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事还牵连着一桩大案。先帝所拜列候任嚣,心怀不轨,结伴作乱。此事牵扯到了朝堂之人。此事绝对不能这般善罢甘休。朕决定,将此事交由丞相处理。给大家一个公道。”
“唯。”
其实这件事若是换了人处理,完全用不着这么麻烦。
这件事细论,死了几十个家奴。原本只要削官职,让王戊在咸阳城闲赋几日就可重新启用。谁让王戊做事还是不够心狠手辣,弄得十二公爵的族人一直叫嚣,现在倒好,双方僵持。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双方是处在僵持的阶段。
但是让冯去疾感到欣慰的是,为了打破这种僵局,解决这件事情,皇帝居然自己主动退让。
到了最后,皇帝把王戊处罚的这么重,完全超出冯去疾的预料,但是却合冯去疾的心意。只要御史大夫远离朝堂,那么他冯去疾在朝中就再无对手。
公子子婴觉得,此事于礼极其不合。
“皇帝陛下,臣有异议。”
扶苏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帝国的上卿典客忽然出言。
“奏。”
“陛下,御史大夫的职责本就是监察朝臣,此事虽然是御史大夫犯了错,但御史大夫本就是在行使职权,陛下如今惩罚御史大夫,这不是意在言明,是王御史犯了错吗?若陛下今日惩罚王戊,日后我等朝臣又该如何处事啊?”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炸开了锅。
皇帝示弱?道理何在?
完全没道理啊!
事实摆在眼前,朝中诸臣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辩白。
尤其是蒙恬,他已经决定支持皇帝新政了。
皇帝竟然能为了大局主动退让,这倒是让蒙氏兄弟看到皇帝的卓越之处。
“陛下,老臣也认为,典客所言极是。陛下惩处御史大夫,难道是因为此次御史大夫审查的对象,是帝国的诸位上卿公爵吗?我秦国素来律法规定,若是触犯了刑律,无论身份,都要被处置。如今陛下惩处御史大夫,那朝中其他臣子日后如何还敢秉公办事?”
蒙恬站出来为皇帝说了这番话,又是弄得满堂瞠目结舌。
冯去疾也万万没想到,一向对新政袖手旁观的蒙恬居然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在帝国的军功贵族全部被皇帝的宠臣王戊针锋相对之时,军功世家之首蒙恬居然主动站出来说这种话。
今日这种局面,蒙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但是事实上,蒙氏一族自从蒙氏一门三父子全部位列朝堂重臣时,就已经成了满朝文武眼红的对象。蒙氏兄弟更是曾经在朝堂上被始皇帝当众誉为‘忠信’。
其结果导致满朝文武更是眼红。
也就近些时日,新帝对蒙恬表现的很是不满,这才让军功世家出身之辈看蒙恬稍微顺眼了些。
朝中的事,争权夺利,好比后宫诸妃子争夺皇帝的宠幸。谁讨了皇帝欢心,谁就有机会得到权力,有了权力就可以做事,就可以得到功名。
当秦始皇下令废除军功爵制之时,朝中军功世家震恐,但是蒙恬手中握有三十万大军,谁人敢不膺服,又谁人不对蒙氏兄弟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事实上,废除军功爵制引发的恶果,关中本位制起到的维护稳定局面的作用才是关键的。)
无论如何,蒙氏深感自己在军功世家之中已成众矢之的。尤其是他在朝中被二世诘难之时,军功之流只是看笑话,这更让蒙恬感到他已经在朝堂上快要成了光杆司令了。
尤其是现在,皇帝为了拿到军权,在尽力架空他。
但是他既然被封了大柱国,那就是帝国的顶梁柱。
朝中众人,对于我蒙恬,你们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臣蒙恬请陛下三思。”
这话一出,可是将朝中旧勋贵给得罪尽了,同时也让朝中旧勋贵一个个都倍感担惊受怕。
今日这出是怎么回事?
蒙恬居然主动站出来为皇帝说话,这也意味着,连蒙恬都倒向了皇帝,他们这些人,还要继续和皇帝作对吗?
从某种程度上,蒙恬对新政不给予明确的态度,就是在助长朝中某种歪风邪气。
冯去疾眼看今日朝中局势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一直以来沉寂的新党忽然在这个时候纷纷冒头。
太学令张苍也上前道:
“皇帝陛下,纵使御史有过。但不应该处罚的如此严重。御史乃帝国先丞相王绾之子,先帝在时官拜上卿,两朝重臣。且御史又是当今皇后的亲兄。倒是陛下愿意为了还朝中众臣一个公道,愿意大义灭亲,臣等佩服之至。”
这个时候,朝中剩下的武夫们自然坐不住了。但是他们只有拳头,离开了那些谋士,现在能做到冷静下来等事后再发作脾气已经是不容易了。
因为被新帝举荐所以在先前一直被始皇帝不怎么重用的工部令姬豪在朝堂中打了十年酱油,终于得以有机会从末位站出,走到庭中,助二世一臂之力。
“皇帝陛下,臣虽然主管天下诸矿,是个杂役出身,不通政事。但是臣也知道,朝中出了叛逆之徒,这等事何其兹事体大。御史大夫为陛下铲除奸佞心急,这才闹出了祸事,臣以为陛下非但不应该处罚王御史,反而应该释放御史,让御史继续调查此案。”
什么?
让王戊重新回到朝堂上?
荒谬!
老夫费力布局,为的就是将朝中这些没用的家伙驱逐出去,可是事到如今,一切居然回到了原点,而且这件事居然还要继续让王戊查下去。
冯去疾自然急了。
谷/span“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王戊虽然为御史,但也不可对朝中有功之侯爵下这般重手。陛下,王戊虽然是在行使职权,可是他处事鲁莽,弄得咸阳城起了兵戎之灾,血流王庭之前。若御史用这种法子审案,天下危矣!”
语毕,冯去疾心中不免得意。
果不其然,朝中武将一齐附和冯去疾。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王戊那哪监察百官,分明是专权独断,滥用权力。咸阳城如今乃天下之首城,过往为秦咸阳都城,也一向是秩序井然,从来没有发生过如今这样混乱的局面。为了审查案件,所以血溅帝国首都,简直是骇人听闻!”
“陛下时时训诫天下诸郡郡守郡尉,要秉公处事,但是如今,监察百官的御史王戊公然犯错,而陛下难道要因为御史乃皇后之兄,所以就包庇王戊吗?如此陛下又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陛下是真的有意开创一个新局面?而不是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呢?”
“臣甚至以为,任嚣奇兵叛乱,还和御史有关。臣以为,当初正是因为御史前去巡察南郡,激怒了任嚣。任嚣乃老将,麾下兵力甚众。先帝在世时,任嚣一向安分守己,从来未有逾矩之行。如今陛下治天下,却为何出现了天下不安的趋势?”
“臣请陛下三思。”
“臣等请陛下三思。”
这番揶揄讽刺,字字诛心,即便扶苏之前经历的已经够多了,还是当朝变色。
一张脸被气绿了。
若非垂旒在前,见到皇帝的这副表情,朝中老旧勋贵自然更加开心。
对皇帝说这番话的这个人,大家也并不陌生,他就是殷通。兜兜转转在外为郡守,最后落了一身鸡毛在身上,只能回家守大炕的殷通。举荐了范增但是回到咸阳城反而被范增看不上的殷通。积攒了一肚子怨恨没有机会发泄的殷通。对秦二世心有不满但是一直隐忍的殷通。
这番话讥讽扶苏,甚至还让扶苏背上了之前秦国治理国家之时就存在的问题。
扶苏怎能不气!
冯去疾听到这番话,料想到了皇帝吃了X的表情,心中更是一阵狂喜。
斥吧,斥吧,就像方才那样,好好痛斥皇帝的所为。让皇帝知道,只有他冯去疾……(咳咳)等人是忠心辅佐于他的。
王戊这罪根本是脱不了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去查案。王戊就是为了公报私仇,借机会铲除旧党。
王戊千不该万不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对皇帝太过忠心,这是让冯去疾得以有机会利用!
而老夫亦然有错!老夫千错万错,就是没有在当初直接下令在狱中处死王戊,死才能无对症。李斯、姚贾,我还是没有你们二人心狠手辣……
殷通,这个小人。
当殷通说了这番话,范增脸色大变。
但是力挺皇帝的人,却又是工部令。
“血流成河?兵戎相见?御史查案,若诸位公爵心中无愧,当接受审查,为何反抗。御史位列三公,为何闲赋在家的公爵会命府中死士抵抗,若不是心中有愧,又是为了什么?”
但扶苏听到这里,脸色一黑。
他想要退让,把这件事给解决掉,否则大秦帝国内部就此走向分裂。
但是他没想到,新党居然选择在他回宫之后才对军功世家之族发动反击。
姬豪继续道:
“为何众臣只议论御史的不是,而不关注这件事背后的隐情呢。任嚣叛乱,任谁都能一眼看明,若非咸阳城中的人通风报信,任嚣岂会发兵。帝国内部出了奸细,帝国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找出威胁帝国的奸细。敢问朝中诸位公卿大夫,是不是此理?”
满朝文武莫之能对,全体肃然无声!
殿中暖光融融,但也同时鸦雀无声,皇帝脸上阴云密布,冯去疾眉头挑的老高。
蒙毅听到姬豪说的这番话,心中对他燃起佩服之意,而蒙恬此时非常坚持要帮皇帝挺完这一局。
这个时候,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帝国的谏议大夫茅焦,他忽的上前。
和丞相年龄相差无几的他,头上的白发是岁月的沉淀,更是阅历的证明,蹒跚的步伐,更是行万里路的见证。
“皇帝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工部令所言为是。当日天下未集,诸侯互相攻伐,烽烟不断,尸横遍野。我等入秦,乃是看重秦能一统天下,结束乱世,重新以九鼎号召天下。”
“如今天下既定,而皇帝陛下励精图治,意欲成圣人之治,实乃天佑秦国。老夫在朝为官四十载,陪先帝历经风雨,幸而得见陛下登基。”
“天下经历了多少,天下人又经历了多少。而今天下百姓正需陛下这样的仁君安抚,可朝中诸臣却为了私利,互相攻伐。御史查案,为何偏偏公爵聚众议事,这议的是什么?”
“臣本以为能在臣有生之年看到四海一清,天下太平。但是没想到,却在先帝身故后,目睹朝臣争权夺势,弄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老臣今日位列朝堂,仰赖先帝之明,但今日老臣以性命为御史和十二公爵做保。御史之心,朝臣皆明,臣无需多述。但赵婴、王炎等人亦然是为二位上卿被捕为自己担忧。”
“原本只是一桩监察审理小事,却非要闹的满城风雨。老臣以为,这等事情,本就不应该闹到群臣来议论。”
“臣恳请陛下,释放二位上卿、十二位公爵,更请陛下恢复御史之职位。此事当从头查起。”
冯去疾听到这话,一口气憋在心里。这口气就像是一把刀子一样,割的冯去疾五脏六腑绞痛。
茅焦!
你这个时候冒出来做什么?
平时不是喜欢装聋作哑吗?怎么今日,今日冒出来找死!
“老臣请陛下给老臣这个面子。老臣愿意自请放归,归老于首阳山。”
!!!
(刚刚了解到,为了让那个大家拿到投资收益点了完本的我,不仅仅以后每个月拿不到全勤,而且没有福利月票,更加没有阅文给的额外百分之二十的订阅收入。换言之,吾大穷矣。不过没事,就算当时我知道这件事,还是会给大家点完本,让大家拿投资收益的。嘿嘿嘿,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