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保柱交代完了。
刘二女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瘫坐在田间地头。
高氏赶紧想去拉刘二女,但周良国却把她拉住了。
“让她静静”周良国叹口气淡淡的道。
高氏有些生气,可是她被表哥抓的紧挣脱不得,气的她将头扭到一边。
周良国无奈的笑笑。
然后一边感同身受的看着刘二女——他也是被亲戚伤透的人。
一边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都说这辈子受苦受难的都是上辈子没做好事的。也不知她上辈子造了多大的孽,遇到了这种婆家,也是奇了怪了。
突然刘二女动了。
她像被什么惊醒了一般手脚飞快的爬到儿子身边。
还好,儿子还在!
她低着头,塌着腰,曲膝紧紧的将张伯书抱在怀中,将脸埋在儿子的脑袋上,让人看着只觉得精神十分颓唐,背影十分萧索。
但其实温保柱交代的内情一直在她脑海里翻来覆去。同时她苍白的让人看不见的脸上也不时闪过茫然、后怕、愤恨等诸多情绪,也显示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当然不能平静了。
刘二女一直知道张杨氏不喜欢她,后来两人发生冲突后,对方大约会恨死她也很正常,但她真没想到对方会借刀杀人。
她以为对方虽然行事狠毒,但最起码有一点好处——正大光明的出手。那知她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人都会变得,她自己就变了,要不然他们母子能分灶吃饭?她怎么会没当回事呢?
还有张大英,自两人做了姑嫂后,她们虽然并不怎么好,但也没怎么差呀?张大英回娘家来自己也是尽力招待……
可张大英是怎么回报她的?
只因她张大英没子便想过继她的,凭什么?
她十月怀胎死门关走一趟千辛万苦生儿子难道是为别人准备的?
那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啊!不是谁家的大萝卜。就是个大萝卜也不是谁看上了都能拔回家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三岁孩童都懂,可她张大英呢?
被张杨氏挑拨几句后,便想除了她这个绊脚石。
想到这儿她又想起对方的计划来了——
事情得从头说起。
只说那天张大英从气冲冲的回温家后一进门不等温家人问,她自己便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的一通说了。
她越说越气,温家人也越听越气——
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来温家人也不是啥好人,也是赞同张大英行事的。
同时他们也更坚定了过继张伯书。
一来这本就是他们的目的。
二来民间有一句老话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而他们一家都是这幅驴脾气,越不行越要办成。
只是话好说,事难办啊。
虽然张杨氏可能有私心,但她说的也是事实。
张家元绝对是他们过继路上的拦路虎。
张大英当时也是因为无子的事太折磨她了,听到有办法也就光想好事没想其他便回娘家去说了。
一受打击脑袋清醒她立即记起她大伯父是啥人啦——
因为张家子嗣单薄,他特重视子侄后辈。就比如她那几个兄弟明明也不成器,可大伯父愣是无怨无悔的接济了五房几十年。
更别说她不占理。听说过过继侄子外孙的,没听过过继娘家侄子的。
毕竟世人讲究宗族观念,侄子是一家人,外孙好歹流着一半的血,媳妇娘家侄子算啥?
温家又不是没人了。
张家也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敢答应就不怕毁了家族名声?
更别说张大英还想过继了张伯书,再让张家元帮她压服温家人了,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所以直接过继是不行了。
只能另想办法。
可是这事他们又不能找别人商量,其实他们也找不上啥人出主意。
那么只能自己来。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他们是两对夫妻四个人呢。
他们绞尽脑汁想了一天还真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偷。
成功后一家人立马离开家乡去外面躲两年。
正好张大英婆婆有个好姐妹在省城安德府的大户人家当下人,如今在主家挺得脸的,帮主家管着两间铺子,捎信让他们去帮忙。
小孩子变化大,过个几年十几年的他们再回来谁还看出来这是张伯书?到时候还不是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当然若外面过得好了,也不必回来了。穷乡僻壤的地儿有啥好待的?
不过前提是他们能顺利跑出去。
谁让她大伯父在县衙里混呢?
若他发动捕快衙役们去找,他们真没信心不被抓住。
便在这时,张大英想起一个人来。
谁呢?任氏。
任氏是张家元夫妇的次子张知明的媳妇,是金宝的亲娘。
如今大家嘴上不说,但张家谁都知道她进门不光彩。
别人如果碰到她那种情况,进门就得矮三分,再加上两家门户的高低,她更得矮到尘埃里去。
可她是那种无理也能搅三分的人,偏偏不当回事不说,还使劲闹腾——其他她也不好做,就死要钱。
要不说有人说张家元一家厚道呢。
别人喜欢的媳妇进门都得折腾两年呢,任氏这种进门不光彩有诸多毛病的媳妇只因着他们觉得儿子身体不好她也不容易便一直忍让。
当然这是明白的人才这么想,愚钝的人像张大英这种就感觉是张家元夫妇怕了任氏。
要不怎么任她为所欲为呢?
张大英没找错人,任氏是个胆大的,当即一口答应帮她拖住张家元夫妇。
只是从她爱钱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她是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所以,想让她出手,拿钱来。
又是钱!
张大英恨得牙痒痒的。
温家就是个普通农户,上面几代有点钱也花在多生儿子上了。这一代也花在她吃的几缸药上去了。
哪还有钱?
别说任氏要的多,就是少他们也拿不出来呀。
没钱又不想放弃怎么办,借呗。
张大英想遍亲戚朋友,关键时刻想起杨贵华来。
杨贵华自娘家逃跑后,开始还忍不住打听,毕竟娘家人带走了她那么多财,最主要的是她怕他们被抓住,供出放火的真相。
但后来越想越高兴,少个吸她血的给她找麻烦的泼皮娘家这是好事啊。至于她那些被娘家带走的钱就当破财免灾了。
她正逍遥自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呢,张大英上门了。
过了这大半年,她现在对张家人更没好感了。
明明是杨家人花了张家那么多钱理亏,明明她的嫁妆就是那张家的钱置办的,明明杨家全家逃跑她自己也在其中添了一脚,可她全忘了。
只因为‘远香近臭’,她又想起娘家人的好来了,于是将不是都推在张家人头上。
这时她自然不想见张大英这半个张家人了。
但张大英却不甘心,她颇有些走投无路的感觉,为了达到目的,索性泼出去要大闹。
杨贵华无奈只得见了,本想敷衍一下,便装模作样的问问有啥事,准备一会儿就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了。
那知对方那么实诚全说了。
张大英没觉得有啥不能说的。
杨贵华还能去告密不成?
杨贵华当然不会告密,不仅如此她还举双手支持张大英。
只是让她借钱却免了。
这有她不想借的意思,也有她拿不出那么多钱的意思——
一则,她的私房钱大部分都被娘家人带走了。
二则,孙家的铺子被烧后,因为不能按时交货,引起了一堆灾难,最后孙家家业直接缩水了一半。然后他们这些孙家人月钱待遇也跟着降了一大半。
但是就这么放过这个机会也实在太让人不甘了。
怎么办?
只能再找人。
找谁?孙家。
杨贵华再无知,她嫁到孙家这么多年了,还能不知道一点孙家人的喜恶?
正好,她就知道张家元是孙家的对手。
然后杨贵华让丫头把她女婿孙庭请过来。
孙庭别看是庶子,但孙老爷光儿子嫡庶加起来就生了九个。虽然只长大三个,但作为那三个里唯一的那个庶子,还是受宠的庶子,他也不是白吃干饭的。
他本来让下人从玉香楼请出来有些不高兴,但杨贵华将事情一说,他立马意识到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打击张家的机会,在亲爹面前邀功的机会。
他立刻将不高兴抛之脑后,什么玉香楼也暂时丢到一边去了。
稍微想一想,便去找亲爹去了。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与其自己偷偷干成这件大事让嫡兄嫡母忌讳他心大,不如把锅甩出去。
如此不管他爹成不成功,他的功劳都稳稳的。
孙老爷很高兴,钱他不缺,就缺机会。赶紧找人商量,他们都不是啥好人,有经验。
一行人很快完善了张大英带来的那一个歹毒的计划:
温家人偷张伯书的计划不变。这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张杨氏将想方设法张家人拦了,尤其当天不能让刘二女去县城求救。
等次日她能去县城时,张家元夫妇早被他们算计的不在县城了。
而她只能见的任氏呢?又被他们收买了。
任氏那种人有钱什么事干不出来?什么话说不出来?
刘二女失了儿子又心焦了一晚上,本来就丢了半条命。
他们在进县城的路口又安排人趁机狠狠揍她个半死,再被任氏狠狠羞辱一番。
她不死也得死了。
她一死他们把一切都推到张家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