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兴华,中间的事情我都听美龄他们说了,这次我能平安归来,离不开你们的帮助。”一回到憩庐,老蒋就站在张静江和李恪面前,鞠了一躬,认真地道谢。
对于眼前这个兄长,老蒋心里充满了愧疚,以前多是存着利用对方的意思,在政见不和之后,就开始疏远对方。没想到这次自己遭难,对方还是站出来,帮助他,想到自己之前所做所为,他难免有些愧疚。
还有眼前这个李恪,因为自己的事,遭遇行刺,怀孕的妻子孩子都没了,还不忘自己的安危,亲自赶到南京,稳定局势。就这份心,足够让他满意了。自己其他学生,在之前都巴不得自己死在西安,很鲜明的对比。
“介石,你客气了。我这都老了,哪有那么多精力,主要是弟妹还有兴华他们在忙碌这些。”张静江现在对于权力看淡了不少,也不想着去揽这份功,还不如给自己这个大有作为的女婿。
“兄长谦虚了。这份情,我一定记在心里。”老蒋自然明白张静江的意思。
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老蒋能用多年未用的‘兄长’这一称呼,足见他的诚意。当然对于老蒋说的那句记住这份情谊,张静江翁婿二人都没放在心上,要是他们真的利用这个去要挟对方,那才叫蠢。上位者岂会让人提起自己的不光彩之事。
“还有兴华,芸英现在没事吧?遇到这事,很是抱歉。”老蒋拉着李恪的手,关心道。
对于李恪此事的心情,老蒋深有体会。他跟宋美龄本来有过孩子,不过在怀孕期间,因为遭遇行刺,怀孕的宋美龄小产,导致后面不能生育。李恪和张芸英这次,不就像极了他们当初?
“校长放心,芸英身体无大碍,只是需要休养。”李恪认真道。
听到李恪这么说,老蒋心里便更加愧疚,显然李恪不想让他过多关心这方面。老蒋松开李恪的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对着李恪认真道,“兴华,这次我被囚西安,一众学生中,也就你挺身而出。何敬之、、居正、贺衷寒等人居然主战,全然不顾我的安危,忠奸与否,这次事件,让我感触颇深。”
听到老蒋点名提了贺衷寒,李恪便明白对方意思,身躯向前微微一探,认真说,“校长,何部长等人所站角度不同,自然对事情的思考不一样。不过校长毕竟已经平安归来,而且何部长、居院长等人都是军政要员,而且法不责众,这件事我觉得校长可以看开点。”
李恪的话,还有其他意思,你这刚回来就动这些要员,别人怎么看你。而且你都答应了合作抗日,此时要是因为追究这事,导致内部分裂,那就不划算了。你以前都能原谅何应钦,这次为何不能再一次原谅。
老蒋看了一眼李恪,也在考虑对方所说,点头道,“你说的没错。不过这次事倒是成了一面镜子,何应钦、居正这些,我都可以容忍,毕竟是外人。可贺衷寒、桂永清、邓文仪这些人呢,那都是我的学生,居然打着救我的名义,让我死,要不是你干涉,我这能不能回来都是回事。”
说道贺衷寒,老蒋的深情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显然是从宋美龄等人口中听到了之前南京的事,或许宋美龄还添油加醋说了其他的,也有可能。毕竟贺衷寒等人最后还是收手了。
“校长,君山他们也是真的希望您能回来,就是做事不周全,他们毕竟是您的学生。”虽然知道贺衷寒等人肯定会惹老蒋不生气,但李恪依然想求个情。
“学生?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老蒋怒道。
见老蒋这么说,李恪知道对方的怨气很大,恐怕现在都是已经压制后的结果,不然早已就开骂了。见此,李恪心里叹了口气,看样子,贺衷寒等人注定是很难逃脱此事,就看老蒋会如何处置几人。
老蒋也不想因为此时跟自己的心腹爱将起争吵,便转移话题,“兴华,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张学。。。。汉卿。”
张学良是跟老蒋一起回的南京,现在在宋子文的别墅里软禁着。因为不想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张学良并不是跟老蒋乘坐的一架飞机,更不是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张学良直接在机场就被装上了车,然后送走。
不过对于如何处置张学良,老蒋心里也在纠结。这位义弟,差点把他害死,但最后还是把他放了。而且在飞机上,对于如何处置张学良,身边的人也意见不一,所以就想听听李恪的意见。
“校长想听我的建议,还是下面将领的建议?”李恪认真道。
“有区别吗?”老蒋反问道。
李恪点了点头,其实对于张学良的结局,李恪心知肚明,但又不能得罪现场这些人,明显这些人对于处置张学良的看法不一,不然老蒋也不会问自己。
“自然有,下面的将领都叫着要杀掉汉卿,认为其以下犯上,践踏国家法纪,至民族危亡于不顾。”李恪回答道。
“不能杀,汉卿毕竟最后迷途知返,我们不能言而无信。”素来跟张学良关系较好的宋子文当即站起来反对道,而旁边的宋美龄神色也有些变化,虽然恨张学良胡来,但杀掉则是有点过了。
“宋兄别着急,听我说完。”此时的宋子文身无官职,只是中国银行董事长,李恪也找到合适的称呼,只能用这个,“杀掉汉卿,那就是置校长的信义于不顾,所以肯定不能杀的。”
听到李恪说‘不能杀’,宋子文和宋美龄才放下心来,不过李恪的话还没说完,只见对方继续说道,“但是,就这么放,也不行。汉卿的行为毕竟属于叛变,要是不给公众一个交代,肯定难以服众。
我建议送汉卿去军事法庭审判,判个几十年监禁,但又不把其关进监狱,而是找个地方软禁起来就行。至于何时释放,就看校长以后的打算。”
“几十年监禁?李主任,汉卿也没得罪你,至于这么狠吗?”听到李恪这建议,宋子文恶狠狠地瞪着李恪,就连宋美龄的脸色都很难看。
“宋兄这话我就没听明白了,几十年监禁,准确地说是几十年的软禁,这总比被判处死刑好吧。就汉卿这样的罪名,枪毙好几次都不为过。
而且就算是把他放了,你认为他能活下来?万一有人冲动,加害汉卿,这又怎么办?”李恪有些不满宋子文这么恩将仇报。
宋子文还想争辩,老蒋则是制止了他,“子文,你别说了,兴华说的几十年,又没具体时间。这虽然有些残忍,但毕竟能保他一条命。你回去跟他谈谈,让他写个手令,西安还有一些人没放回来。”
老蒋显然更认可李恪的建议,放了张学良,肯定是不行的,杀了又不太好。毕竟还有十几万东北军存在,要是闹事也个大麻烦,他就打算利用张学良钳制东北军。
老蒋这一拍板,宋子文等虽然不满,但也知道争辩无义,但对李恪就越发不满,后面更是针锋相对,丝毫忘了几天前,李恪是怎么帮他们的。
“校长,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相比于张学良的处境,李恪更关心其他正事。
“你说。”老蒋同意道。
“校长,既然现在国共已经达成和解,我们是不是该为全面抗战做准备了?现在日本国内对于全面入侵中华的声音很大,特别是军方。
我们必须得开始准备,不然我怕后面来不及。”李恪神色严肃道。
“你说的也是,我们是该有所准备了。”老蒋无奈地点了点头,“兴华,你的看法是什么?”
“校长,兵工署这边已经做好搬迁计划,备用厂址也修建的差不多,随时可以进行搬迁。我也希望能用行政的命令,建议江浙地区的工厂开始内迁。
这是我精心写出来的一份建议书,里面详细介绍了我的看法,请校长过目。”李恪从包里拿出一摞厚厚的纸,递给老蒋。
老蒋顺手接过去,没有仔细地看,毕竟这么多,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旁边的孔祥熙则是不满,“李主任,你知道你这话要是说出去会产生什么影响吗?岂不是意味着政府守不住江浙地区,那样舆论会怎么看待政府?造成社会恐慌,难道就是你的想法?”
“孔部长这话就不对了。你的意思,为了不引起恐慌,我们就不做准备吗?到时候真打起来了,日本人可不会给我们准备的机会。
而且,孔部长能就这么相信能守住江浙地区。”李恪反驳道。
一旁的老蒋没管两人的争论,而是在认真地浏览着李恪写的东西。
孔祥熙讥笑道,“我又不是军人!能不能守住江浙地区,这不就得问李主任这样的军人吗?每年给那么多军费,不是养闲人的。”
李恪据理力争道,“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守不住江浙地区,所以才建议政府早做准备。抗日不是一两场战斗就能分出胜负,真要打起来,没个几年,打不完。若是江浙地区的经济被战争摧毁,我们如何坚持下去?”
孔祥熙想说的时候,老蒋则是抬起头,指着建议书上面的一处地方,问着李恪,“兴华,你说我们可战的飞机不足600架?我记得这几年前前后后从国外买的飞机,还有在你那飞机厂购买的飞机加起来也不止这个数吧?还有之前我们从东北、广东等接手过来的飞机,加起来也应该有上千架才对。怎么你说不足500架?”
听到老蒋提到这个问题,宋子文和宋美龄脸上一紧,甚至连孔祥熙的脸都有变化。
“校长,要是论飞机总数,肯定有1000架,但并不都是作战型的。而且很多飞机老旧不堪,加上损坏没有配套的零部件,损耗比较大。现在可供战斗的飞机只有400多架,加上最近从德国购买的那批飞机,也才堪堪超过500架。
而日本,数量则在1000架以上,而且年产飞机能力,也远超我们。所以我建议加大采购,无论是从国内飞机厂采购,还是从国外采购,都必须保证在战争来临之际,有足够的战机掩护地面部队。”李恪不管宋家兄妹的脸色不善,很认真地说道。
其实最近几年,从国外采购的飞机也不少,李恪经手的还还说,但更多的是孔祥熙等人经手的,那猫腻可就大了。以次充好,甚至买的二手飞机,却报的新飞机价格,加上买的飞机太杂,根本不利于维修,损坏速度很快。
李恪的飞机厂也给生产了几百架,但这些就占了整个可战飞机数量的一半,剩下的有美制p-26、霍克三等,以及地方军阀中得到的一部分飞机。
“美龄,航空委员会你也在参与管理,这个是怎么回事?”老蒋好奇地问着宋美龄。
航空委员会的事,老蒋不太管,基本都是交由宋美龄、周至柔等人管理。李恪既然都提出这个问题,他自然想听听自己妻子的说法。
“达令,我兄长说,现在飞机更新换代太快,买太多不合适。所以我们就决定把钱存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去买。”宋美龄理所当然道。
“没错!”宋子文帮腔道,“委员长,我听美国听那里的朋友说,现在飞机更新换代太快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还把钱存起来,还可以钱生钱,到时候真打起仗来,再从美国这些国家买就行了。”
亲自听到这番言论,李恪觉得这样的人管理着政府,这个政府还有希望吗?便不禁反驳道,“可笑。你那个时候买,美国人会不涨价?而且有可能你去买,美国等还不一定会卖,到时候没有足够的飞机,我们拿什么去跟日军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