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不免震惊。
先帝丞相之子竟然教他儿子对他说这样的话。
“延儿,告诉为父,这些话都是他教你们两的?”
萧禄却抢先道:
“父亲,是王公亲自找到我们两兄弟,对我嘱咐这样的话,转达给父亲,显然是他对父亲有提携之意。王公只要在当今陛下面前开口说一句话,父亲就可以被提拔去咸阳城。儿子也以为,以父亲的能力,若是能够成为上卿,乃至三公,必定对天下有益。”
话说的太满,是要遭人耻笑的。
萧何听了,不免面带愠色。
“住口。这样的话,不要让为父再听见第二次,否则要拿藤鞭抽你。你今日狂妄自大,出言不逊,去书房抄《礼》三遍。抄不完不许出来。”
都已经是成年人,还做此重罚,当弟弟的自然心疼兄长。
“父亲大人,兄长只是代为转述,实话实说,父亲怎么能责罚他呢。难道父亲希望日后出现同样的事情,都要儿子们对父亲三缄其口吗。”
到了此时,萧何已经无法再强装淡定了。
“你们二人,简直是让为父大为失望。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在互相辩解。既然兄恭弟友,那你便陪你兄长一起去抄。”
萧禄很不理解,他弟弟怎么也能跟着受责罚,就要为他弟弟求情。
“父亲,阿延何错之有?”
“兄长,别说了,此番我二人都有错。”
萧禄听了,只好乖乖低下了头。
“儿子这就去抄书。”
兄弟两个一前一后出了院子,就往书房走去,两人在走廊里不约而同的摇头叹气。
这样好的机会摆在他父亲面前,父亲怎么就不为所动呢。
等到两个儿子走了,古树下就只坐着萧何一个人了。
望着随风飘落的叶子,萧何不仅想起自己的命运。在这乱世之中,普通人的命运就像是这叶子一样,随风逝去;又像是湖中浮萍,随风摇摆,半点由不得自己做主。
萧何坐在树下,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竟然暗暗垂下两行泪来。
萧何望着揩在袖上的湿哒哒的一片,不禁仰头望天,这才勉强保持住了自己平日里随和沉静的状态。
这一晚,对整个萧氏一族,都是极其不平凡的一晚。
兄弟两个不言苟笑的抄写《礼义》,一言不发。
萧妇在床上睡了一个时辰了,醒来后发现枕边人不在塌上,披了衣服去寻找,却发现萧何坐在外室看书,只是他心猿意马,根本看不进去。这《德道经》前前后后看了一个时辰,还在第一章。
【官吏的妻子是称呼大妇的。】
萧妇不好打扰,刚要回去榻上,却听见萧何在暗夜里长叹了一口气。
他的夫君,早年什么事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当年去了一趟咸阳城,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回来后一言不发,自那以后,便经常一个人望着月亮惆怅感叹。
那时候萧妇还以为,他在咸阳城不受重用,受了委屈,不肯对家人说。
直到,当今皇帝亲自去了一趟淮阴县看望他,此事震惊了偌大一个荆楚。虽然当今陛下丝毫没有料到事后会有这样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谁,面对这样一个为当朝太子不肯离弃的小人物,都会忍不住对他感到好奇。
萧妇后来才领悟到,当初让他回到沛县,并不是当今天子的意思,而是咸阳城不需要他丈夫这样的人。
他的才华,只有一个人欣赏,但是那个人却没有办法推行他的政策和意见。而那个人对他的这份赏识,不离不弃的情谊,又让萧何如蒙大恩,始终为难以报答而感到心不安。
萧妇最是明白萧何。想当初他在淮阴县做长吏,萧何数次为泗水郡长吏荐举升迁,但是始终没有被始皇帝准允,若是换了别人,要么是安分守己在长吏的职位上,要么是放弃继续为吏。
但是到了萧何这里,这点打击就像是毛毛雨一样。这些打击非但没有动摇萧何的从仕之心,反而让萧何因为这些事情,名气越来越大。
须知在荆楚之地,主动入仕为秦吏的人并不多。出于政治目的,凡是有愿意为秦吏的楚人,始皇帝都会批复‘可’字。升迁,调任,专职,无论什么情况,始皇帝都会批准。
唯有萧何,数次荐举,多人联名荐举,但就是没有让秦国的始皇帝心软。
久而久之,萧何在荆楚之地的名气自然是越来越大。
此番一跃成为陈郡郡守,整个江东无不侧目。
就是这样,萧何在众人羡慕和惊讶的目光中,一步步成为整个江东最为有名的郡守。
短促的时间内,萧何却安抚好了陈郡一方的百姓,甚至让周边郡县的百姓都看到了希望。
当然,这是中央新政和地方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默默陪伴萧何的妻子,目睹着周围人对萧何态度的改变,也看着萧何如今忽的陷入迷茫。
这一夜,对于萧氏上下来说,都是极其漫长的一夜。
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摆在萧氏家族面前,但是家主萧何却选择了沉默。
……
……
……
秦咸阳宫,章台。
白日里还长虹贯日,到了夜间,忽的下起小雨来。
寒气袭来,让值夜的宫人打了个寒颤。
二世面前的书卷账目,被风吹到自己翻起。
二世搁置起笔,悬在架子上。处理完奏章,已经是腰酸背痛。但是二世看着自己今日处理完的奏章,不免会心一笑。每日的成就感,就是来源于此。
当权力之剑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轻轻动几下笔,就可以结束一个地区百姓的苦难,改变无数个家庭的命运。
如果说普通人像是随风吹拂摇摆的叶子,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皇帝就像是撑天的树木,能够让大部分树叶都相对安稳的过完‘它们’的一生——春荣秋落。
只是,要想保护树叶,大树自己就必须强大起来,需要有军队作为给枝叶输送养分的枝干,更需要大量的辅佐之臣为自己出谋划策,作为提供营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