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京市最热门的话题不是知青回城,而是新型车厂的招工和房子。
不少人亲自跑去看了,人家地盘大着呢,新厂在上边的支持和扶持下,发展方向是很大的,所以上面批的地皮也很大。
因此,位置比较偏僻,要是踩自行车的话,那得要一个小时,要是骑苏幼晴那个小电动车的话,只要半个小时。
不过,将来,厂子建好之后,上边肯定要拉一条公交车线过来的。
毕竟是上面的重点大厂子,各项配套设置肯定会完善。
新车厂的位置再偏,那也是京市里头啊,各项福利这么好,挤破了头也是想要进去的。
与此同时,在各个地方下乡的京市知青们都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紧急电话,全都是让他们马上赶回来参加新车厂招工的。
自从上边允许知青们回城后,这个事情已经是定了性,阻止不了的了,所以家里人不错的都在给回城的孩子找路子了。
这不,接到了电话后的知青,马上就去找各自的大队长和书记开回城证明,赶紧收拾东西,赶紧去买车票,第一时间就往京市赶。
那些不是京市的知青,看着这些一脸喜悦激动的京市知青收拾东西回城参加招工考试都忍不住羡慕,还是人家京市好啊。
没两天,大江南北的火车上,就已经有不少京市知青在里面了。
苏卫军在新车厂的工地里干得热火朝天,他本来就吃苦耐劳干活还不惜力,很快就在一众临时工里显露出来。
这几天,天天都有人进来当临时工,五个大厂房,五栋宿舍,宿舍楼盖五层,一层有二十多间,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批房子而已。
方厂长和其他人过来视察的时候,正好一眼就看见了苏卫军正在熟练的砌墙,又快又好,一点都没有偷懒的意思,而是方厂长对他印象更深刻的是,苏卫军转身去搬砖的时候,是一扭一拐的,明显这人腿脚不便。
“同志,你这活干得好啊。”
在苏卫军把砖搬回来,继续砌墙的时候,方厂长就凑过来搭话了。
“嘿,以前在乡下干过,比较熟。”
苏卫军抬头看见和自己说话的是一个一脸严肃的年纪要比自己大得多的人,他一点也不悚,自然而然的边干活边回答人家。
“同志,听你口音,好像不是京市人吧?!应该也没进过队伍。”
方厂长十分确认这不是一个从队伍里退下来的同志,也不是京市人,可看起来也不像返城的知青。
“对,我不是京市的,也没进过队伍。同志你眼睛可真厉害,我是来陪女儿儿子上大学的,他们都在京市里上大学。是我女儿让我们全家跟着来京市,她能上学读书挣钱养我们一家呢。”
苏卫军只要是说到自己的小女儿时,那眼睛那神色简直就是神采飞扬,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小女儿简直就是赞不绝口。
一个姑娘上学就能挣钱养家?!
不得不说,方厂长这时已经完全的被苏卫军的话给勾起了不少的好奇心。
“你女儿在哪所大学上学呀?你儿子在哪个大学?!”
“我女儿在清大上物理系,我两个儿子也是北大清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