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口中的女枕龙卫,如约来宁映寒这里报道。
“我叫苏婉,郡主可以唤我婉儿。”与柔婉的名字不同,这位苏婉看起来很是英姿飒爽的模样。
“姓苏……你是苏公公的……”
“没错,”苏婉点点头,“是苏公公收养了我,我便跟了公公姓苏。枕龙卫里,还有几个像我一样,是被苏公公养大的孤儿。”
“以后就麻烦你了。”
“郡主客气了,我会留在郡主身边扮做婢女,”苏婉道,“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有了枕龙卫,宁映寒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渠道向幽州送信了。但她仍然通过正常的方式向幽州寄了两封家书,晋王也给她寄了几封信,在他的信中提到,晋王妃的病势越加严重,已经彻底卧床不起了。
这些信经过陛下的手,他看过后,就随手扔开了。
——————————————
又过了段时日,到了郑还与方诗琪成婚的日子。
京中不知多少人等着看和父母决裂了的方诗琪,会带着怎样寒酸的嫁妆出嫁。
不少人等着拿她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家的女儿,让她们看看,没有父母的撑腰,出嫁时将陷入怎样的窘境。
有人拿这件事提到武平侯面前,他假惺惺地叹了口气:“毕竟是我从小宠到大的女儿,看她寒酸出嫁,我心里也不好受。”
惹得对方一阵唏嘘。
但他实则派了下人全程跟着送嫁的队伍,让下人打听些旁人对方诗琪的奚落之语。内心志得意满地等着方诗琪回来求他。
陆红红则更是跳得欢,邀上几个朋友,亲自去现场等着看方诗琪这个小姑子的窘境。
却不知,张氏看着她这些动作心生厌恶,从此对这个儿媳分外不喜。
但武平侯与陆红红的希望显然落空了,方诗琪出嫁时,不说是十里红妆,却也是风光大嫁了。八抬大轿,后面跟着数十人,抬着一箱又一箱的嫁妆,晃花了众人的眼。
陆红红心生不快,这出嫁规格,比自己嫁进侯府的时候,还要强上一些。
她只能恶意猜测着,方诗琪是不是为了撑面子,把嫁妆箱里塞满了石头。
不管陆红红和武平侯私下有何想法,这场风光大嫁算是暂时熄了京里的闲话。
成婚后第二天,方诗琪打开那些箱子时,自己也是惊了一下,这些嫁妆大部分都是表姐操持的,她都不知表姐给她装了这许多价值千金的物事。
郑还之母看到儿媳的嫁妆,也是惊讶不已。她虽不会因为嫁妆少,就看不起人,但这么多的嫁妆,却也是意外之喜了。
回门之日,方诗琪自然没有去武平侯府,而是拉着郑还去了宁映寒府上。
方诗琪先向宁映寒道谢,后者摆摆手:“不用客气,反正你这辈子就这么一次,当然要让你风光大嫁。”
说罢,宁映寒又看向郑还,调侃道:“除非小郑将军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放心,若有第二次,表姐还给你出嫁妆。”
郑还连忙求饶:“不敢不敢。”
把方诗琪嫁出去,宁映寒心头算是了了一桩事。
她注意到念暖有些安静,好奇道:“怎么?想诗琪了?”
“是啊,”念暖坦然承认,“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她突然离开了,还挺想她的。”
“想她就随时去看她啊,反正都在京中,”宁映寒说着,突然微叹了口气,“不过你在京中的时日,大概不会太久了。”
“姐,你说什么?”宁映寒最后一句话声音放轻,念暖没能听到。
“没什么,我是说,想看她,就趁早去吧。”趁还在京里的时候。
——————————————
元平二十一年,夏。
晋王于幽州上书,言明晋王妃病重难愈,想见一见尚在京中几年未见的三位儿女。
此书一上,在朝堂中引起一阵争论。
首先是有人不同意放宁家三姐弟回幽州,原因大家也都想得到,没有人质挟制晋王,晋王起兵造反怎么办?
朝堂上,虽然不好直说怕晋王造反这么直白,但委婉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众卿所言有理,但晋王妃病重,朕若不允其儿女归家探视,岂非太不近人情了些?”
皇帝自然也不想把宁家姐弟放回幽州,但什么理由都不给,直接不允,毕竟传出去难听。
今上倒是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希望百官能给他个台阶下,帮他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陛下,不能让他们回幽州啊。”一位臣子立刻劝道,皇帝一看是这位发言,心凉了一半,盖因这位臣子颇有些迂腐,常常不太能懂陛下的暗示。
果然,一听皇帝说这样太不近人情,这位臣子立刻以为陛下打算放人。立刻苦口婆心地开始劝说陛下。
劝的皇帝头都疼了,真想晃着对方的肩告诉他,朕不是真的想放人,而是想让你们给我想个理由来搪塞过去。
怎么其他人不说话了?平时劝朕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的时候不是很能说吗?看着底下一群人眼观鼻鼻观心,竟然无人打断那位滔滔不绝的迂腐臣子,皇帝内心忿忿。
一眼扫过去,看见秦宣一副神游天外的悠闲表情,皇帝立刻点名:“秦卿家,你有何看法?”
听到点名,秦宣结束神游,出列道:“陛下说得极是。”
皇帝额头青筋一跳,说得极是?什么东西极是?朕说这样不近人情,你说这话说得极是?
这个秦宣,果然就是故意来气朕的吧?
皇帝不再搭理他,转而看向魏太师。
魏太师身为老狐狸,哪能看不出皇帝根本不想放人。
要换他做决定,就干脆不放人,晋王能怎么样?
偏偏皇帝还特别在意声名,在意百姓说他不近人情,还非要找个台阶下。太师一直没开口掺和,就是他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根本不想当这个台阶。
此时见皇帝都使眼色了,他也只好站出来:“此去幽州路远,一来一回,时间甚久,路途艰难,晋王一子二女,均是身体孱弱,恐怕母亲还没见到,自己就先病倒了。”
这借口乍一听还算可以,但仔细想想,身体孱弱?当初一道圣旨把人召进京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路途甚远身体孱弱呢?
但皇帝环顾群臣,似乎也没人有更好的台阶了,只能暂且顺着太师的台阶下了:“爱卿所言有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有事出门,先请个假,暂停更新一天,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