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0章
巴亚诺在抵达清国之后获得了比较高的礼遇,在上岸的当天晚上,他便得到了某位据说是王族成员的大人物接见,然后第二天就被安排向一帮清军将领展示殖民当局送来这批武器的性能。很显然对方也非常看重这次跨国合作,并且急不可待地要确认这种军事援助的成效。
巴亚诺带来的武器自然远远胜过了清军目前的装备水平,在他这种从军多年并且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手上能发挥出来的威力,甚至不比海汉军的单兵武器差多少。当然了,要将从未使用过火枪的人训练到他这样的熟练程度,那肯定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不过看过巴亚诺演示的清军将领们对于前景都颇为看好,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将这类武器大量列装到部队中,战胜海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哪怕武器性能与海汉军相比仍有不足之处,但清军完全可以凭借兵力优势来抹平这种差距。至于组建和维持一支成建制的火枪部队到底需要耗费多少资金,这些将领们却并没有相应的概念,那是皇太极要操心的事,他们可管不了那么多。
不熟悉火器的清军将领不懂行情,但巴亚诺是专业人士,他很清楚这种投入会有多大,清国想要在军中大面积列装新式武器,却未必能够承担起组建火枪部队的后续军费开支。而且他并不认为菲律宾殖民地能向清国提供足够数量的武器装备,毕竟战后殖民当局的兵工制造能力已经大打折扣,满足自家重组武装部队的需求都尚且困难,更别说援外了。
清国倒是很想直接获得制造火枪火炮的技术,让西班牙人在辽东援建兵工厂。但问题是殖民当局并不打算把这些看家本领都提供给合作对象,否则人家把技术学走了,今后就不用再依赖自己提供武器了,而合作关系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无法提供清军要求的大量武器,又不能向清国转让相关制造技术,这样的态度使得清军将领对这个合作项目的热情很快消退了不少。于是在巴亚诺抵达辽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所谓的军事合作项目其实就是在训练几十名有贵族背景的青壮,让他们的履历上能显得更丰富些而已。直到前些时候这支火枪队以实战训练的名义参与了一次行动,才终于重新唤回了清军高层的注意力。
在这次行动中,由巴亚诺亲自指挥的火枪队成功伏击了一支海汉军的骑兵巡逻队,在交战中击毙击伤了两位数的敌人,缴获了十多支海汉军制式步枪,甚至还俘虏了几个活口。清军能在一次小规模行动中取得这样的战果,在此之前的交战史中可是不多见的。
要如何在野外对付装备了火枪的海汉骑兵,一直是让清军颇为头疼的事情。用步兵围剿,会被对手毫无悬念地使用放风筝的战术慢慢剿杀,用骑兵倒是能跟上,但稍稍追近一些又会变成了对方的活靶子。之前也使用过伏击的战术,但参与埋伏的兵力少了打不过对方,兵力多又容易暴露行迹,所以效果也并不理想。
但火枪兵似乎很好地解决了之前这些困扰清军的问题,虽然人数不多,但火力输出强度却要远胜弓箭手。而且巴亚诺带的这支队伍装备的全是他从菲律宾带来的火枪,其性能也要远远胜过了清军汉军旗那些火枪兵的装备水准。再加上巴亚诺所带来的更为先进的战术,以及基于实战经验的临场指挥,这支队伍所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自然就让清军将领们刮目相看了。
皇太极在知悉战绩之后对巴亚诺和火枪队的表现大为赞赏,立刻对巴亚诺进行了封赏。除了牛羊、钱财和土地之外,巴亚诺还得了一个“巴牙喇甲喇章京”的官职。当然了,这个官职倒并非实权职位,皇太极也并不打算真调一队巴牙喇战士给他指挥,终究只是一个名誉官位罢了。
不过巴亚诺倒是对这个封赏颇为满意,清国国王赐下的这些实物奖赏,就已经超过了他之前在菲律宾期间的全部收入了。看样子这辽东虽然是苦寒之地,但雇主倒还挺豪爽,这出手可要比阿拉贡内斯大气多了。
能赚到大钱,还能顺便打击西班牙殖民当局的宿敌海汉人,雇主对他也礼遇有加,几乎是有求必应,当下这个差事对巴亚诺而言,的确是近年来少有的舒心环境。至于风险,巴亚诺倒并不是太担心,他本来就有在欧洲战场作战的经验,说是见惯生死也不为过。除了当兵打仗,他也没有别的一技之长,所以早就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心理准备。
能够这么快就取得战绩,这也是让巴亚诺开始重新评估这个地区的军事实力对比。他知道自己训练出的这批火枪兵还算不上出色,但对手好像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强,跟攻打马尼拉的海汉军比起来,似乎战斗力要差了不少,这或许能让自己在这一地区的战事中找到真正击败海汉人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仅仅只靠现在他手底下的这点人马,想要打败南边据说驻扎了数千武装部队的海汉人,那肯定只是天方夜谭罢了,海汉人也不可能一直派出小股巡逻队让清军打埋伏。一旦进入正面战场的交锋,他手下这点人可没法跟海汉军硬拼,说不定一场仗打下来就直接被团灭了。
要想继续打胜仗,唯有扩军一途。巴亚诺认为清军仅凭目前装备的刀弓这类冷兵器,哪怕兵力方面有明显优势,也依然不可能战胜海汉军。所以他趁热打铁主动向清军建言,希望清军加大在火枪部队建设上的力度,尽快扩大火枪队的规模。
但即便清军高层同意他的提议,很多事做起来也仍是有心无力,比如武器装备的供应,这就已经不是清军和他所能解决的问题了。他们只能指望菲律宾殖民当局能够运来更多的武器,这样才可能武装更多的清军。
而巴亚诺目前所能做的,便是先安排那些暂时没有武器可用的预备火枪兵进行基础的队列训练,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作战队列转换与行进。这样待有朝一日清军得到了足够的武器之后,在很短时间内便可让其拥有实战能力。
与此同时,清军其实也在设法解决武器获取周期过长的问题。按照中间人给出的说法,西班牙人每年顶多能向清国提供三百到五百支火枪,以及大约十门左右的大口径火炮,且先不论价格高低,这个数量实在难以满足清军的作战需求。
西班牙人不肯传授武器制造技术,那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清军阵中也有当初随叛逃明军一起投靠过来的枪炮匠人,将西班牙人和海汉人的枪械一一拆卸成零件,然后通过手工仿制,倒也能像模像样地造出火枪来。至于火炮涉及到的铸炮技术过于复杂,那就不是照着样本能仿制出来的东西了。
但即便是能成功仿出外观,性能上却不太可能达到同等水准,因为匠人无法知道这些步枪的材料是经过了哪些手段处理,又使用了怎样的加工方法,只能单纯地仿制外形。特别是海汉军所装备的制式步枪,其加工流程的复杂程度要远超外人想象,并且使用了许多机械加工手段,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的生产,而手工匠人的生产效率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制造,也难以对海汉军造成真正的威胁。
巴亚诺也亲自试过匠人仿制的火枪,这山寨货的性能终究还是差了一大截,杀伤距离要远逊于自家的火枪。如果要在战场上使用这种火枪与海汉军对战,那其实比拿着刀弓打仗也好不了多少。
当然这些质量不佳的山寨货也不是完全无用,用来让新选拔进来的预备火枪兵熟悉武器的操作也挺合适。事实上孙丙这些日子里观察到在山下训练的火枪兵当中,便有一些人是使用这种仿制火枪在进行训练,而且从远处根本分辨不出本地造和西班牙造的区别,所以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孙丙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让孙丙判断错误的地方是,巴亚诺如此积极地安排火枪兵的冬训,并不是在接下来会再度安排这支队伍出击执行作战任务,而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培训出预备队,然后从预备队里选拔一些素质比较突出的士兵,顶替掉这支队伍里那些左右不分的蠢货。
但这种优胜劣汰也并非那么容易进行,由于首批被选入这支火枪队的军人几乎个个都有一定的背景,都是被清国高层当作未来懂得火器作战的指挥官来培养,其中牵涉到很多达官贵人乃至王族的利益,巴亚诺要在没有明显违反军纪军规的情况下换人,这可并非易事,需要面对极大的外界阻力。
巴亚诺的换人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作为一个对清国毫无了解的外来者,他可不知道手下这些士兵具体是什么来头,有什么厉害的背景,但他提出这个计划之后,便遭受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曾经待他为座上宾的清军将领,也断然否定了他的这个计划。后来他才了解到,原来那位将领有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是第一批被选入这支队伍的人员,只是平时没有显露出这层关系而已。
“我们的勇士应该死在战场上,而不是因为训练水平不够而被淘汰的这种结果。如果他们的能力不够,那你就应该尽力教会他们该怎样去战斗,怎样打败海汉人,这才是我们花费重金把你从遥远的地方请到这里来的目的。请你记住这一点,不要再提什么换人的打算!”
那名清军将领的回应依然很清晰地记在巴亚诺的脑海中,事后仔细想想,抛开个人利益上的考量,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说法其实有几分道理,自己跋涉数千里来到这个寒冷的地方,目的就是要教会这些野蛮人如何跟海汉人交战。至于打败海汉人,他还真教不了这个,毕竟在过去对海汉的交战历史上,西班牙还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胜绩。
顽固的野蛮人!巴亚诺每每想及此节,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骂上一句。他承认对方的话有道理,但也真的不想让队伍里那些不具备合格能力的耗子屎继续在这里混下去。他当下所能做的,唯有安排更为密集的训练,来慢慢提升这支队伍战斗力的下限。
但最近这些天巴亚诺觉得指挥训练的状态并不理想,总觉得有什么人在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认为这或许是某些清军将领在暗中观察火枪队的训练状况,这虽然是情理之中的举动,但让他感觉有些不太自在。所以巴亚诺正在策划,把队伍带到离大营稍远一点的地方,作一次接近实战的行军拉练。
只是巴亚诺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直觉虽然是对的,但在暗中观察的却并非清军将领,而是他的敌人。而且这个对手的耐心好到可怕,竟然在冰天雪地中待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在等一个动手的时机。
孙丙无法预计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一个合适的时机,也许整个冬天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每天安排好备战工作,并且至少在观察点待上半天的时间。不过他暂时还没想出主意,要如何才能活捉那名外国教官。
一月中旬的某天早上,孙丙依然是如往常一样,在天明时便已经抵达了观察点。他知道自己大约还要等上两个小时左右,才会见到那支火枪队出营训练,所以他还有充足的假寐一会儿,让自己手下先盯着山下的清军大营。
但今天火枪队出现的时间要比往常早了一些,而且很少有地全员骑马出行,孙丙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便立刻意识到这可能会是战机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