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郑县势力坐地户(第一更)
郑伊勤茫然地吃着饭,郑州的百姓自然也得吃饭。
百姓吃黑面包就汤,加上小咸菜。
黑面包加起来两万多个,整个县的人都在吃,不过迎接队伍的人,不允许这么多。
五万多人,看着吓人。
面包由一户人家请,不是喊着最有钱的老成。
老成是商人,看上去有钱,实际上郑县最厉害的人家姓郭,郭子仪的郭。
而且这家人就是郭子仪的家人,太原郭氏,郭虚己家族。
郭虚己不在郑县,郭子仪他爹郭敬之在郑县,郭子仪就出生在此。
他家的大棚才多呢,然后还有磨面的大作坊。
制作腐乳的、酿造酱油的、腌制小菜的、烧陶瓷的窑……
郭敬之没在家,在外面当官。
故此郑县谁家最有钱?谁家的势力最大?无须言表。
郭子仪现在提前吃完饭,坐在车顶上四下里观瞧。
他一脸平静,没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状态。
家中的情况他都知道,日子好,根本用不着贪墨钱财,礼尚往来倒是有。
不过别人送多少钱的东西,他家会回赠。
“今天晚上在郑县住,子仪正好回家,咱们这些人去子仪家,那里地方大,不住帐篷。”
李易安排晚上的事情,郭子仪回家,其实能算得上锦衣归乡。
郭子仪别看官小,一个长史,从六品。
然,他掌管着整个羽林飞骑。
大唐最先进的武器在他的手上,万人敌的存在。
“嗯!”李隆基同意,他要看看郭子仪的家。
郭子仪在李家庄子,想来家中的情况一定非常好。
“郭将军家里是楼房吗?”永穆公主称呼郭子仪为将军,从未把郭子仪当长史来看待。
“楼群。”李易知道情况,都是二层的楼,一进连一进。
明年准备安排人过来修水池和花园、假山,再弄凉亭,变成行宫那样的。
华州和同州,有降户,李易要是需要亲自前来,就到郭子仪家。
现在房子便用上了,关键的人物全能住进去。
百姓吃完饭,开始拿礼物,凡是过来的每个送一份,香皂、手巾。
他们打着饱嗝,带上礼物和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家。
给出东西,李易更高兴,他只对超过十万缗的钱财看重,那样能够启动项目。
几百缗的钱,他根本不过手,宋德自己处理。
“李郎,他们对你太恭敬了。”永穆公主跟着开心。
“全赖陛下圣恩。”李易反应迅速。
只要有点什么功劳,立即往李隆基身上推,管他真的假的呢。
李隆基颔首,受用了,对,听着舒服。
队伍再次起程,二十里路,要说前面郑县百姓遇到危险,两刻钟用不上,羽林飞骑就先到。
现在慢悠悠晃,一路上看风景,主要是让乘雪橇的同路百姓多休息一会儿。
等到了郑县,这些百姓又要自己继续向前赶路。
一个半时辰,再慢也到地方了。
“过来领肉松,带着路上吃。”李家庄子的人招呼准备离开队伍的百姓。
一人发一包,路途远的发两包。
百姓们眼中含着泪接过东西,向李易这边深施一礼,才转身离去。
“恨不能一直把他们送到目的地。”李成器有些伤感。
他担心百姓路上冷了、饿了、病了。
“等以后到处都有铁路,百姓出行会更安全。”李易提交通。
第一条铁路在制造铁轨和蒸汽机,一千五百万缗陆续投入进去。
等开春天暖和,便全线铺铁轨。
第一条铁轨铺好,赚钱速度快,再用铁路赚来的钱继续修铁路。
别指望利润分红,什么时候整个大唐都铺上铁轨、运行火车,什么时候的利润才可以分。
铁轨看着许多年分不到红利,感觉耗费时间。
实则百姓享受到了红利,运输速度快,节省的时间拿来干活,提高大唐整体收入。
“还有蒸汽机船,海里的东西那么多,晒干的鱼肉也是肉。”李隆基补充。
蒸汽机船造大大的,去海里下大网,捞一船到港口。
哪怕是晾晒干,走铁路和陆路运到各地方,百姓能吃到的肉会增加。
冬天直接送,冻着的。
“对,捞金枪鱼,金枪鱼的刺少,钓。”李易想吃金枪鱼了。
大唐的人爱吃生鱼片,陆地上只能吃河鱼,鲤鱼都能给制作成生鱼片。
金枪鱼的运到洛阳或长安,价钱保证高。
当然,包馅和炖也好吃,谁规定金枪鱼只能做生鱼片的?
肉那么好,炒着吃不香吗?
李易看过钓金枪鱼的视频,两个人钓,甩下去竿立即往上抛,一条金枪鱼就飞上来。
金枪鱼不炒作的话,价钱达不到那么高。
好几百万一条,跟北方湖里面的冬捕一样,鱼王也可以卖好几百万。
鱼王按照个头大小,金枪鱼除了个头,还要看肉的品质。
大唐有钱人吃的肉,亦为大理石花纹。
没钱的百姓才爱买大肥肉,油水多。
瘦肉价钱低,有钱人不爱吃,塞牙,没有油不香。
现在不是,现在瘦肉价格也在上涨,有素油来炒。
“李郎,你说的金枪鱼什么味道?”永穆公主一听吃的东西,又感兴趣了。
“等咱们的船带冰出海捕鱼,抓到金枪鱼后弄回来,给你做着吃。”李易也被说馋了。
烤金枪鱼的味道也不错,蘸调料吃,一般不做生鱼片的金枪鱼,品质都不是最好的。
几个人闲聊着,郑伊勤一群人赶过来,他们以下官的身份给李易递帖。
李易文散官,品级高。
这不就有理由见面了嘛,要是李易没那么高的品级,估计郑伊勤会以偶遇来见面。
老成带着一些乡老也过来,这些人年岁都大,身份却高。
郭子仪端突击步枪站在李隆基等人身边,李易去与郑伊勤打交道。
“不知李大夫今日前来……”郑伊勤开始行礼。
“行了行了,赶紧的,我都知道百姓准备好东西了,你这个县令啊,当得有点小问题。”
李易摆摆手,不跟郑伊勤客套。
“请李东主指正。”郑伊勤随着变称呼,管你叫李东主了,你说说。
“太保守,既然百姓愿意出钱、出力干活,你为何不想一想还有哪些百姓没考虑到的事情?”
李易当着众人的面批评郑伊勤,不留情面。
“是,是!具体的呢?”
郑伊勤也不认为自己丢脸,他只是闹心,哪个方面百姓没考虑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