李恪的标签,摘都摘不掉。
李默庵能发迹,无非是其当初第一个宣布退出gcd,得到老蒋的欣赏。但在之前争夺军队控制权的时候,老蒋明显偏卫立煌,没有了老蒋的支持,李默庵自然就是去了最大的依仗。就算是临时找棵大树乘凉,那也得经得起时间考验,不然谁敢把你当作自己人用?
而且李默庵这种天生反骨的人,李恪就算是想用,也得担心对方是不是会掉转枪口对准自己。刘戡想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也不知道李恪当初就是因为觉得李默庵人品有问题才把其送出自己的部队。这些缘由,李恪自然不会跟刘戡说,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用人标准。
李默庵在这儿发牢骚,李恪并不知道,此时的他正在烦其他事。至于具体什么事,摆脱不了一个‘利’字。
还不是有人见到李恪等人的公司太赚钱了,眼馋了呗。现在跟李恪有关系的公司只是参股的以华夏实业公司、西南开发公司、民生公司这三家为首,加上李恪自己的产业、几大钢铁厂、石油公司、汽车制造公司、制药公司等等,现在可谓是国民政府控制区域内的巨头,可以说垄断也不为过。
特别是李恪旗下的石油公司、汽车公司以及制药公司等,因为技术原因,根本就是自然垄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威胁到他们,因为就没有与之竞争的公司。
放在抗战前或许还没有那么引人注意,毕竟江浙财团以及以孔宋两家为首的一些人都有着不小的产业。即便是不能生产石油、汽车、钢铁等,也能从国外进口,但战争一爆发,进口的渠道断了。
在这个时候,有着自主生产能力的那些公司就很快抢占市场。开始因为战争的原因,或许顾不上这些,但随着局势稍稍稳定下来,有人发现李恪以及身边人控制的产业规模,一些人就有些眼馋,
普通人即便是眼馋,也做不了什么,但孔祥熙等人眼馋,那可就不一样了。孔祥熙可是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掌握经济大权,加上跟李恪的关系可以用势如水火来形容,于是变着法想从李恪手里抢钱。包括钢铁厂、石油公司等收归国有,孔祥熙想尽一切办法想把那些赚钱的公司抢过去。
除了孔祥熙,宋子文也一样在扩充自己的实力。借用权力,强行占有很多民营公司,加上通货膨胀开始加具,搞得后方的经济很是混乱。
当然李恪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他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除了湖北和四川是其自留地之外,还辐射滇、黔、湘、粤诸省,单独一个人可能力量不大,但合起来那可就是不容小觑的一只巨兽。别说孔祥熙,老蒋都得掂量掂量。
要只是孔宋两家,李恪倒也不惧,毕竟他也不是好欺负的。但老蒋插手了,这才是李恪最担心的。
对于李恪,老蒋从未放弃提防打压的行动,加上孔祥熙、宋子文等人也没少说李恪的坏话,就更加让老蒋忌惮李恪。不过对于李恪极其身后的利益团体,老蒋也不敢胡来,要是引起动荡那就麻烦了。
但在孔祥熙的唆使下,老蒋也开始动手了。
“兴华,自从抗战开始之后,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弄得现在军费支出都出现不小的问题。你毕竟是当过一省主席,而且又是赚钱能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提,帮政府解决一下财政收入的问题。”老蒋试探地问道。
“这个不应该是孔院长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吗?”李恪并不认为老蒋突然问这个事目的单纯,在没有明确对方意图的前提下,不想说太多。
老蒋打着哈哈道,“这不是你的点子多,所以问问你的看法。”
李恪看了老蒋和一旁悠然坐着的孔祥熙,心里也充满了担忧,“这个问题其实我早就说过,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出完善的战时法案,打压娱乐行业、奢侈行业,包括黄赌毒,以及酒类、珠宝的生产和销售。
严查贪污,以确保仅有的资源能得到最合适的利用。”
李恪一直瞧不起孔祥熙这个财政部长的原因就是政策太儿戏。就像应付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对方就采取最简单的方法,没钱就印钞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从开战到现在,法币贬值已经超过150%。
虽然说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按照目前的趋势,法币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李恪真有点担心法币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
老蒋点了点头,“兴华你说的不错,刚好孔院长前段时间给我提了个建议,认为一部分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专门成立一个物资局负责,你觉得如何?”
李恪恍然大悟,原来老蒋今天的目的是这个。李恪心里也在思考,说实话,统购统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保证资源的极大利用,但必须得有一套完善的体制配合。
以孔祥熙的做法,估计就是低买高卖,赚差价。名义上为了抗日,但其实是抢夺生产商的利润,一部分的确会增加财政收入,但会有想当一部分流入孔祥熙的腰包。
“统购统销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得统购统销,只有一部分涉及军需的商品可以采取这么做,以保证满足军队需要。”这么做对李恪的产业来说的确有些影响,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少赚钱前无所谓,只要能维持生产,他其实不会反对。
就像美国,他记得在历史上二战期间,美国虽然没这么做,但却是大幅压低生产商的利润,但又不会让生产商无钱可赚,只是单个商品利润相对于战前可能少了很多,但却可以用量来弥补。
战争期间,自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李恪早就有这个准备。
孔祥熙连忙道,“那是自然,我们暂定棉花、茶叶、蚕丝、猪鬃、桐油、钢铁、石油、药品等划为物资局统购统销的商品。”
“棉花、茶叶是军需品?”李恪冷不丁地道,“要说钢铁这些,还能说得过去,棉花这些也要与民夺利?”
孔祥熙有些尴尬,“这不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吗?”
李恪没管孔祥熙,“校长,统购统销我不反对,但要明确是哪些商品,而且军需品也不是必须都通过物资局的渠道。
就像钢铁、石油、药品等,我也敞开了说,这几样商品都是我旗下公司生产的。军队需要,可以直接走军方。就像钢铁,直接跟兵工署接轨,我会让我的公司降低售价,只保证能有一部分利润维持生产和日常经营即可;石油、药品可以跟后勤部接洽,这样要省事很多,何必走物资局渠道?徒增麻烦不说,而且还给一些不良企图的人钻空子的机会。”
李恪是看出来了,孔祥熙惦记他旗下的钢铁、石油等赚钱的商品,就想抢过去。但李恪自然不会让其如愿,直接走军队后勤等,断了对方的不良企图。
“这倒是不错,有些东西可以统购统销,有些倒也不用这么麻烦。”老蒋觉得李恪说的有道理,对于后勤方面,他对李恪倒是挺放心,毕竟李恪也不屑于去贪那些。
见老蒋一下被李恪带偏了,孔祥熙着急了,之前可不是这么计划的,“委员长,这些都是利润极大地商品,不然怎么增加财政收入。”
孔祥熙对于军队没什么影响力,包括兵工署。李恪把几个重要的商品直接走军方,那跟他可就没什么关系了,谁不知道李恪控制着兵工署,翻来覆去最后还是在李恪兜里流转。
“孔院长,你这话我就不赞同了。”李恪冷笑道,“我这边让兵工署节约采购成本,不也一样是为了抗日了吗?难不成让物资局来中间插一脚,再卖给兵工署?我不明白,明明有更好的方式,为什么孔院长提出这么麻烦的意见,难不成孔院长有不好给校长说明的打算?”
李恪的话,明显是话里有话,见老蒋看向自己,孔祥熙连忙道,“委员长,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支持抗日,哪有其他的想法。而且有些东西都是市面上急需的,这些掌握在政府手里,不也是为了避免在市面上卖高价吗?”
“庸之的人品,我还是信得过的。”老蒋摆明了要维护孔祥熙,对着李恪说道,“兴华,既然你赞成统购统销,总不能后面什么商品都不合适吧?”
“校长,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李恪虽然对老蒋有意偏袒孔祥熙有些不爽,但还是很客气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