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叙吧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的黎明 > 关于夏国经济规模的设定及参考资料

关于夏国经济规模的设定及参考资料(1 / 1)

国的经济应该是小农经济和手工业、初期机械业的结合。

根据上部书的设定,一户授田50亩,按照平均亩产粮食120斤来算,则生产粮食6000斤,按人一年消耗粮食250斤来算,这个农业家庭可以养活24口人,即一个农业家庭可供养约4.8个家庭。由于夏国实行的农牧兼用和休耕制,不倡导过渡开垦,这个数字折算一点,一个农业家庭可养活2.4个家庭。

但是,夏国的农业并非单纯的粮麻桑种植业,而是大力发展农牧并重,实行田草轮作制,(参考:种1亩地黑麦草,在供草的6个月内,可以为8-10只羊提供草料。)在军士的协调些,农夫们进行合作,而商人则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农夫甚至会联合起来雇佣帮工,或者将土地租给商人经营。

参考:

圈地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早在十二世纪就开始了,十三到十五世纪时得到缓慢的发展,但是圈地作为一种运动则是在十五世纪末期以后的事情。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自古就以羊毛的使用与输出为主要产业的英国,从十五世纪起,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由羊毛输出国变成呢绒输出国,呢绒运销欧洲各地。由于羊毛纺织业的兴盛,养羊成为当时很有利可图的事,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兴盛。这个运动也绝不仅仅局限在英国,它已经波及到欧洲大陆及北美等许多地区。

因此,圈地运动的实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革命和农牧业技术革命。

1、农作制度的发展

在早期,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来实现的。而西方耕作制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田草农业的出现。圈地养羊以前,大部分的耕地仍然沿袭了古代冬谷、春谷和休闲的轮作方法。牲畜在废弃的草地,林地的边缘,休闲地,或者在收后留着残茬的地上放牧,过冬的饲料很少。畜牧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又主要来自畜肥,因此,饲料的缺乏,又影响到肥料的缺乏,最终又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所以,尽管圈地运动是因为羊毛市场的扩大而出现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地都用来养羊,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农民来说,他们更懂得植谷和畜牧的好处,特别是到了十六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人口的增长,使面包、肉类和其它食物的需求增加。这就迫使人们在圈地养羊的同时,也开始将一部分圈占过来的土地用于谷物生产。实际上许多的圈地都被用来谷物和畜牧的联合生产,田草轮作就是在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在田草农业里,各种土地(耕地、牧场、割刍地、荒地)都合在一起进行谷物和田草的轮作,无论是豆科,还是非豆科作物,都用来饲养动物,这就打破了耕地与非耕地的界限。现在不必减少谷物的出产就能够提供充足的过冬饲料,饲养羊群从前是与耕作不相容的,现在成了农业正常过程中有价值的副业。饲料的丰富,使牛不再在休闲地上随便放牧,而在棚里饲养。而新的动物饲养方法,反过来又影响了谷物的栽培。由于把羊依次圈在有牧草和块根作物的地里饲养,又由于牛和猪是在农家庭院里大量的舍饲,所以农作物初次有了丰富的肥料供应。这样,农业一个部门的进步,造成了其他部门的更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改变了过去把谷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分别经营,农田和牧场分开的历史,真正地将农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欧洲农牧业历史上的技术革命。这个革命之所以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作物的引进。

2,作物的引进

圈地养羊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养羊,而为了养羊就必须发展饲料生产。田草农业的实施就是要增加冬季动物饲料的供应,以提高畜牧生产和谷物生产的产量。于是在进入十七世纪以后,一些被圈占了的土地就开始种上了芜菁和三叶草等饲料作物。这两种作物的引进为牲畜提供了大量的饲料,提高了土地的载畜能力。

芜菁和三叶草开始是作为饲料而引进的,但是在种植这些作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种过三叶草的地方小麦生长得更好,认为三叶草以某种方式给小麦准备好了土壤,同样的经验也使他们相信小麦为芜菁,芜菁为大麦,大麦为三叶草准备了土壤。这样便导致了被称为“诺福克轮作制”的小麦、芜菁、大麦和三叶草的四圃农作制的出现。这种农作制度,使休闲的频率降低,因为三叶草加速了硝化过程,而三叶草的栽培又清除了地上的杂草,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周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芜菁和三叶草的引进不仅增加了动物的饲料,提高了土地的载畜能力和利用率,改变了英国的农作制度,而且对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英格兰南部的灰质沙丘和部分地区,就是在芜菁和三叶草引进之后,第一次被用于耕种。芜菁和三叶草的引种增加了载畜量,同时也就增加了肥料的供应。畜肥是当时主要的肥料,畜肥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谷物的产量。除此之外,芜菁和三叶草还直接地作用于土壤,芜菁和中耕结合在一起可以取得抑草作物的作用,三叶草作为一种固氮的豆科作物,增加了粮食作物所必需的营养供应,对于提高谷物的产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农具的改进

饲料作物的引进还带来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因为新作物需要新的农具,并且产生了对播种机和畜力中耕机的需要。十六世纪以前,欧洲所普遍采用的犁是笨重的双轮犁,这种犁每架都需要六到八头牛的一支牛队。十六世纪时,荷兰发明了一种较轻的犁,这种犁,用两匹马就能拉动。这种犁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就从荷兰引入到了英国,而最早使用这种犁的就是圈地运动的发源地诺福克和萨福克等地。在播种农具方面,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唯一的播种方式是撒播,这种方式浪费种子,产量却很低。1701年JethroTull发明了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JethroTull还发明了马拉中耕锄。与此同时,人们还对其他农具进行了改进和发明。所有这些发明和改进都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提高了,需要使用的劳动力就要减少,这就需要一部分劳动力从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就会形成所谓“羊吃人”的现象。

4,农牧业的技术进步与圈地的关系

圈地发生以前,英国实行的是敞田制,敞田制是由一块一块的“长条地”组成的“公有地农业制度”。在这种耕作制度下,土地被划分成小块条田彼此交错,每年依据作物的种类和农事时间强制划一耕种。这是一种落后的土地管理及其利用的制度,正如十六世纪后半叶英国诗人托马斯·塔瑟所认为的那样,从这一长条地移往那一长条地进行耕种,这种过时的耕作方法是浪费时间的,而且不可能产生出适量的粮食。而圈地运动把敞田和公田重做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农牧业及其生产技术的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农牧业改良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最初为了养羊而圈地,在圈地上播种新引进的饲料作物,用以养羊。圈地和引种新作物具有相同的目的。而新引进的作物也只能种植在圈地上,因为敞田制是不能随意更改作物的。新作物的引进又导致了四圃轮作制的出现,而四圃轮作制最初出现是在诺福克,所以被称为诺福克农作制。而诺福克又是圈地运动发生最早的地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圈地运动对于农作制度改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还应该指出,农牧业的改良也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经济问题。在小农经济的情况下是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良的。而只有通过圈地所建立起来的大土地私有制,才能为技术进步提供经济保障,因为农牧业改良需要应用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做到,这就从客观上需要那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的参与。而那些原来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能够最终变为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也正是由于他们在“圈地运动”这个特殊的土地租用过程中发了大财,在哈里逊的《英国概述》中说:“过去交出4镑都很困难的租地农场主,现在要交40、50镑、100镑,但是他们在租约期满时,如果手里没有积存6——7年租金的话,就认为是做了一次不好的生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圈地运动就没有这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的存在,也就没有英国农牧业的技术革命。

圈地运动还为改良农具提供了用武之地。因为大型农业机械必须在广阔而又平坦的土地上才能正常运转,这就必须改造土地原有的高低不平等等的自然属性,消除各种人为的障碍。在高低不平且条块分割的土地上是难以使用机械作业的,只有将土地填平,才能为农业机械化铺平道路。而土地填平也有赖于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和大量资本的投入,而这一切都只能是在圈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由此不难看出,近代英国的农牧业技术革命都是由那些原本是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在转变成了富裕的农业资本家以后在自己的租用土地的大农场上进行的。英国的农业结构自古以来主要是以农牧结合为主,但这主要是从土地占用的情况来看,从劳动力占用情况来看,畜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种植谷物要少得多,据估计,饲养羊群需要的劳动力比种植谷物要少80%,特别是绵羊的饲养,一年中大部份时间都是无须多人看管,十五世纪中期,英国只要一个男劳动力就可以管理500英亩的牧羊场。而圈地养羊使得畜牧业代替了农业,其结果必然是农村劳动人口的下降,于是“曾经是200人工作并依靠他们诚实劳动而生活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二个牧人。”这就是托马斯·莫尔所谓的“羊吃人”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羊吃人的结果使得小土地所有者纷纷破产,农场的数目急剧减少,而一些农场的面积却不断扩大,这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本来是好事,却被有些人说成是坏事。

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了土地,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而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扩大,又刺激了农业技术改进的广泛采纳,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价值,所以一些富有的农场主在建立起大农场之后,也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在农场上实行规模经济,进行商品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他们进行合理化管理,以提高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如,用畜力工具取代人力,以马耕代替牛耕。圈地运动并不是简单地将耕地变成牧地,而后又变成耕地,而是将农夫的小规模耕种,变成大规模的放牧和大规模的耕种,即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变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小土地所有者来说,这个圈地运动确实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认识历史,必须从整体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而绝对不能从局部的利益、用狭隘的眼光来看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一贯标榜以“科学”理论自居的马克思却显得一点都不科学了。

5,圈地运动的社会效益

尽管在英国圈地运动的初期,圈地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圈地给当时英国的农业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到十六世纪末,英国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不及。首先促进了养羊业的稳步增长,到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初达到了养羊业的高峰,而与此同时,谷物并没有因圈地而减产,反而是有所增加了。虽然亨利八世曾禁止粮食出口,但有特许证者除外,大体说来“整个这一世纪,英国都倾向于出口粮食和肉类。”这与圈地是分不开的。正如塔瑟在诗中所说的那样:

走尽天涯海角

任凭你寻找

有哪里能比圈地更美好

生产更多的牛羊肉

最好的谷物、奶油和干酪?

圈地之所以能够产生出比先前更多更好的食物,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圈地运动促进了农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圈地运动所导致的农牧业发展最终也给所有的英国人带来了实惠。这种实惠在十七世纪英国人的食物中得到了反映。当时英国的农民及劳工平时都可以吃到肥腊肉、肥咸肉、干奶酪以及粗面包等等,以致当时有人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其低层阶级的人能比英格兰有更好的食品”这就是圈地养羊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但是圈地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对当时英国的科技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了英国的圈地运动的真实情况以后,我们再来分析原始资本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的定性问题。

史学家D"J"钱伯斯认为18世纪圈地中的农业改良主要不是通过发明高效率机器,而是依靠引进新作物、改良畜种、改进耕作制度、改善排水系统、改变租佃制度等,由此而产生许多新工作诸如筑篱、修路、人工种植牧草等。此外,圈地还开垦了大片公地和荒地,扩大了耕作面积,新耕作制度也消灭了休耕。这些,都表明18世纪的圈地运动带来的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总之,早期圈地运动规模小,数量少,对农民的影响程度不大,未造成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大多数农民仍占有土地;晚期圈地运动因其规模大、范围广,对农民的影响程度较深,但主要体现在土地的集中方面。了解圈地运动的历史过程,也就澄清了我们以前对圈地运动的偏见,正是这样圈地运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在被誉为“种草养畜打开增收一扇窗”的山西,把草当作庄稼种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全省种草面积已达760万亩,过去70:30的粮经二元结构变为现在的64:28:8的粮经饲三元结构。据当地的典型调查,在干旱地区除种土豆收益与种草相当外,种其它作物的收益都不如种草。种粮的投入产出比为1:1.3,而种草的投入产出比为1:2。从种植谷物与种植牧草比较看,种植1亩水地苜蓿,可产鲜草5000多千克,亩均纯收入600元,比种玉米亩均增收290.5元。在一些草食畜生产大县,如岢岚、山阴、偏关等县,种草养畜已成为促进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神池县去年种草16.5万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6%。他们实行种草养畜一体化经营,养羊38.5万只,草食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664元,是农民收入的大头。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种草养畜托起了农民致富的希望。

在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种草养畜也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据试验,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亩产鲜草5~7吨,整个生育期6个月间亩产鲜草9~13吨,可刈割6~7次,折合干草1吨以上,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20.8%,即亩产粗蛋白质200千克以上。每亩地可养鹅100只,按目前市场价计,每只盈利10元左右,每亩纯收益1000元以上。同时由于养鹅和种草,水稻至少可减少施用复合肥22.5千克,保证了稻作的增产。江苏是养鹅大省,年出栏7000多万只。近年来大力推广种草,使养鹅业发展迅速。仪征市种草面积15800亩,鹅业产值达1.5亿元,农民养鹅人均增收约100元,洪泽县农民人均养鹅纯收入308元。广东粤东地区是传统养鹅和消费地区,种草养鹅已成为当地的一项大产业,每只鹅盈利10~20元,春节期间甚至上百元。多花黑麦草柔嫩可口,营养价值丰富,还可以饲喂奶牛、羊、兔,也可以喂猪、喂鱼。

种草养畜技术已经成熟,但在推广时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1、选择优良牧草品种。牧草品种很多,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种植,应选择在当地资源转化最高,营养物质收获量最大的品种。

2、选择种草方式。即选择常年种草还是季节性种草。常年种植方式适合于耕地面积相对较多,或者粮食低产田,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以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季节性种草主要是利用农闲田种植。全国约有4亿亩农闲田资源可以利用。这些冬闲田,可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禽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从播期、播种量、整地、除草、中耕、灌溉和施肥,到防治病虫害,都要认真按照品种的技术操作要求去做。切忌以为牧草粗放,一种了之。

4、适时刈割。牧草应适时刈割后饲喂畜禽或合理晒制成青干草。不同牧草品种,最佳收割时间不同。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到开花期,豆科牧草在始花期到盛花期。为调剂牧草的季节性短缺,应在夏、秋季牧草生长旺季,对牧草进行青贮、晒干和加工,以满足冬季和早春牧草供应。

5、种草与养畜合理配套。除了种植的品种要与饲养的畜禽相适应,还要了解牧草的生产性能、产量等,合理筹划饲养畜禽,做到草畜平衡,包括数量和季节,以免造成不足或者浪费。

6、要以市场为导向。种草养畜,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有正确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根据市场来确定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

夏国控制区内牧民数量不过20万户,放牧的草原都是优质草场,同时,牧民也在军士指导下尝试改良草原牧草的种类。一个富裕牧民家庭需要200头羊外加10头大牲畜。夏国鼓励舍饲,鼓励牧民使用优良牧草改造,建设人工灌溉草场。由于草场都分到牧民头上,所以他们还是很注意不使放牧的牲畜过多,保持草原生态平衡。牧民折算成羊的财富更多是因为他们的交换成本和安全成本更大。

在西域湖泊地区,夏国人种草养鸭养鹅,既获取肉类,又获取羽毛。按照现今山西省的统计数字,种一亩草承载2头羊,则夏国农户平均休耕25亩地则可承载50头羊。

畜牧业用羊来折算的话,夏国农户占总人口的一半,约300万户,每年生产粮食6000斤,保持羊存栏1.5亿头,肉产量57万吨,夏国的纯牧区的产肉量约为114万吨。总共夏国的肉类年产量则为171万吨。则平均每个夏国人可用肉食111斤/年(平均一天3两羊肉),农区可以通过饲养产肉率更高的猪,条件较好的牧区同样可以发展种草养羊,进一步提高肉食的比例。夏国通过交换从游牧民族和宋国那里获得更多的肉类来支持富裕阶层的生活。鱼类、禽蛋、大豆等提供农区所需的蛋白质。习惯奶制品的军士阶层带动整个农业区饲养奶牛、母羊等取奶。

夏国300万农户平均拥有1.8匹马,即在农区也保佑540万挽乘兼用匹马。牧区一个家庭平均拥有5匹马,战马马群为70万匹,既来自军械司和辎重司专门设马监,也来自大规模的牧场和有养马经验的牧民。

二、其它人口的行业分布

除了农区300万户农夫和牧区20万户牧民,夏国还有280万户。

其中20万户为军士家庭。

10万户家庭服务于战马饲养行业,包括牧区的大规模军马场和农区的驯马场和跑马场,军马的提供者大都成为军械司和辎重司下属的匠师或者被匠师管辖,都有各自引以为骄傲的战马品种。

除了农夫、牧民的家庭手工纺织业之外,专门从事纺织业的人口为全国人口约1/5,达120万户,

参考:

种草养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季节性种植优质牧草饲养畜禽,如南方利用冬闲稻田种植多花黑麦草养鹅,北方利用冬闲棉田种植冬牧70黑麦养羊;二是常年种植优质牧草饲养畜禽,如近年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苜蓿,多利用来养奶牛、养羊;三是林间和果园套种牧草、“四边地”种草饲养畜禽,这种形式南方较普遍。

在稻、麦、玉米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尿素进行处理,即为秸秆氨化。秸秆氨化是最经济、最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方法。氨化对秸秆可以起到碱化、氨化和中和作用,用它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能提高家畜对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一般采食量提高20%,消化率提高20%—30%,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以上。下面介绍尿素氨化秸秆技术。

1.氨化方法农户小型秸秆氨化最好用水泥池装秸秆。先将秸秆切成5—10厘米的碎段,按每100公斤秸秆加4—5公斤尿素的比例,再将所需的尿素溶解在40—50公斤水中制成溶液喷洒在秸秆上,喷一层装一层,边装边踩紧,直至装出池口30—50厘米,顶部呈锥形,最后用薄膜覆盖,并用湿泥密封薄膜与水泥池的接口处。为防止鼠害,可用土压盖在薄膜上。

2.氨化秸秆的管理氨化期间要经常检查薄膜是否破损漏气,发现破损要及时补好。氨化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一般夏季需2—3周,春秋季3—6周,冬季8周以上。氨化秸秆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即应打开密封薄膜鉴定秸秆的氨化品质。用感观检查,没有霉变,色泽黄褐,气味糊香,质地松散柔软,有刺鼻氨味的品质好,可做饲料使用。反之,若见秸秆变成灰白色或褐黑色,秸秆粘结成块,有刺鼻的臭味,则不能做饲料。

3.氨化饲料的利用取用氨化饲料时,要先将取出的氨化秸秆饲料摊在水泥地面上放氨1天,待无刺鼻氨味后即可饲喂。每次取用后仍应密封,切忌进水。也可把氨化秸秆饲料一次全部取出,摊开晾干,然后堆积在空闲室内或畜舍一角,用薄膜覆盖,防止日晒雨淋,用多少取多少。

使用氨化秸秆饲料,还可添加精料和青饲料。如喂肉牛,每日用氨化稻草6—7公斤,加玉米粉500克和大米糠1000克,日增重可达350—500克;喂羊每日用氨化稻草3—4公斤,加精料300克,日增重可达150—200克。

一般细毛羊和半细毛羊的产毛量、体重、产羔率等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4岁以后其产毛量和羊毛的品质就逐渐下降。因此,羊群的年龄结构不合适,会对羊场(养羊户)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一般的羊场,除未满周岁的育成羊单独组群外,其余各年龄段的羊都要混合组群。在不扩群的情况下,成年母羊群中2~5岁的壮龄羊占70%左右,母羊群每年需补充22%左右的1岁母羊。从壮年羊群中每年需淘汰10%左右的羊,6岁以上的老龄母羊一般都应淘汰,个别健康的优秀母羊可以留在母羊群里。理想的羊群年龄结构是,青年羊占22%,壮年羊占68%,老年羊占10%。刚建成的羊场或正在扩建的羊场,青年母羊的比例可适当增加。

一般情况下,羊群按性别划分,可分为种公羊群、成年母羊群、育成母羊群、育成公羊群、羯羊群和试情公羊群。

以出售种羊为主要目的的种羊场(养羊户),要根据每年种羊的需求情况选择优良的育成公羊出售,其余不做种用的小公羊应从小就去势,经育肥后当年出栏。成年母羊的总头数应占羊场总存栏数的45%~55%。在育成母羊中,应把不做种用的羊挑出来单独组群,育肥后出栏。

随着凉山州草畜“双百万工程”、“3150工程”、收稿日期:2009—06—05“3550”工程的实施,美姑县养羊业得到空前的发展。2008年全县羊存栏达53.29万只,占四畜存栏的54.7%;其中,美姑山羊存栏5.915万只,本地山羊存栏19.39万只,绵羊改良羊存栏27.99万只(其中:凉山半细毛羊存栏16.35万只);羊毛产量432吨。

1985年,我国绵、山羊存栏数量15588.4万只,羊肉产量59.3万t,出栏率33%,平均胴.体重12.0kg,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3.80kg;1990年,全国存栏羊数21001.2万只,羊肉产量107.1万t,出栏率42.44%,平均胴.体重11.90kg,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5.10kg;到1997年,全国绵山羊总数已达30368.4万只,羊肉产量255.4万t,出栏率65.5%(中国农业年鉴,1998),平均胴.体重12.3kg,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8.4kg;全国人均羊肉产量2.05kg,绵山羊存栏数量和羊肉总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从1985年到1997年的12年内,全国绵山羊存栏数量增加了14780万只,羊肉产量增加了196.1万t,胴.体重增加了0.3kg,出栏率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增加了4.6kg。我国肉羊业发展遍布全国32个省(区)、直辖市,其中羊肉年生产量超过30万t的是山东省,年生产量超过20万t的省(区)有新疆、内蒙、河南、河北,年生产量超过10万t的省有江苏、安徽。我国北方的西北、东北、内蒙、西藏等省(区)以生产绵羊肉为主,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带以生产山羊肉为主。

参考:与此同时,肉食和奶制品在整个饮食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1863年的一项统计表明,英国北部诸郡每周每人的食肉量分别为:诺森伯兰据郡35盎司,达勒姆郡30盎司,兰开夏郡27盎司。以诺森伯兰郡每人每周消费肉食35盎司即0199公斤计,是一个颇令人吃惊的数字。当然诺森伯兰的肉食消费水平在北方是较高的,而北方的肉食消费水平又高于南方。当时北方奶制品的消费量也高于南方。例如,在坎布兰的维斯罗地区,一个雇工家庭每年消费牛奶1040夸脱,据估算这个数据为英格兰南部地区同类家庭牛奶消费水平的8-10倍②。反推一下,即使在食用肉和奶制品较少的英格兰南部地区,一般雇工每年的牛奶消费也达到104-130夸脱(相当于118-148升),仍然是可观的消费水平。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一二百年间,英国农民食物虽说种类仍然不很多,至少是比较充足和比较有营养的。面包中仍以裸麦和大麦面包为主,小麦面包为辅,肉类中有时能吃上新鲜的肉、鱼,更通常的是腌鱼、咸猪肉,少量的牛肉、羊肉和越来越多的家禽和蛋类。此外,还有蔬菜、牛奶、乳酪和各种水果。在英国、法兰西和其他拉丁国家内,绝大多数农民都饮酒,酒是他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酒的消费在整个西方的乡村酒店里已变得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物质生活相对宽裕的结果。根据1808年的统计,中等农户一个家庭成员每周的饮食消费大约需要5先令。这些消费包括2磅腌肉,蔬菜,半配克褐色面包,21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015品脱淡啤酒。经济条件较好的约曼,每人每周消费可达7先令315便士,除上述消费外,另包括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叶③。

资料显示,新西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饲养牛羊最多的国家。尽管新西兰的牧场规模多为中小型自营牧场,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并依靠大规模人工培育的草场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畜牧业大国。而澳大利亚奶牛养殖业同样以中小型牧场式经营为主。

在国际上,千头以上属于大型牧场,万头以上则属于超大型牧场,但这类牧场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占多数,中小型牧场仍是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经营主体。欧洲、美国的中小型牧场大多在100头左右,亚洲如韩国、日本也在60头左右

天山北麓的扇缘带位于特定的绿洲-荒漠过渡带,面积约为1.08´106hm2〔1620万亩〕,在节水和引水工程的基础上可利用面积约为4.86´105hm2〔729万亩〕。从乌鲁木齐到精河的北疆区域现有农业用地1.14´106hm2〔1710万亩〕,通过对单一结构农业的调整,例如,在绿洲中实行草田轮作制,棉花与紫花苜蓿轮-间作等,可形成4.57´105hm2〔686万亩〕的畜牧业种草基地。因此,在天山北麓农业绿洲和扇缘带可建立1-1.5´106hm2〔1500-2250万亩〕人工草地。在扇缘带弃耕地种植芨芨草,每亩产量可达到1-1.2´103kg;在农业绿洲种植青贮玉米,每亩产量可达到0.8-1´104kg;加以农业生态系统输出饲草与农作物秸秆加工饲料等的补充,按照每头羊每年需要0.6-0.7´103kg,绿洲-扇缘带生态产业带可负载约2.5-3´107头羊,即近60%的全疆牲畜或全部的北疆牲畜量,可把现在山地草场与平原草场承载的牲畜数量比例由7:3的不合理数量分布调整为3:7的合理比例。绿洲与扇缘带大量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尚可改良土壤与覆盖地表,防风保土,防止次生盐渍化,形成绿洲前沿与内部的生态屏障与风沙过滤带,达到生产与生态“双赢”的目标。

通过对西夏牧区的分析,可知其草原多干草原与荒漠草原;一般干草10—20亩地养一只羊,荒漠草原50—70亩地养一只羊,[30]但是同一类型的草原,因不同的地貌、气候、土壤,载畜量亦是不同的。同是阿拉善荒漠草原,滩地草场载畜量仅为每平方公里30—38只绵羊单位,而沙漠湖盆草场却高达60只绵羊单位。[31]鉴于此,并结合相关资料,估算河西牧区、阿拉善牧区、兴灵牧区、鄂尔多斯牧区每亩畜量分别是12、60、42、22只羊单位。每牧区所承载牲畜的数量为0.1434×108、0.0518×108、0.0854×108、0.0077×108绵羊单位(算法是各牧区草原面积除以各牧区每亩载畜量)。西夏时期载畜量共计2883万羊单位。

无论从时空分布上,还是从人均消费水平上,我们认为取《晋书》中人均消费量作为估算西夏牧区人口更接近事实。基于此,估算西夏牧区人口为154万左右(算法是存栏头数乘以一只绵羊的屠体重除以人均消费量)。西夏农业人口为53万(算法:西夏农业面积200万亩乘以每亩粮食产量138斤,除以人年均消费粮食522斤.具体分析另有专文讨论)。

因此,我们可知西夏的总体人口为200万左右。若考虑到自然灾害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西夏人口最低限在140万左右。

这里,拥有50只羊、5条牛到200只羊。10条牛者,均属个体生产者。我们假设一个个体牧民之家有五口人,三个成年,两个未成年,要维持基本的生活与简单的再生产,大致需要以下几项开支:

1、口粮据漆侠先生研究,宋代成年人口粮每天二升,未成年人一升,三个成年人全年口粮21.6石,两个未成年人7.2石,全家口粮共28.8石,每石约折今92市斤。[24]西夏亦大抵如此,但党项人肉食乳饮,可减去一半谷物,为14.4石。若再算上充饥的野菜、草籽,就变成10石左右。这10石谷物大致要用1头牛及20张羊皮来交换。[25]

2、肉类需宰成年羊20只左右。

3、服饰及毡帐大致需60只-90只羊的绒毛与5张-10张皮。

4、食盐约需1.5只羊的支出。

5、简单的生产工具及其他支出也大约耗去1.5只羊。

6、烙印军马一匹,军马一般可服役五年以上,这样平均每年约有2只羊的负担。

总计上述各项支出,大致要有25只羊、1头牛。这些畜产品需90只羊(30只成年羊、30只1岁-2岁羊、30只羊羔)与6头牛(2头-3头成年牛、2头1岁-2岁牛、1头-2头牛犊)的畜群来提供。换言之,个体牧民只有牧养90只羊、6头牛,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拥有50只羊、5头牛者,为贫困牧民,简单再生产受影响;拥有200只羊、10头牛者,属富裕牧民,畜产品除用于消费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可适当扩大再生产。官府对畜牧业的经营,也即西夏的群牧生产,大致分属群牧司、经略司(或监军司)以及马院三个系统。

种草养畜禽可减少饲粮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收入。畜禽业发展又可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因此,种草和发展食草畜禽大有可为。

一、种草养牛羊农牧双丰收

1、以草生产肉奶牛羊能以草生产肉、奶,最适宜于农村养殖。适于养牛羊的牧草,如皇竹草、杂交酸模、柱花草、香花槐、饲用玉米、串叶松香草、黑麦草、象草和甘薯藤等易种植,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每天一般奶牛能采食30-50公斤,肉牛20-30公斤,羊7-9公斤牧草。由于生产成本低,世界各地均以牧草生产肉奶。发达国家发展畜牧业主要依靠用耕地种草养畜,草地占农用地的50%-60%。例如澳大利亚80%-90%、欧洲50%的饲料来自草地。美国82%的羊、52%的牛依靠放牧,全部用青草生产肉奶产品。

2、牧草营养价值高农村秸秆数量多,但粗纤维高,不利于牛羊消化,而青绿牧草粗纤维少,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比秸秆高。例如中原单32号饲用玉米,一年四季可种植,亩产秸秆4500-6000公斤,籽粒500公斤以上,籽粒含粗蛋白12.77%,秸秆含粗蛋白9.2%,比普通玉米高4-6个百分点。该品种用于喂鸡产蛋率增加15%,喂肉鸡提前5天上市,喂奶牛每天增产3-5公斤,乳脂率由3.0提高到3.7。可见,优质牧草是牛羊产肉产奶的饲养基础。

3、提高土地利用率年羊最常见的饲养方式是放牧,可充分利用堤围、田边、山地、林地、果园地、四边地的各种天然的和种植的牧草,也可割草喂牛羊进行规模化圈养,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例如种植皇竹草,其种植效益高于种植普通玉米。据报道,皇竹草可产鲜草2万公斤/亩,其亩产粗蛋白为3218公斤,是玉米的20倍,高产田紫花苜蓿的4倍,1次种植可利用10年左右。牛羊粪尿又是很好的农业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4、提高产品质量牛羊是反刍家畜,可直接利用稻草、玉米秆等粗饲料,但它们营养价值低,牛羊生长慢。如能利用优质牧草养牛羊,生长快,育肥期短,生产周转加快,肉牛18个月龄可屠宰,可生产出高档牛羊肉,产品价格提高几倍到十几倍。根据我省水牛多的特点,利用优质牧草,也可发展生产品质高的水牛奶。

5、增加经济收入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可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种植和利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或作物秸秆按1:3比例调制青贮,可解决四季养牛羊和全年青饲料的供应问题。农民可改变养牛耕田的老习惯,发展养牛户,实行养牛羊育肥、产奶,促进农户增收。据测算每饲养1头奶牛,年消耗饲草约1万-2万公斤,年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是推动广大农民脱贫奔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种草养猪效果好

1、猪食多样草猪不能消化粗纤维高的秸秆,但可利用优质牧草。尤其喜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类青绿饲料,最好种植籽粒苋、俄罗斯饲料菜、聚合草、苜蓿草、黑麦草、菊苣、小鹅草(苦荬菜)、君达菜、紫云英和甘薯藤等。这些牧草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例如粒粒苋,现蕾期含粗蛋白12.68%、粗脂肪2.69%、碳水化合物34.50%、钙、磷为3.24%和0.22%,是猪的好饲料。种植牧草时,注意安排种植品种和各时期的采收量,以平衡全年饲草供应。

2、喂草能节料目前饲料紧缺,提高饲粮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是养猪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农村一些养户习惯将单一饲粮直接喂猪,这种喂法饲料报酬比配合饲料要低1/3左右。而种草养猪,每天喂各种草3-5公斤或将牧草制成草粉加入到配合饲料中以取代部分精料,不但可降低饲养成本,节约饲粮,而且效果好。据测试,种1亩草加精料可养30头猪。将苜蓿草铡碎发酵后用来喂猪,每头猪每天可节约饲粮1-1.5公斤,出栏1头100公斤重肥猪,可节约饲粮200公斤以上。

3、猪肉品质好由于猪采食青草,又有适量的运动,不用或少用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使猪肉不带膻味。好品质的猪肉仍受人们青睐。由于烹调方便和人们生活习惯,目前在肉食消费中猪肉仍占50%以上。饲养杂交野猪,可提高饲草利用率,猪肉品质好,市场价格也较高。

4、促长防病实践证明,给猪添加青绿多.汁饲料,有消暑防病作用。用适量牧草或优质草粉喂生长猪可促进猪骨架生长和提高瘦肉率:饲喂妊娠母猪可防止母猪便秘、乳.房炎、子宫炎和产后无乳综合症,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三、种草养鹅成本低

1、鹅食多种草鹅能充分利用多种青草、树叶和农作物副产品转化为优质的鹅产品。野生青草类只要无毒、无异味都可喂鹅,如鹅肠菜、稗草、马唐草、地毯草、台湾草、蟋蟀草等。但野生青草受气候、土壤、地理环境影响,不能满足全年养鹅的需要,通过种植牧草可解决全年饲草供应问题,饲草的质量也较高。可种植黑麦草、俄罗斯饲料菜、菊苣、籽粒苋、聚合草、小鹅草等牧孽,或利用白菜、苦墨菜、长叶莴苣、君达菜、椰菜等产量高的蔬菜作鹅饲草。

2、放养成本低鹅通过种草和改造牧地进行放养,可降低生产成本。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一只中型肉用仔鹅,每天仅需配合饲料0.1公斤左右,而且70日龄肉鹅可达3.5公斤以上。料肉比为1-1.5:1,成本比鸡、鸭、猪等都低。和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以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同样的投入值,鹅是32倍,鸭是24倍,鸡是14倍。

3、圈养能增收种草养鹅也可规模圈养。雏鹅从10日龄起,青饲料用量可达饲喂量的70%-80%,第21日龄开始,青饲料喂量占90%-92%。一般鹅每天喂青饲料约2公斤,当雏鹅长到50-60日龄,才适当增加精料,可获得满意效果。如用配合料饲喂1只商品鹅,从小鹅到出售需要耗用精饲料10公斤左右,而种草养鹅仅需精饲料6公斤左右。种1亩黑麦草所需草种、复合肥等投资不足300元,而种1亩黑麦草的产量可养5批鹅,每批50只,每只鹅的成本可降低4-6元。每推广1亩草,产生经济效益可达1千余元。

4、鹅肉增值潜力大鹅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8%,赖氨酸含量比鸡肉高30%;鹅肉脂肪含量仅11%,而瘦猪肉含脂肪为28%,瘦羊肉为13%,而鹅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比猪、牛、羊都丰富得多,县城鹅肉胆固醇含量低,有益健康。鹅全身是宝,鹅羽绒、肥肝、鹅掌、鹅头、鹅舌、鹅颈、鹅翅等都是出口畅销产品。

马的日粮中需要有一些牧草,因为牧草有助于预防消化方面的疾病。适量的优质牧草还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方法,因为饲料成本通常是养马的一项最大支出。

另外,如果对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了解,可导致马匹受害甚至致死,这些问题可能发生在草地上,也可能定饲喂不合适的干草所致,或者是因为采食了某些种类的植物。在良好的草地上,马一般不会去啃食树木或其他物体。最后一点,草地在美化自然景观的同时,还为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运动场所。

营养和饲养的一般知识

事实证明,马是天生的食草动物,因为野马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得很好。只有在需要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例如让马干活或大运动量的骑马活动,才需要给马饲喂精饲料。在其他时间,优质草地完全可以满足马的营养需要。如果只有低品质的草地可以利用,则可能需要补饲,对成长的马驹和哺乳的母马更是如此。

给马提供放牧草地是一个有益健康的饲养方式,它既允许马匹的运动,又为马提供所需的营养。一匹马所需要的草地的多少决定于许多因素,例如马的个体大小和年龄,牧草种类,提供的补充饲料数量,以及土壤肥力。不过,在美国南方,给每匹成年马应该提供0.4~0.8公顷草地。

草地管理的特殊要求

马的选食性比牛强,而且趋向于“斑点”采食。在草地上有豆草存在时,这一点尤其明显。马可以采食豆草,但更喜食禾草。所以,马的放牧草地需要定期修剪,以便使过牧和轻牧区域的牧草变得均匀,并保持牧草的幼嫩。

如果载牧量过大,马就没有机会选择采食,营养摄入量将会下降。马和牛一起放牧是可取的,因为牛可以降低马的“斑点”采食的影响。另外,马和牛均可以到对方的粪尿斑点采食,但是不到自己的粪尿斑点采食。

记者有一次机会触摸阿拉伯马,那是在埃及种马场一次拍卖会上。我当时被阿拉伯纯种马的美态折服。那是一匹淡棕色的骏马,高昂而又苗条,似还含几分羞涩。手摸她的皮毛,犹如触及绸缎,柔软溜顺。瞧她跑起来的小碎花步,轻盈飘逸,似在舞蹈。那马好像意识到你在欣赏她,只用眼角轻轻瞟你一眼,活像一位高贵的公主。由此,记者琢磨出为什么阿拉伯诗歌总把骏马比喻为美女。

从那以后,记者开始留心阿拉伯马。一般说来,阿拉伯马昂头,长腿,细身,小嘴,短耳朵,大鼻孔。跑得快,悟性强,好调教。3岁的马便能驰骋赛场。评价阿拉伯马的优劣,不仅要看毛色、体格和神态,而且要查究马种和血缘。阿拉伯马繁衍至今,大体分成五支。它们是卡希拉特、萨格拉维、哈姆丹尼、哈达亚特和萨比扬。具体到一匹马,血缘状况又可分为“纯纯种”和“纯种”。所谓“纯纯种”,即这种马从未与其它种马交.配过。而“纯种”马则少许有血缘混杂。

纯种阿拉伯马的头不能大,而且必定高昂,显出一种高傲的模样。双眼有神,敏感异常,如有生人接近,马会显出吃惊的神色。背高而挺直,腿长而不歪,蹄正而有力。好马呼吸柔和,只要有一声咳嗽,便不是快马。据说,名贵骒马饮水用杯,以此来显示她的嘴小与高贵。相传,拿破仑用兵,最喜欢阿拉伯马。他兵败莫斯科,回程法国的坐骑便是一匹阿拉伯马。他手下一位将军写信向他报告:“阿拉伯马要比欧洲马耐用。”

赛马良种

伊斯兰教义认为,马与人是朋友。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马便已在阿拉伯半岛内陆生存繁衍,随游牧部落四处漂流。沙漠中自然环境恶劣,马只有在冬季和初春有草可吃,其余时间皆与人同食。至13世纪,阿拉伯游牧部落还实行马与人同食同宿。这便淘汰了一大批弱者,只有最强者生存下来。阿拉伯纯种马之一的K.Raswan,便是幸存的佼佼者,全世界目前仅存370匹,其中300匹养育在沙特阿拉伯。

17世纪末,阿拉伯纯种马跟随游牧部族传到约旦、叙利亚、埃及等国。英国驻叙利亚阿勒颇一位公使,因迷恋马匹,1705年将阿拉伯马带回英伦三岛。200年后,这支阿拉伯纯种马的后代繁衍成为英国非常著名的赛马品种。19世纪下半叶,英国安娜女士深入沙特内陆,发现阿拉伯纯种马,便在英伦和埃及办起了种马场。记者参加种马拍卖会的地方,即是当年安娜所办种马场的原址。14种阿拉伯马种能够保留至今,安娜女士有一份功劳。

最怕孤独

在阿拉伯世界,养马如今仍是一项专门行业。养马人只能由世代相传的养马世家子弟来担任。这些人从小学习养马知识,逐步掌握全套育马、驯马及相马术。记者从阿联酋首都图书馆借到几本有关阿拉伯纯种马的书籍,都是这些相马大师的作品。阿拉伯朋友说,好马通人性。养马人每天至少要有两小时与马呆在一起,了解马的喜怒哀乐。马驹容易接受驯化和调教,一旦长大,习性难改。小马驹出生5个月后断奶,9个月后开始上嚼子,接受训练,约束其行为。一匹好马,大约要受训4年,一天不可松懈。有意思的是,据说阿拉伯马与人一样,最怕孤独。孤马独处,会忧郁而死。养马人不能长时间单独喂养一匹马,哪怕旁边有一头驴或牛也好。每天必须遛马一个半小时,马匹一周还要休息一天。

比汽车贵得多

在国际市场上,一匹阿拉伯纯种马的标价,大约在3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之间。许多纯骒马比奔驰汽车贵得多。据记者了解,一匹纯种骒马是公马价格的6倍。已知世界上的最高开价,是迪拜酋长的三公子穆罕默德卖给日本公司的一匹名为“勒姆塔拉”的赛马。她以3000万美元成交。这匹马有一段传奇故事。她原本不是穆罕默德手中的王牌。前年,这匹马受伤,在迪拜马医院动手术,休息了整整10个月。孰料,勒姆塔拉出院后,场场胜出,一发而不可收拾。她不仅获乔治六世马赛冠军,而且荣登伊丽莎白马赛榜首,连拿5项冠军。

阿拉伯谚语说,真主用泥土造人,取疾风塑马。顺其意遐想,阿拉伯骏马从沙漠深处疾驰而来,踏历史风云,载伊斯兰文化,体现民族精灵,的确不凡。

最新小说: 赵昊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民国秘事 贞观匹夫 穿越大周王朝签到系统 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女尊之重振妻纲 恐怖通缉令 傍上将军生包子[星际] 抗日之铁血征程 游龙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