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越王崔耕?不会吧?你刚才不是说,人家越王不会给咱们帮忙吗?”
“难不成要让崔耕为契丹可汗?不可!万万不可!”
“该不会是你李可折想要借助越王崔耕的力量,为契丹可汗吧?哼,你比可突于也强不到哪去!”
……
李可折虽然姓李,但属于契丹李氏比较偏远的族裔。他当可汗,从法理上比可突于强点有限。
所以,他刚一说出要依靠崔耕,马上就遭到了契丹贵人们的反对,质疑他的用心。
待人们的声音渐低,李可折双手下压,道:“诸位,诸位,请听李某人一言,我这个主意,可不是要篡夺千莫侄儿的可汗之位。我不行,越王也不行!不过,依某的功劳,做个辅政大臣,没问题吧?”
“那是自然。”李可折的威望本来就很高,当此契丹风雨飘摇之际,本来就该为辅政大臣,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李可折点了点头,继续道:“越王助我契丹平乱,我契丹投降越王,为越王之臣,大家也都同意吧?”
“理应如此。”契丹人投降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投大唐是投,投突厥是投,投越王同样是投,大家依旧没什么意见。
李可折继续道:“既然如此,让越王派一个人来,为我契丹辅政大臣,和我共同辅政,那没问题吧?”
“有问题,太有问题了!我契丹投降之后,愿意听从越王命令是不假。但他怎能干涉我契丹内政?”
“谁知道你和越王达成了什么交易?那辅政大臣和你沆瀣一气,把持朝政,架空可汗怎么办?”
“那辅政大臣不是契丹人,不懂契丹风俗,到任之后,倒行逆施怎么办?”
……
人们又是一阵反对声。
李可折听了,好悬没气乐了,待人们的声音渐渐停息,他冷笑道:“哦,照你们这么说,越王接受了咱们的投降,只是能得个虚名,还得帮着咱们对付可突于的余党。人家图啥啊?真当越王,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吗?”
“呃……”想到崔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契丹贵人们一阵胆寒,沉默不语。
李可折稍微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再说了,这个辅政大臣的设立,对你们也大有好处。”
“啊?什么好处?”
李可折伸出了三根手指,道:“其一,越王千岁可以承诺,对可突于的余党既往不咎。越王一言九鼎,可突于的余党可以不信咱们的话,能不信越王的话吗?我契丹子弟可以少一场刀兵之劫,避免元气大伤之局。”
“还有吗?”
“当然有了。”李可折哼了一声,道:“我为辅政大臣,你们就那么放心?有了越王千岁的人的牵制,起码我是今生无缘可汗之位了。”
这话虽然说得含糊,但大伙马上就意会了。
原本大家以为,这个空降的辅政大臣,手中没什么实力,难免和李可折沆瀣一气。
现在看来,这辅政大臣要做可突于余党的保护神,天然就有一部分同盟军。
那么,无论是崔耕还是这名使者,都不会乐于见到李可折独大的场面。
另外,这辅政大臣的手中实力,全是契丹人。崔耕要想对他们如臂指使,也没那么容易。
表面上是两方,其实是三方,达成了一个平衡。
琢磨清楚之后,不少契丹贵人已经暗暗颔首。
李可折继续道:“还有第三个好处:我军和大唐这些年兵祸连连,互不信任。如今投奔了越王,咱们既受越王指挥,又受越王保护。从今以后,可以安享太平,若是遭灾,还可请得越王赈济。”
这也算是一条好处。
与一般人想象中的不同,其实打仗这种事儿,无论对契丹还是突厥的贵人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很有兴趣的事儿。
无它,依照草原名族的军事制度,士兵是自备粮食兵刃的。而且,掳掠所得,是归属于士兵的。
打赢了,贵人们能得到少量的“孝敬”。打输了,手下牧民损失太多,那就是大大的亏损。
之所以,草原名族南下“打草谷”,主要还是食物不够,不得不南下抢掠。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大宋朝时,和契丹定下澶渊之盟,三十万两白银,就把契丹人打发了。
换言之,契丹贵人们从每年的抢掠中,所得绝对不超过三十万两白银,也就是大唐时期的三十万贯钱。
记住,这笔钱契丹皇帝还得跟贵人们分呢,这不是契丹皇帝一人得那么多钱,而是所有契丹贵人阶层,总共能得那么多钱。
所以,只要崔耕承诺契丹受灾之时,给予赈济。这对契丹贵人们就是一大利好了。
当即,契丹贵人们面面相觑,包括小可汗李千莫在内,纷纷跪倒在地,道:“参见越王千岁,愿为越王千岁效力。”
“很好!”
崔耕坦然受了大家三拜,道:“本王的名声,大家都知道,时刻以百姓为念,从不滥杀无辜。只要尔等忠心为本王办事,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多谢王上!”
“既如此,李千莫听封。”
小孩儿恭谨地上前,道:“参见越王!要不是您明察秋毫,知晓了可突于的奸谋,我契丹王族恐怕尽皆死无葬身之地。您的大恩大德,千莫没齿难忘。”
“嗯,难得你小小年纪,就如此明理。本王加封你为松漠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契丹可汗。”
李千莫连连磕头,道:“多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
其实,按规矩讲,只能是李隆基加封李千莫,崔耕并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此时此刻,包括各国使者在内,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此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崔耕的地位可比李隆基重多啦。
……
……
越王崔耕死而复生,使连环计,先杀契丹可汗李娑固,再杀可突于,册封小可汗李千莫,并且派史思明控制契丹国政。
这个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新罗海军还没开到剑南道呢,急急忙忙地回转。非但如此,金宪英又赶紧派出了一支使团,前往泉州谢罪。
渤海国赶紧命国内重塑神使像,全体国民必须每日三叩首,晨昏一炷香,就是国主乞起祚荣也不例外。
突厥的使者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赶来幽州,解释说自己之前的那些宣言,只是和李隆基虚与委蛇。
至于李隆基呢?
此时正用几欲喷火的目光,看向了眼前的这四位宰相,以及……宦官牛仙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