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尧即将功行圆满之时,天上接连下起了大雨,雨水不断地下落,似是没有结束之时一般,洪荒大地之上的洪水越发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族死于洪水之中。
南极仙翁受尧所托,以神通阻止雨水下落,然而却没有丝毫效果,原始天尊示下,此雨乃天道之雨,完善此劫,三皇五帝方为圆满,人族大兴,不然,人族日后将会多灾多难。
尧无奈只得在人族中广招大贤,希望可以救万民于洪水之中,在尧发出敕令的五个年头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人族甚至洪荒大能为了人族共主之位前来治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
直到一日,四岳向尧推荐有崇部落的首领,名为鲧,此人曾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泛滥的洪水,救部落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
尧把鲧接到了皇宫中,任命鲧为治水大臣,鲧信心满满,在洪水处不断的使用堵水法,使得洪水灾害有了缓解,尧便功德圆满,传位给了舜。
舜刚一登基时,鲧便立下军令状,保证可以将天下洪水都堵住,接下来十年,鲧便四处整治洪水,也使得他在人族中声望越来越高,舜也越发的看重鲧。
可是好景不长,在洪水全部被堵住的第二年,天上暴雨越发的下的多了起来,一下子,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堵住的洪水决堤而来,滔天的洪水比原来更加凶猛,顿时间,纵使人族皇都派出仙道修士,却也因措不及防,而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舜大怒,认为是鲧在其位不谋其政,日日禀报都是歌舞升平,实乃草菅人命,下令将鲧杀于羽山,以告慰百姓生民在天之灵。
虽然杀了鲧,但天下百姓仍处在水深之中,四岳又进言道:“鲧当年任治水大臣后,其子日日相随,且也已分管治水,且大禹治水之处此次并未出现问题,大禹与鲧治理理念不同,还请舜帝莫要因其父之过愆怒其族人。”
舜当即召来禹问道:“我赐死你父亲,你心中必然有怨,然而如今人族凡人孱弱,死伤无数,若不给天下一个交代,如何能行?”
禹心中知晓,若是一个回答不好,怕是不仅自己,甚至会为全族之人招来杀身之祸,毕竟杀一人如何能平万千人族枉死之怨。禹连声说道:“舜帝,我父亲治水十数年,未有功劳亦有苦劳,但洪水倒灌其却有责任,禹愿以一己之身为人族计长远,洪水不治,禹万死以谢其罪。”
舜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我也知晓你父之功,若你可以治理好洪水,我便将人皇之位禅让与你,也好让你父亲在九泉之下瞑目。”
大禹回到家,便拜别了妻子,轻车简从准备第二日便往洪水泛滥之处去,当日夜里,大禹夜间悄悄出门,来到城外一处洞府,刚一到达便跪拜道:“大禹前来拜见师尊,徒儿受舜帝所托前往治水,他日功成之日,不知何年,再来拜见师尊。”
大禹刚一说完,洞府处徒然金光四射,洞门大开,只见一老者走出,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翎叠鬓边。对着大禹说道:“我本居于此便是教导你治理人族之道,今日之后,我也将离去。”
大禹连忙跪地说道:“师尊去往何地,徒儿日后去何处寻师尊?”
这老者哈哈一笑,说道:
“鸿蒙未辟吾先生,紫霄宫中闻大道。
执掌地书称仙祖,护佑人族天地师。
人教之中做教主,六道轮回人道尊。
千年参果黄中李,混元金仙道始成。
本座乃人道道主,人教副教主镇元子是也,待日后你功成之日,来人族祖地寻为师即可。”
只见老者边说边往天边走去,看着不过缓缓几步的行走,却已是万里之远。
大禹闻言,心底又喜又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多年在此教导自己的师尊,竟是诸天圣贤之一,人教副教主镇元子,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一跃超过了五帝的位格,与三皇同辈了。
也不待大禹多想,镇元子便已彻底消失在了天边,大禹回到家中,脑袋还是一团浆糊,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终于缓过了神来。
大禹离了皇都,便在各地开始了治水大业,大禹初期治水非常顺利,每到一处,大禹便召集当地官员与军队,经过多地的经验总结,大禹发现当年父亲鲧的治水之法确实问题不小,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虽说舜杀了鲧,略显苛待,然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禹心中更是坚定信念,要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所有大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十多年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禹终于消除了人族洪水之灾祸,舜帝知道了消息,便将大禹召回皇都,观察数年,终于到了舜帝功德圆满之时,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
禹正式成为了三皇五帝之后的第一人帝王,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将天下重新规划,将蚩尤划分的九州重新划分,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一时间,帝夏禹王在人族中声望日隆,直逼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