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西戎人的议和使者到了京城,向隆帝呈上了议和书。
第二日早朝上,内侍王充奉命当庭宣读西戎人的议和书,请众位大臣出谋划策。
西戎人名义上虽为议和,可议和书里却言辞傲慢,在书信中先是大言不惭指出大周几大错处在先,以宗亲之女戏弄西戎大王,还威胁大周如若不答应他们此次的议和条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封蛮横无理的议和书听得众人七窍生烟,许多朝臣嗤之以鼻,说这西戎人真是不识礼数的野蛮人,议和书一点儿也不像是来求和的。
主战派此时已经是义愤填膺,第一个站出来的又是兵部左侍郎,他脸都涨红了,横眉怒道:“皇上,臣以为不需要理会西戎人这般毫无诚意的议和,现在逸王和德王殿下已经狠狠的打败了他们一次。此时正应该乘胜追击,将西戎人赶出关外,永绝后患。”
妥协派这次站出来的却是礼部刘尚书,只见他老神在在的道:“西戎人本就是胸无点墨的,议和书写成这样大约也不是他们的本意。俗话说礼尚往来,他们既然呈献了议和的书信,我大周央央上国,自然要拿出大国的气度来。正好趁这个时机歇战,休养生息,还万民太平。皇上,臣赞成与西戎人议和。”
老寿安王听妥协派一干人纷纷点头附议,气的须发皆张,他疾步上前,站出来大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啊,绝不要跟西戎人议和。他们杀了陛下送去的公主,又将黑水县屠城,这般血海深仇岂能就这么算了?”
隆帝本来觉得妥协派们说的很有道理,此时看老寿安王怒气冲冲,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心里顿时烦躁。
他心里自然也知道老寿安王说得没错,关外的西戎人野心勃勃,狡猾贪婪,总是一个心头大患。但是此刻,他最为忌惮的却不是这个远在关外的豺狼,而是就在身边的崛起的藩王。
最近京城里流传起一则流言,说是逸王在边城屡获大捷,深受百姓拥戴。现在拥兵自重,欲要自立。
隆帝想到此,随即给自己的心腹大臣使了一个眼色,右丞相李甫会意立刻站出来,向众人说起了最近流传在京城街头巷尾的流言,逸王在边城携功自傲,欲要自立。
主战派立刻有人反驳道:“大家且莫要被这诡计蒙骗了,这必定是敌人散播的流言,目的是离间皇上和藩王的心啊。而且,逸王一贯就是支持陛下的。他第一带头去就藩,第一个将儿子送来当质子!”
妥协派闻言不甘落后,立刻有人站出来冷笑道:“西戎那帮人素来直来直往,哪里能想得到这样的法子。现下逸王在边城招了那么多亲兵难道还是假的不成,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再不加以约束,若此刻他是真想自立怎么办?”
大殿中众人各怀心思,又是一阵争执。
隆帝见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心中更加烦闷。
他揉了揉额角,道:“兹事体大,众位再好好议一议,明日再议罢。”
说罢便下朝了。
隆帝乘着肩舆回到兴庆宫,看到太皇太后的宫女等在门口,恭敬地请他去延寿宫。
他知道此时太皇太后必是为了议和之事,便直接吩咐去延寿宫。
肩舆立刻掉转头,跟着那宫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