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发错了地方,起点后台没法移动,大家不必看)
绝代红颜,眉飞入鬓,眸如漆星,策马提枪穿影掠风,妩媚英气完美结合,纵使拖雷已成瓮中之鳖,都忍不住朝她多看了两眼,直到被木华黎狠拽一把“别再恋这祸水”,方才回神,涨红着脸往败兵堆里迫切寻三哥何在……
柳闻因这一返阵,使群雄不得不从武斗中抽出、思绪转回到军争中来。
追溯这场发生在宣化府北的乱战,是林陌策划甘肃军司诈降林阡而引发,完全在盟军意料之外——谁也没想到林陌会靠这般铤而走险来绝地反击。
但把时间轴再拉开些,林阡也曾有过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既已武力碾压,何故精打细算?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现在回过头看,林阡根本是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缓攻!可笑的是他原本还找不到什么理由藏拙,敌我双方却自发给他找了一堆,比如林阡蠢,主公太仁慈,等等等等。
林阡可不蠢,对恶魔需要多仁慈?“主公他,果然有比咱们更多的谋算!”此刻宋恒一拍脑袋,就知道自己没看错人!
事先不对众将都明说限期“初十”,是为了规避蒙谍长生天;而林阡之所以选择初十,则是在掂量过盟军的心理素质和整体实力过后,断定这一天将会是己方久攻不下、消极情绪冲向极限的聚沙成塔,那也就会是暗处劲敌自以为可以松懈、放心大胆出手的水到渠成——可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这支酝酿已久终于敢冒头、入局的强虏瞬间就灰飞烟灭!
毕竟,你们的酝酿是我林阡酝酿——这支从东北方向突如其来但以更快速度遭柳闻因率众伏击、碾压、趋近于覆灭的蒙古外援,首领毋庸置疑是拖雷口中来接应他们的三哥,那是何人?他和他的麾下是怎么被林阡发现其存在并拉进局一起计算的?
攻打宣化之初,由于林陌谨慎到深间不能窥、致使“转魄”的调查总是不清不楚,但长久的作战经验告诉林阡:蒙古军的“储备如此丰富”,不可能是拖雷和木华黎先后从西宁带出,也绝不会是甘肃军司本来就有,尤其是具有杨鞍特色的火器,大有猫腻——
你用熟人打我,可我也熟悉他,红袄寨目前惯用的火器,是以黄纸十六层为长筒,配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为火药,贯注筒内,缚于枪头,有胡弄玉在,个中物质不难溯源,抽丝剥茧得到的结论是,这火器是三日内的新合成。
三日内?这到奇了,初三那天,你们从西宁州西遁入宣化,杨鞍刚被我送出州东,他的最新火器,怎么跑我眼前了?
杨鞍好心提供最新装备给木华黎,一不留神在这里对林阡露了馅——早在第一个强攻受阻的白天,林阡就已经心底雪亮:蒙古军不是孤城,而是有补给线!只不过比较迂回,加上盟军逼得紧,木华黎暂时还无法使用这条后路逃跑。
“杨鞍罪名坐实,放逐不得了。”林阡那时就已忍无可忍,更别说几日后的蘑菇坑事件。
“可教他们停在陕西,听候发落。”陈旭赞同处置杨鞍,但请林阡暂且搁置。
林阡当然分得清轻重缓急:“蒙古军的这条后路,不出意外在宣化东北角。”这是盟军起先就认定的蒙古军逃跑方向——只有一路往东北去,木华黎等人才可能和铁木真会师。如果不是因为仆散安贞和厉风行前期封锁得紧,蒙古军一进宣化就必会从那里开溜,反过来看,蒙古军定然念念不忘要在那里开道。
“但是,毫无动静。只是推测,真的有吗?”陈旭问。盟军强将如云,为何还这般难打?难打是因为宵小们像乌龟一样,总缩着头、死活不出来。
“有补给,就会断续有、一直有。”林阡提议,接下来盟军对宣化府慢温细火,一边把对面能用的谋战、装备战、心战一步步打明确、看看他们的上限何在以及验证自己心中“蒙古军物资不守恒”的想法,一边则给东北方向的蒙古外援们足够的时间、一点点地唤起暗处劲敌们的胸中热血——
能穿大漠、勾连铁木真和木华黎两大战区的蒙古勇士,必定一身是胆且又胆阔心细——没关系,有胆就行,有胆是入局的前提。
这帮人必须要打出头、往死打,这条路必须切断,这些暗处的变数必须要清除,绝不能教蒙古军的主力和偏师会师在北龙首山、祁连山、宣化府的任何一处!
“缓攻?万万不可……东南沙暴,西北冷锋,我军远道而来,若不能速攻,比他们还孤悬。”陈旭不同意。远忧莫须有,近虑数不清。
兵家大忌,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盟军大多数人是抱着“宣化之战是西宁扫尾”“立军令状:两天内闪电终结战斗”的心态来,心理落差太大会“竭”得更彻底。况且,也不是人人都扛饿。
故而林阡只能折中选择“夜袭”,结果却遇到林陌的头脑风暴在城头摔得不轻。
陈旭因见他鼻青脸肿,知长生天近在咫尺、快攻并不容易,最终作出让步:“几日?夜长梦多,越慢越险。”
“初十为限。”林阡决定选用“日攻夜袭屡屡受挫”的打法,后三天,宋军的奇袭总被林陌打成袭扰,固然林陌兵来将挡的能力一流,可林阡的目标实际就是袭扰。
三日三夜,打出了宣化府物资慢慢增长的事实,循序渐进说服了陈旭,
三日三夜,给蒙古外援们足够的时间和胆量酝酿起“不仅补给,还要解围”的勇气,
三日三夜,用“玄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确定蒙谍在宣化东北的人手不足,则盟军在彼处的任何行动都不会打草惊蛇。
暗地里,万事俱备,只欠示踪剂——蒙古外援们到底在哪?总不能临阵被人从天而降,然后来一句我早知道你在?
表面上,万事俱备,只欠石砲,林阡知道蒙古军一定也能想到,宋军的抛射机早就在跃跃欲试。
有什么办法能让宋军继续和蒙古军一样孤悬世外?答曰,“西宁宋军运石大队,在沙尘暴中迷路”,“消息递了出来,人却迷失方向”,“人不如鸟”……
表面上林阡焦头烂额:“抛射机形同虚设!”看主公纠结于完美打法,心急如焚的祝孟尝受命去找,还跟当地民众借了只指引方向的神鸟。
暗地里林阡云淡风轻:“宣化府有漏洞,蒙古军要打补丁,就必定留下针脚。”敌人们应该也相信他跳不出缺石的条框,敌人们吃过甜头后生怕他跳出去,敌人太重视他就会也跟着他陷入。
踪迹,这不是出来了吗,运石大队根本是饵,祝孟尝很快来信,“鸟被人秘密射下了。”他们动作很小,只是射鸟而已,安全,他们不会觉得这是钓鱼,因为林阡又不知道我在!林阡的目光又不在东北!“玄翦”当即按图索骥:“首领是成吉思汗的三子,名叫窝阔台。”
“闻因,这不是分内。”第一夜就被调走的柳闻因,正是林阡自信能说服陈旭而预设的机动部队。就算长生天监视着他和柳闻因,也不会想到她的调离并非林阡尴尬、她的用途竟是秘密协同祝孟尝张网设伏。
“看似重心在西北,破局却在东北角,破局者却不是暗处敌,而是明处我。”林阡胜券在握。蒙古军有后招、会给宋军一张想不到的天罗地网?呵,这张网,名叫自投罗网吧!陈旭早就憋不住了,临阵终于感叹出来:“主公哪里瘸腿?主公料事如神。”
三日三夜,盟军的情绪当然经不起耗,可别应了陈旭的担心,把好好的胜仗给拖输了。那日林阡对宋恒说的可不是玩笑话,他确实想过,如果初十窝阔台并未如他所想“因懈怠入局欲解围”,那他就先不择手段地把夏军首领劫持到某个山洞、引诱夏兵们接二连三去找然后人间蒸发——先剪除这些地头蛇的枝节再发动总攻,即便用不了抛射机速战速决,想必无谓伤亡也不会太大。唯一的遗憾就是,酝酿已久的窝阔台,尽管开弓没有回头箭、冒头冒定了,却很可能是按“勿要松懈的救兵”入局、而非放心大胆地轻敌,因此盟军在外围的工作量可能要大些。
没想到的是,宋恒和鲲鹏找来了一堆木球和工匠造砲,直接给他把总攻提前到了初九,既满足盟军的求战意愿又符合他想要的三下五除二。行,那就易策,若得知宋军声势浩大而木华黎命在旦夕,则酝酿已久的窝阔台铁定按“勿要松懈的救兵”来入局了。但林阡这里就不遗憾了,因为,这般勇谋兼备的彪悍盟军,怕谁?来谁打谁!
不过,林陌到底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计“诈降”,对林阡引君入瓮,欲将他关门打狗,还是生生把日期拖到了初十……蒙古军的想法应该是在林阡被埋伏的基础上通过窝阔台这个“接应”来撤离、转移;可惜遇到了更大一层计谋,正是林阡的引蛇出洞、两面夹攻……
林阡有所漏算的,是林陌的武功升级,险些就因为调走柳闻因而给大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入魔也绝地武士入禅也绝地武士,倒也抵消。林阡唯一“完全没算到”的,是白衣谋士另有其人,所以,蒙古军的后路,恐怕还没切干净。但窝阔台这千军万马,是真一出场就烟消云散。
“兄弟俩对上了,一个奇谋,一个险兵。”封寒自觉战毕,总结起宣化全局。
“主公更高一筹。林陌想把‘金宋共融’釜底抽薪,主公对蒙古军想抽的却是林陌。”宋恒理解地说。虽然世人通过这一战普遍看到了阡陌之伤的白热,但宋恒看见的是,主公何其难得地向林陌伸出了劝归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