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目光直直地盯着沈棠,沉默片刻后道:“不错,不过我近日也没打算将这医馆卖出去。除非姑娘愿出十万两白银,以弥补我一年的损失。”
沈棠嘴角微抽,这人疯了吧?十万两?
虽然来之前就猜到此人会狮子大开口,却没想到开的这么大的口。
她买惠仁医馆才用了一千两!
沈棠直接站起身:“既然夫人没有想谈的意思,那就先告辞了。”
说罢,沈棠便带着吕颜离开了包厢。
妇人扫了一眼桌上未动的茶水,轻笑一声。
一个小姑娘而已,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跟她谈生意。
沈棠走出茶楼后,原本还在气愤的情绪瞬间消散。
不对啊,她干嘛要生气?
不就是遇到个狮子大开口的吗,那又如何?
她再找其他医馆不就行了?
要不然就干脆买下一间铺子,重新再开医馆便可。
这么想着,沈棠忽然眼前一亮,带着吕颜去了惠仁医馆,等李大夫闲下来,就将这构想跟李大夫商量。
“开医馆?”李大夫愣住,没想到沈棠突然有这等想法。
沈棠道:“是啊,李大夫不是一直觉得民安医馆的看诊费太高了吗?干脆再它旁边开一家服务好、价格低、规模大的医馆。”
“姑娘确定民安医馆的人不会找你麻烦?”李大夫眯着眼问。
沈棠浑不在意:“我又不怕这个。我是合理经营,民安医馆才是哄抬物价,合该被官府整治才是。”
可惜这本书里的官府不管这种事。
李大夫琢磨片刻:“若只是给灾民简单看诊,我的几个徒儿都可以去。若是想要找有经验的老大夫坐诊,我也可以给姑娘推荐合适的人选。”
沈棠眼前一亮,问:“李大夫能推荐几位大夫?”
李大夫满脸疑惑,沈棠补充道:“我估量一下能开几家医馆。”
“还想多开几家?”李大夫问。
“是啊,京城这么大,多开几家医馆百姓看病也能方便些不是吗?”
李大夫点点头,赞同沈棠的想法:“人选方面还需我再想想,姑娘可先去买几间铺面。我认识的大夫多,若他们愿意过来的话,倒是能撑起至少七八家医馆。”
“好,我这就去找铺子。”沈棠兴冲冲地走出医馆,才意识到不对劲。
啊,怎么又要找铺子了?
每次找铺子都觉得焦头烂额,实在是太难了。
正在冥思苦想之时,眼前出现一道身影。
“老七媳妇?”
苍老的声音传来,沈棠抬头看去。
竟是鲁王妃。
沈棠笑着走过去打招呼:“王妃也来逛街?”
鲁王妃点头:“是啊,在附近的胭脂铺逛了逛,给府上服侍的小丫头们买些回去。”
“王妃竟然还亲自给下人买胭脂?”沈棠颇为惊奇。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出门逛逛也好。”鲁王妃笑眯眯,先前因为生辰宴的事情总觉得对沈棠有所亏欠。
鲁王妃抬头看了一眼沈棠身后,关心地问:“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来医馆了?”
沈棠摇头:“不是,这医馆是我娘家姑姑的名下的产业。”
“原来如此。”鲁王妃松口气。
沈棠忽然想到,鲁王妃在京城多年,总会门路多些,说不定能在铺子上的事情帮到她。
于是,沈棠故作为难:“近日城中灾民又多了些,我原打算再买几家铺子开医馆,也能让灾民多些看诊的去处,可这铺子委实难找。”
鲁王妃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笑:“现买现开,怕是要等上许久吧?”
“是啊,原先也想买下其他医馆,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府上倒是有几间铺子,先前打算开医馆,可后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大夫坐诊,也就空置了下来。若是老七媳妇不介意,可以拿去用。”
鲁王妃说的极为大气。
沈棠眼前一亮:“真的吗?”
鲁王妃点头。
沈棠道:“自是不能让鲁王府亏了去,既然我要用,这租金必然要给足。”
鲁王府的铺子,沈棠断不能直接开口说要买下来。
鲁王妃笑眯眯道:“既是做善事,那便算上我一份,这租金也就免了。”
鲁王妃既然这样说,沈棠也不好再多话,只想着若是将来医馆能赚到银子,就给鲁王妃一份分红。
即便是赚不到银子,沈棠也会找个由头给鲁王妃分红,断不能白白用了铺子。
鲁王妃将身边的一位嬷嬷留下,带着沈棠去看了铺子。
沈棠一下午看了七八间铺子,每间都是按照医馆的样子装潢,唯独因为多年无人使用而沾染了尘土,找人打扫一下便可。
第二日,沈棠吩咐找人打扫铺子,她去惠仁医馆跟李大夫商量后续的事宜。
关于普通百姓看诊的价格,李大夫定了一个出来。
每间医馆每日为三十名灾民看诊,可提前一日去医馆排号。
当然,这也只是规定,若是遇到急症,不必遵循规定。
至于坐诊的大夫,李大夫写下二十个名字出来,递给沈棠。
沈棠看着,她对大夫没有了解,此时看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大夫补充道:“这里面有游医,也有先前被误解的大夫。我仔细了解过,他们的医术都很不错。姑娘可以认真选一下,再决定用何人。”
沈棠没再看名单,而是看向李大夫道:“我信李大夫,既然是您选出来的人,必然不会有问题。二十个人,十间医馆每间两人,再招些药童,刚刚好。”
李大夫没想到沈棠会这般信任他,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极好:“好,我今日便找人跟他们传个话。姑娘打算何时将医馆开门?”
“越快越好。”沈棠不假思索道。
在李大夫的沟通下,二十人当中仅有一人不愿意到医馆坐诊,其余十九人分别去了不同的医馆,剩下一个空缺由李大夫的一个得意门生补上。
至于药童,李大夫认识的更多,找起人来也毫不费力。
医馆两日后便顺利开门,沈棠找人提前一日将消息放出去。
开门当日,许多贫苦百姓和灾民听闻,喜滋滋地过来排队。
“总算是能看得起病了!”
“是啊,这可太好了。”
“医馆东家真的是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