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那就好。
苏为民和阮大英听着老家的变化心里就特别的高兴,在生产队住了一辈子。不管怎么样,吵吵闹闹也好,他们离开了之后,日子过得那么好,就都觉得从前那样不过是穷闹的。
只要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手里有钱,谁还盯着别人家?!谁还心理不平衡?!
生产队的变化现在真的挺大的,至少是十里乡,整个公社里最好最先进最富裕的生产队了,而且没有之一。
主要是在苏大牛的带领下,家家户户都搞养殖,而且苏幼晴当年还教大家种木耳和蘑菇,就这些每年都能拿到几百块钱的收入了。
不仅如此,这两年苏卫军和苏大牛又点了生产队不少的壮劳力和妇女们去海市或者羊城那边的工厂打工,不说每个月吧,就是每年都能往家里带回来不少于近千块钱。
要是家里的劳动力太多过剩,多出去两个人打工,那家里不出三年,就能起上新房子了。
这些年下来,生产队早就大变样了,家家户户几乎都起了新房子。
更不用说,龙建国和苏大牛这两家人,家里都有出去打工的,也有在公社和县里做生意的。
“我那三个儿媳妇,现在那变化叫一个大。那两个大的和卫国媳妇他们两个月就去一趟羊城进城,就在公社里卖衣服,一个月下来都能挣上一百多块钱,一点也不比在厂里上班的少,也不比打工的少,还能在家里照顾孩子。”
苏大牛现在说起自家的事情那是满脸的高兴,太和谐了,太和气了,这简直就是过去也没有的事情。
苏宝华现在在海市要房有房,工资今年又涨了点,现在除了每个月还欠厂里的房款外,自己还能剩下十块呢。
“大牛,做生意确实是挣钱,那宝华媳妇还是继续在公社小学,不,镇小学教书吗?!”
现在的公社不叫公社了,现在应该叫镇了。
阮大英心里觉得祝娟和苏宝华两地分居真不太好,不仅是对夫妻俩长期不好,也对孩子们不太好,她觉得要是祝娟和孩子们能过去海市工作和上学,不比在镇上差。
“我也希望她能带孩子过去,就是过去了镇小学的工作就没了,宝华媳妇舍不得这个铁饭碗。”
对于小儿子媳妇的那份工作,苏大牛就有些想叹气,其实在他这些年看下来,并不觉得打工就不好,只看你有没有本事而已。
像现在苏卫军和陆素梅的工资,听说已经有七百块了吧?!苏宝华自己都二百多块钱工资了。
“大牛,我让卫军和素梅问问,那边的小学招不招老师?!”
“晚上,等四妹妹回来,咱们也可以问问她,让她给你出出主意。”
“这就太好了,老叔老婶儿,没你们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苏大牛实在是太激动了,老不是老叔老婶四妹妹一家人的拉拨,哪有今天家里和生产队这么好的日子?!
傍晚,苏幼晴下班回到家里,就感觉到家里的气氛和以往有点不一样,苏幼晴根本不用问就知道,她大牛堂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