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狄青率大军陆续回京,分驻开封府周围。沿着铁路线,分布在两三百里范围内。
灭了党项,是滔天大功,一时间京城里热闹非常,百姓都拥到御街,看狄青等人回朝。文彦博带领文武百官,迎出城外。皇帝在宣德门设宴,款待立功归来的将士。
一连三日,都是各种庆祝活动,正常朝会都停了。此时省试过了的举子,还有省试落第准备参加军校考试的读书人都在京中,看了这热闹景象,各自聚会欢饮,写了些诗文,赞叹此次盖世武功。
三日之后,杜中宵下了早朝,刚刚到枢密院坐下,就有小黄门来,下旨立即入宫议事。
到了崇政殿,行礼如仪,杜中宵落座。看看四周坐着的,除了几位枢密使副,还有宰相文彦博和韩琦,参政王尧臣和张方平,翰林学士欧阳修、胡宿和王珪。枢密院下首,坐着新回京的狄青。
赐了茶汤,赵祯道:“党项新灭,兴灵、河西、横山再入版图,实是朝廷之福。近日河东路经略庞籍来报,言契丹耶律洪基已近大同府,耶洪重元等人惊恐莫名,急寻去路。建议朝廷出兵,乘契丹内乱之时占些土地,以为未来计。”
韩琦捧笏:“臣离开河曲路时,已命杨文广用意于大同府以北德州,赵滋、刘几和贾逵等人用意于南边朔州,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就可尽取两地。取了朔州,就可以收留耶律重元等人,为后来计。”
赵祯点了点头,道:“两府诸公,认为什么时候取德州、朔州合适啊?”
杜中宵捧笏:“此事可以联系重元之下重臣萧革,如果劝得他来降,更加有利。若有准信,或者耶律洪基开始进攻大同府时,出兵最合适。同时命河东路庞籍,聚重兵于代州,准备契丹大举进兵时抵御。”
赵祯点了点头,对文彦博道:“宰相以为如何?”
文彦博道:“杜太尉所言即是。若战朔州,便于利刃出鞘,契丹必须应对。不在大同府驻重兵,则不敢有意于其他地方。于朝廷来说,此即有利。”
赵祯道:“若契丹兴举国之兵来攻朔州,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党项已灭,赵滋、刘几和贾逵兵马,可以全部投入朔州防守。十五万人,守御代州一城足够。契丹两帝并立相争五年,洪基击败重元,正是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又能坚持几时?再者,南边还有河东路支援,洪基纵然带所部兵马全部南下,也难威胁朔州分毫。”
韩琦道:“河曲路二十万兵,经历多次大战,非是其他兵马可比。只取朔州和德州,对契丹并无大的威胁,不致引起国战,想来能守得住。”
此事韩琦回京之前已经安排好,并没了大的争议。议了几句,便就不再说,让枢密院回去之后拟个计划出来。怎么出兵,怎么防守,河东路怎么配合,诸如此类。
说过了契丹事务,赵祯看着众人道:“自五年前杜太尉北上救唐龙镇,拓地数千里而有河曲路,又恢复西域,实在是前所未有之事。去年兴兵三十余万,灭党项,西与西域联成一体,再现汉唐之势。这几次战事,河曲路兵马所向无敌,甚合朝廷心意。这些年,朝廷一直想按照河曲路兵马兵制,重训禁军,奈何结果有些不如人意。今杜中宵为枢密使,朕有意重整禁军,众卿以为如何?”
大家不说话,一起看着杜中宵。
杜中宵捧笏道:“陛下责臣以此事,臣必肝脑涂地!此是国家大事,必须众大臣配合,内外都没有阻隔之论,才可以寄望功成。期以三年,当有所成。”
杜中宵说完,赵祯转头,看着文彦博。
文彦博道:“此是国家大事,中书自该支持。但有事务,枢密院行文中书即可。”
赵祯点了点头:“自立国以来,平定北汉,本朝与北虏作战,多无胜绩。直至河曲路兵马先败契丹再败党项,才别开局面。自今日起,枢密院拟定方略,改革军制,期以三年,望到时得以功成。”
说到这里,赵祯对杜中宵道:“今日大臣都在崇政殿,怎么改军制,太尉可以约略说上一说,众臣心中有数。后面改时,才会少些阻碍。”
杜中宵略想了想,道:“天下军兵,分为两种,一是禁军,二是厢军。其余乡兵、弓箭手之类,以后只做差役,归于地方主官管辖,不再入三衙和枢密院。厢兵用于维持地方治安,除非常时期,不再用于对外作战。厢兵该如何,当枢密院与中书商议,以后再详议。今日说的,全是关于禁军。”
说到这里,杜中宵悄悄看了看面前的笏板。笏板用来记事,虽不常用,面君时的重要事项,还是会在上面提纲挈领写几句。兵制改革的关键,杜中宵也把关键点记在了笏板上,生怕遗忘。
“暂不管以前的军制,此次要改,当要大改。军中事务,窃以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军令、军政、动员、后勤、情报、军法、赏功,军中事务,大约不出此七项。禁军事务,分在枢密院和三衙,便依此七项,各司其职。互有职守,不得逾越。”
这是第一次杜中宵真正阐述自己对军事的理解,几位大臣仔细思索,都没有说话。
赵祯道:“既然分为七项,分属枢密和三衙,不知怎么划分?”
杜中宵道:“军令归于枢密院和在外帅臣,军政归于三衙。与此相对应,与军令相关的事务,比如后勤、情报、赏功,归于枢密院。与军政相当的事务,如动员、军法,属于三衙。”
枢密院下面分房分案,虽然不像杜中宵这样明确的事务分几个系统,大的方向都是有的。只是各房各案用的是吏人,而不是官员。三衙则不同,除了版籍和发俸禄,其余事情全废。按照这个方向改革,枢密顾然大变,三衙则变化更加大。
欧阳修道:“我等不知军旅情事。太尉所言军令、军政,甚至后勤、情报、军法,大约能想象。只是不知道动员和赏功两项,到底是指什么事情?”
杜中宵道:“回内翰,动员就是兵力的招集,还有战时民间资源转向配合战争。现在禁军招人,是由使者持兵样,到各地选汰厢军。或者民间有愿意为兵的人,直接招入禁军。以后不是如此,而是由三衙依军中所缺的员额,分配地方,派招兵使前去招兵。招兵有具体要求,不再只是简单兵样。招了兵来,先训练三个月,再分入各军。到了战时,军中需要的物资,若是来自于民间的,一样由他们去谈。至于所谓赏功,是不再似以前,只按战时的首级军功发赏,而是要议军功。军功如何优待,如何吸引将士,就是主管者的事务了。这两样,动员是要让民间力量转化为战力,赏功则让立功者在民间受到优待。”
众人点了点头,似懂非懂。听杜中宵说了,好似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到底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却说不清楚。这一点很正常,这两项以前的朝代都曾有过,只是没有这么详细而已。
说到底,杜中宵提出这两项,就是让战争不再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初步有了总体战的概念。平时补充兵员,其实还好说,动员其实主要是针对战争的时候。不只是紧急补充兵员,还有民间力量转为战争力量,从经济到商业,为战争服务。
宋朝国力天下首屈一指,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军事力量,是一大憾事。历史上屡次战败,民间的战争实力没有发挥出来,便就因为战败,虚耗一空。动员体系,就是要把民间力量利用起来。
赏功的用意,重点不在于战时军功直接发钱消耗太多钱财,而是要用赏功,让战时取得的军功深入到民间。从而提高军队的地位,将士的地位。
这两项,是军队向地方的渗透,都是以前所不注意,但却对军事实力影响深远的。
听杜中宵讲完,几位大臣纷纷点头。虽然不知道杜中宵到底讲的是什么,却觉得好厉害。
杜中宵道:“其中最要紧的,是枢密院管军令,三衙管军政,两者的分工。不能徒具形式,而是要真正分下去,把军队管起来。如此做,枢密院和三衙都要大改,补入大量将领官员,不再似从前了。”
赵祯对张方平道:“补入将领官员,必然要多花钱,朝廷可否支撑?”
张方平道:“依现在看来,若是补入的不多,还是能支撑的。”
赵祯道:“照着河曲路军改,不只是枢密院和三衙要补入许多官员,军队中的将领也要增加。如此一来,每年多发的钱粮不在少数,中书要早做估计。”
杜中宵道:“以后可以由枢密院和三衙分别向中书提出每年花费,中书拨来就是。若有不足,或者临时事务,别寻拨款,少许多事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