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会议转眼即逝,虽然如此高强度的会议,让赵一和林和霞都有点疲惫,但是看到旗下企业发展的依然蒸蒸日上,内心的高兴将疲惫感冲淡了不少。
根据他的计算,他旗下的产业在国内经济总量当中占据的比例又有所上升,因为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来自于他旗下的产业。
所以国内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等比例放大,他旗下产业发展速度明显要快很多,特别是中国房屋公司和玄天科技公司两家企业,贡献非常的明显。
至于其他企业的产业发展,传统业务都有所精进,市场份额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每家企业都或多或少都有不少的新业务。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新业务并没有特别的出奇,但是对于他们提升市场占有率还是贡献良多,毕竟就创新能力而言,他旗下的企业比其他企业还是要强得多。
他前面担心他旗下企业创新力不足,是开创性的创新能力,对于小幅创新他旗下的企业倒是不缺,不然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毕竟他提供的技术只是技术而已,想要将技术发挥出来,需要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相对于玄天科技公司背后的人工智能,感觉还是略显不足而已。
会议之后,赵一和林和霞坐在客厅沙发上闲聊,主要是聊这三天会议的感受,赵一作为掌控全局者,对此是司空见惯。
但是作为旁观者,林和霞平时是不太关注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就算是参加这样的年度会议,也是从去年开始全程参与,想法难免会和赵一有点出入。
所以会议之后,林和霞会将自己经历三天会议的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另外一种意见,供赵一参考,也许有不同的发现。
这次着重讲到了国内城铁修建的事情,因为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就有香港地铁公司,所以在这方面她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次他主要谈到的是国内修建城铁的费用问题,林和霞非常担心中国房屋公司承担城铁修建带来的经营风险,她对此并没有赵一那么乐观。
她首先就是提供了全球各大主要城市的地铁经营状况,基本上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能够赢利的却是寥寥无几,很多地铁都是依靠城市财政补贴生存下去。
香港地铁是有数的实现盈利的公司,但是这个盈利不是地铁本身票价上的收入,而是香港地铁附带的地面物业收入,弥补了地铁票价带来的亏损,总体上是盈利的。
相比起香港,国内的大城市虽然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城市面积却是比香港大得多,这就意味着人口密度很低,地铁单位里程创造的收益就会低很多。
所以她比较担心的是中国房屋公司未来在城铁经营上会亏损非常大,如果是一个城市还没啥,以中国房屋公司的体量,这点亏损还是能够承担得起。
但是我国未来具备建设城铁的城市数量高达150多个,如果平均每座城市年亏损10亿元,那一年的亏损总量就高达1500多亿元。
中国房屋公司未来总体实力是可以承担这个运营成本,但是主体责任要捋清楚,这本身就属于公共服务产品的一部分,不属于完全商业化的产品。
所以林和霞的意思就是让中国房屋公司在和政府谈判的时候,必须要将相关的补偿协议明确下来,不然后面肯定会出现问题。
商业上的事情必须要先小人后君子,这方面不提前谈好,最好就不要贸然的答应投资城铁,这是林和霞给赵一提供的意见。
除此之外,林和霞还提供了许多地铁商业化经营的众多方式,例如将地铁站点的内部空间建大,里面可以修建商业店铺,为地铁公司开拓财源。
除了开拓更多的财源之外,还需要尽量节约成本,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节流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减少亏损的方法。
其实这样的想法,赵一也有,例如他们给低速磁悬浮列车配上了自动驾驶技术,就是为了减少相关人员的需求。
而且星空动力公司之所以这么晚才拿出满意的动力系统,就是为了节约能耗,减少地铁的运营成本。
甚至未来地铁必要配备的工作人员,也会使用机器人来代替真人,反正一切能够节流的方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尝试。
其实如果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房屋公司就算是承担了亏损,也不算很吃亏,原因就在于他们早就将城铁路线上的物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虽然城铁运营是亏损的,但是这些城铁沿线的物业却是水涨船高,会给中国房屋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加上中国节流技术的使用,总体上应该是盈利的。
但是话不能这么说,该和当地政府谈判还是要谈判的,因为还需要计算如此庞大资本投入带来的利息损失,不能只看表面损失。
如果这150座城市,平均投资规模在500亿元,光是地铁的总投资规模就要高达万亿元,如果按每年5%的利息计算,光是利息损失,每年就高达3750亿元。
所以当地政府必须要将城铁经营的亏损给弥补回来,而相关的物业收益,则是算作中国房屋公司投资的利息收入,这样算账才算是正常的。
说实话,磁悬浮列车相比起普通地铁,建设成本确实是要高很多,如果能够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每公里1亿元左右,是相对合适的。
3亿元每公里的成本,未来的运营压力肯定会很大,但是低速磁悬浮作为城铁交通类型,他认为是最合适的。
不过成本之所以如此高,并不完全是建设成本如此高,而是因为我国关于磁悬浮的产业链目前不成熟。
这次在城铁上面大规模使用磁悬浮,就需要我国建立一整套磁悬浮产业链,而新建产业链的成本本身就很高。
所以这个成本是指初期成本,未来建设成本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这需要看产业链的成熟度,以及后续技术改进带来的成本降低。
也正是因为他要一力推进国内城铁磁悬浮化,所以他才让中国房屋公司来承担建设和运营,就是因为他怕其他人不同意。
毕竟相比起磁悬浮的成本,普通地铁技术其实非常的成熟,就算是我国之前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但是我国超高速铁路有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
就算是现在研发自己的普通地铁,每公里成本大约在1亿元左右,比磁悬浮要低得多,因为关于普通地铁的产业链,我国已经是相当成熟,根本就不需要新建产业链。
赵一坐在那边思考了片刻,觉得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出来,降低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磁悬浮列车最大的成本不是在列车技术上,而是在他们的轨道成本上,轨道需要对磁场有强烈的排斥力,这样才可以将列车悬浮起来。
但是普通的材料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是不行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超导体,这样可以将列车产生的磁场完全排斥在外。
目前他们是使用的所谓高温超导体,其实还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来维持超导效果,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包括超导体材料本身的成本。
至于磁悬浮列车,很多技术直接可以从高铁移植过来,只不过是下面需要配置磁场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磁场,和超导铁轨产生斥力。
所以他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常温超导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实现超导需要的成本,减少磁悬浮地铁的经营成本。
第二个就是降低常温超导材料的生产成本,这是最有效降磁悬浮线路铺设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磁悬浮线路建设的大头。
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低速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就有可能降低到每公里1亿元左右,和普通的地铁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且因为磁悬浮的动力成本比普通铁路要低很多,反而降低了后续运营成本,总体上比普通的地铁还要划算。
而且拿出这两项先进的技术,对于超高速磁悬浮的研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许未来真的会让超高速磁悬浮替代现有的超高速铁路,毕竟那时候两者之间的建设成本差不多了。
而且常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不仅仅只是使用在磁悬浮列车上,只要足够的便宜,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上。
他之前之所以没有拿出常温超导材料出来,主要是因为他希望外面的科学界,能够自己研发出来,不能总是什么都要自己来做。
现在看来,自己不做的话,估计等到猴年马月都不太可能研发出来,因为拥有先进材料技术的基石材料公司,到现在也没有摸到常温超导材料的边。
他们倒是研发出来了碳纳米超低电阻材料,现在广泛运用在高压输电和日常生活当中,逐渐替代了金属导线的地位,成为最优秀的导线产品。
自然界电阻最低的金属是银,但是银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而他们研发的超低电阻纳米材料,电阻比银还要低,价格却是要低得多。
反正中国房屋公司建设的所有建筑里面,这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这会节约大量的能源,而且发热量很低,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碳纳米材料的拼接上比金属导线要困难一些,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才可以做的到,但是相比起他们优良的特性,这个缺点可以忽略不计了。
光是这个材料,每年都可以为基石材料公司带来7000亿元的收入,这还是只供应国内市场,如果供应全球市场,收入还会扩大不少,估计可以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
国内市场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正在大规模基建,对导线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等到基建高峰期过去之后,需求量会有所回落,国内市场可能萎缩到5000亿元左右。
也正是因为预计到未来会有较大幅度的萎缩,所以他们才不愿意扩大产能来提供出口,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等到国内市场萎缩的时候,再将多余的产能用于出口。
反正好东西一般都是不愁卖的,属于完全卖方市场,他们并不需要急于扩大市场,因为连带成本也会增加,利润率反而会降低不少。
如果拿出成本合适的超导材料出来,市场规模同样不小,虽然目前暂时无法预估具体的市场规模,但是几乎所有的高精尖技术领域,这种材料都是可以使用上的。
目前市面上的超导材料都是低温超导材料,1987年才突破了液氮温区,让低温超导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可能。
可以说,在超导领域的研究其实才算是刚刚起步,他之前拿出来的高温超导材料,在当前世界算是绝对的领先,没有之一。
他本来以为拿出如此先进的超导材料,总算是可以应付一阵子,结果现在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对常温超导材料有强烈的需求。
如果这个时候再矫情,藏着掖着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经营这一块业务。
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是交给基石材料公司来经营,但是基石材料公司现在一家独大,他在考虑是否要给他们一点竞争压力。
目前基石材料公司做的还是不错的,还没有看到明显大公司病,但是这不代表未来也会如此,所以给他们找一个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他想了想,还是打算在玄天科技公司旗下成立一家材料子公司,专门用来经营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
不过鉴于玄天科技公司的特性,他不打算招募大量的员工,因为员工越多,麻烦事情越多,付出的管理精力就越多,所以这块业务还需要等到机器人批量生产后才可以。
好在这件事情也不是特别急,地铁的修建是非常耗时的,时间上完全来得及,而且更换材料对中车集团来说,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不过鉴于超导材料的先进性,就算是成本很低,但是卖的价格还是不会低,所以前期地铁建设成本可能还是会维持在2亿元每公里的水平。
其实不管是多少成本,只要肉烂在一个锅里,其实实际成本并没有多高,如果玄天科技公司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中国房屋公司承受巨额的成本压力。
但是在他这个层面来看,两家公司完全可以做对冲,只是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成本高昂,外面想要进行类似的采购,压力就非常大。
所以在他看来,卖的价格高,或者是低,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之所以卖的高,主要对他旗下企业体系之外的业务有很大的好处。
这种策略在他旗下企业内部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基石材料公司的碳纳米导线,完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但是硬要维持较高的价格。
目的就是让内部体系之外的经济体承担更高的成本,而内部企业里面,基石材料公司就算是赚了再多,最后还不是需要将多余的利润支援中国房屋公司。
城市交通是城市管理当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建设城铁只是说会缓解交通压力,并不能够完全消除交通拥堵问题。
前世首都的地铁路线那么长,但是地面交通线路该拥堵还是会拥堵,就算是现在的人口大概率不会如前世那么多,毕竟现在的社会资源分配要比前世平衡多了。
但是也不能够保证未来就一定不会出现大规模拥堵的情况,所以除了建设城铁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实公交车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会越来越不受百姓的青睐,因为缺点很多,前世他就不喜欢做公交车,只是没有办法才会坐。
所以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出租车供应数量,再配合打车软件,让城市居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坐到出租车,而且等地时间非常少。
其实这样的打车软件,目前商通贸易公司已经就有,只不过没有推出私家车服务业务,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为了保证目前出租车体系的稳定。
而且目前国内就业是相当充分且偏紧张,就算是推出私家车服务,也不会有太多人来从事这个行业。
目前全社会人力资源紧张,就算是推出私家车服务,也不会让他们的收入高过平均收入很多,只能基本上维持平衡。
因为如果收入很高,导致大量人被这个行业吸纳,那么造成的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更少,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至少目前推出这样的服务是不合时宜的,需要等到国内人力资源相对充分的时候,才会推出这样的业务解决就业问题。
好在目前还没有人推出类似的服务,如果有竞争对手推出私家车服务的话,那么商通贸易公司会被动的推出相关的业务。
他现在考虑的是,要不要推出无人出租车,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就算是和智能城市大脑相结合,也很难保证安全性。
毕竟城市道路的复杂性要高得多,而且还有一些城市的3D道路网络,别说是自动驾驶了,就是司机都有时候搞晕,最典型的城市就是重庆。
号称会让导航失灵的城市,完全3D的城市,就算不是这种特殊的城市,以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想要完全脱离司机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
他想要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就真的是无人驾驶,驾驶技术比老司机还要高的多,能够应付所有的城市道路驾驶情况。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高速道路驾驶上,自动驾驶技术和全球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做到几乎不用司机的程度。
不过目前所有的运输企业,都还是会安排司机,一方面是应付运输车辆自身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下了高速就需要人员驾驶。
但是之前需要配置两名司机,相互换着开,避免疲劳驾驶,现在基本上配置一名司机就可以,降低了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
所以他设想中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必然不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而是和机器人一样级别的人工技术,才能够解决问题。
但是这种级别的人工智能技术,他还没有打算扩散开来,所以这块业务应该也会让玄天科技公司来运营。
他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林和霞,想要听听她的意见,毕竟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不难,至少对他来说是如此。
但是会不会带来其他问题,就需要仔细想想,例如现有出租车司机会不会抵制,因为这个业务推出之后,会严重损害现有出租车司机和企业的利益。
如果反对声浪太大的话,很可能政府就出面干预,这不是技术先进就能够解决的,所以还需要想出一个妥善处理的办法。
林和霞听了他的话,直接说道:“如果没有妥善处理的办法,你这个业务推出之后,肯定会被大面积抵制,不排除政府干预的可能。
就算是政府不出面干预,你这无人驾驶汽车开上路,也会被别人破坏的七零八落,虽然可以追究破坏者法律责任,但是有时候法不责众。
当所有出租车司机都来搞破坏的话,那你们也没有太大的办法,损失只能自己承担,想必这样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不便宜吧。”
主要是这种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出后,受益方只有玄天科技公司和普通的市民,出租车司机和企业都会因为这个丢掉饭碗和破产。
前世那些专车、快车等,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消灭就业岗位,反而因为整体车费的降低,让市场规模扩大了,从业人员更多了,就业岗位反而增加了。
所以就算是出租车司机再反对,也只是做了一些限制,想要完全抵制是不可能的,毕竟就政府层面来说,能够增加就业岗位,他们就不会反对。
政府需要照顾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别看出租车司机很多,但是和数量更多的专车司机和快车司机相比,他们的利益就显得小了很多。
但是他的这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则是直接消灭出租司机,减少了这个行业的就业岗位,这是政府不能容忍的,如果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估计拿到运营资格都很难。
“那就只能谈判了,将目前所有的出租车司机办理离岗,由玄天科技公司的无人出租车公司来每月发放补贴,这样总没有反对吧。”赵一说道。
“这倒是一个办法,虽然养着出租车司机肯定会增加成本,但是无人出租车的数量肯定非常大,每公里费用比现在肯定低,这无形中扩大了市场规模。
所以就算是养着这些出租车司机,我们获得的利益也是很多的,总体上是比较划算的买卖,而且其他企业也没法竞争。
不过这里面还牵扯背后的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一般背景都不简单,处理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这个你打算如何处理?”林和霞问道。
“这个很简单,接受收购的就收购下来,不接受收购的就不管了,直接让他们破产,企业经营本身就有风险,破产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赵一说道。
出租车公司成分很复杂,有私人的,也有集体和国营的,但是出租车公司除了营业执照值钱之外,剩下值钱的东西就不多了。
所以就算是收购全国的出租汽车公司,也花不了多少钱,至于高溢价收购,他是没有哪个兴趣,他的收购只不过是让这些公司体面的退出,而不是正常的商业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