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尽兴。
兔走乌飞,又是新的一天。
李修远望着初生的太阳,任由意境天地蔓延出去,意境天地中的太阳星,此时也开始吸收着天地间的纯阳星力。
星悬高空,纵使在白日,肉眼不可见,也不会消失,依旧恒古不变,镶嵌在苍穹之上,缕缕星力下垂,意境天地不断的吸收着周天星力。
好似无穷无尽的元海在意境天地中浮现,滚滚精气流转,日月演化神龟之头,巨蛇之首,群星组成神鳌之体。
瞬息间,一头神鳌出现在元海中,推波翻浪,肆意遨游,如同一座小山一样,其龟背之上,精气缭绕,升起一团元火。
元火汹涌澎湃,化作一口永恒神炉的形状,火焰熊熊,淬炼着四周的元气,也更是把李修远夜里服用的丹药、灵果都尽数的淬炼,化作缕缕的真元汇入元海中,增加着李修远的法力。
而在那永恒神炉的炉口上空三寸的地方,一朵巨大的金色莲花虚影正在徐徐的展开,整朵莲花展开之后,有着三十六瓣,亩许大小。
金色的莲花虚影拼命的把永恒神炉炼化的精气吸收,营养自己。
“等这一朵莲花真正的凝练成形,我的神魂念头熔炼归元,就可以成就真正的金莲元神。
没有想到,我这一朵金莲可以花开三十六瓣,这应该莲之极数了,不知道其他的元神强者修成元神的时候,金色的莲花开出的是几瓣?”
李修远从儒林外史,诸世界等杂书中,对这个世界上修行者的一些境界,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到了元神境界的强者,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凝练元神的时候,金莲的瓣数越多,根基越是雄厚,未来更有前途。
白素素、白秋练、青青、黑狐、宋钟他们,都还在修行,就算是院子里的纯阳桃木也是在修行。
李修远把自己的一道精纯的元气度入了纯阳灵木中,足以让它吸收一段时间,而且这个地方还有着幽冥泉,其阴灵气对它的通灵生慧有着很大的帮助。
残识恢复,可是记忆早已经抹去,成了一片空白,如同一个新生的灵识,一切都懵懵懂懂,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世间的一切,包括修行法,要重走修行道。
李修远等着众人炼化灵果、丹药,自己也就在那里默默的增加着法力,一部分神魂却是分化出来,默默的念诵着以前写书的时候看过的各种道经、佛经、儒教经典,乃至三教九流、道听途说的一些文字。
寄希望可以从中参悟出来更多的妙法。
修行了这么多年,李修远也已经领悟出来,法力是修行的根本,而道术是渡劫的手段,没有法力,难以参悟和施展出来道术,没有道术,只有法力的话,就像是一个人形的宝丹,任谁见了,都想一口吞服,用来增加自己的法力。
对于众多的道术,李修远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十六天罡妙法和七十二地煞妙法,其中的罡煞法门,充满了无穷的奥妙。
尤其是他已经领悟出来三十六天罡妙法之一的翻江倒海神通的一些皮毛,越发的确定了自己前世所看到的天罡地煞之术怕是真的是无上法。
因而对这些道术,也就越发的上心,仔细的揣摩和领悟。
修行的时候,时光总是流逝的飞快,不知不觉中,三个多月已经过去,也已经过了最为炎热的三伏天,开始有了些许初秋的气象。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白秋练、白素素、青青、黑狐、宋钟都自修行中醒转过来,到了院子里,就见桃树下,一袭青衣的青年男子李修远整坐在石凳上,微微的闭着双眼。
“既然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要和我同富贵,共患难的话,我也没有意见,收拾一下,咱们这就离开,再也不过这种背井离乡的日子。”
李修远淡淡的吩咐了一下,三个女子一只狐狸就开始收拾了起来,唯有宋钟很简单,他需要的东西平时都会收在红棺中,根本不需要临时收拾。
而且红棺经过多年的灵泉浸泡,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了灵宝或者是宝器,李修远修行的时候,就感受到这红棺上偶尔有着宝光闪耀。
“相公,咱们回家!”
白秋练带着白素素等人过来,自然而然的挽上了李修远的胳膊,一团柔软温热落在胳膊上的时候,李修远的身子骤然一紧。
前世的时候,纵然已经到了心中无码的境界,可是却是从来没有真枪实干过,他只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并不是实干家。
猛一遇到这样的情形,却是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多年的修行并非是白费,道心稳固,刹那的紧张之后,绷紧的肌肉也开始松弛,整个人尝试着去放松。
总不能让一个古代的妖精看笑话。
“咯咯…
相公是不是紧张了,难不成你怕我会吃了你?”
原本脸蛋通红,有些不好意思的白秋练在感受到了李修远的刹那紧张之后,整个人变得有些古灵精怪,狡黠调皮的笑了起来。
“笑什么笑?
走!”
李修远意境天地收敛,把身边的人一卷,脚步一踏,山河流转,种种风景变化如电,来不及感受一路风景。
脚踏大地的时候,一道道的传送符就已经形成,一步踏下,就走出很远的距离,尤其是李修远的神念强大,飞速的蔓延出去,念头所至的地方,必然会有脚步落下。
几乎是在几个呼吸的工夫,众人就已经离开了晏城,到了五龙山上的旧宅前。
旧宅安静的耸立在山腰,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许多地方的色泽黯淡,变得斑驳。
庭院中,坟头前,都长了不少的杂草。
符箓派毕竟是名门正派,在这里没有寻到李修远的踪迹,也没有对着亡者的坟墓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终于回来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