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所思(1 / 1)

“喂,小子,你说李总他会怎么处理这事?”吃完饭,李明给杨铸倒上一杯柠檬红茶,最终还是没能忍住,问出了他刚才一直心心念念的问题。

没法子,虽然有些科研主管真的不像话,但是至少,他们手底下绝大部分基层科研人员是无辜的——李骏那人向来杀伐果断,即便在国内他不可能会采用一些过线的手段,但是在财务报表上做做文章,然后正大光明地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连诛”,让这些人下岗却是极有可能的。

如果这些人只是普通部门里的普通员工也就罢了,下岗就下岗了呗,反正华夏那么多人,不缺你这么几个。

但是……这些可是科研人员啊!

当了快三年的一把手,李明太知道现在国内一个合格的农业科研人员有多稀缺、多难招了——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舆论洗脑,农业在大众脑海里早就成了“低人一等”的行业,相关各个细分专业的研究生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让人不忍直视的数字;偏偏9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科研领域的大小牛们又掀起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下海潮,这种风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农业研究领域,导致愿意沉下心来做研究、同时水平还够的一线农业科研人员数量堪比国家保护动物。

事实上,这也是明明李明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但在这件事情上束手无策的主要原因——这些科研人员都是千辛万苦才高价“抢”回来的宝贝,流失任何一个,都是他无法承受的痛啊!

什么?

你说需要处理的只不过是那些态度出问题了的科研主管,跟那些基层科研人员有什么关系?不玩连诛就可以了啊!

额……

你只需要知道,由于采用了近似于“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推荐体系”的存在,每个科研细分领域都是个“圈”,在彼此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裙带关系的环境中,当今这些人对“前辈”和“同门”们的依附程度,甚至远远比娱乐圈还要严重;这些人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基层后辈们的约束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否则的话,仅仅只凭项目资金分配权的话,某些人凭什么能成为学阀?

而这些科研主管或许在具体的专业知识层面并不怎么样,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另有一层“师叔”、“师兄”或者干脆就是“师父”的身份,对于下面这些基层科研人员的影响力,却绝对是超乎寻常人的想象——李明几乎可以肯定,一旦把这些科研主管开了,等他们找到新东家后,那么这些人下面的科研人员,至少有将近九成也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提出辞职,然后奔赴下家;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整组人全开了呢。

………………

看到老李头有些心疼的样子,杨铸笑了笑:“李骏那边怎么处理,我不知道,但是换了我的话……”

李明眼睛一亮:“换成你小子的话,你会怎么做?”

杨铸嘿嘿一笑:“那些科研主管之所以敢拿你不当回事,一方面固然是你平日表现的太过顺着他们,让他们失去了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却也是他们知道,在当下的情况下,他们的作用不可替代……或者说,在短期内根本无人能替代他们!”

轻轻咬了咬杯子里的柠檬皮,然后嘬下一小口红茶,杨铸懒洋洋地说道:“知道么,做管理的最怕公司出现这种人才方面的囚徒困境——一般来说,我们要么在一开始就储备了一具有替代性的人才,一旦有需要,可以立马把人踢走而不会明显影响企业运转;要么就是干脆从运转体系和价值体系上入手,重平台而轻个体,最大程度地弱化各个员工的单个价值,使他们成为某种意义上可以随时被替代的螺丝钉;”

“当然,希望农业科技业务性质有些特殊,当前的主要业务誓应用型农业技术研发;既然是做科研,自然不太适合走工厂化运转体系——既然如此,那我们抹掉这些科研主管的不可替代性因子,从各方面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危机不就行了!?”

头几句话让老李头听的背脊发凉——仔细想来,铸投商贸用的就是本质上与国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重体系,轻个人”的复合模式,目前除了他自己,上上下下没有谁真正具备不可替代性,难怪外界一直在传这个混球不善于内部管理,但铸投商贸这么些年来,一个跳起来炸刺的中高管都没有,原来根子在这啊!

不过这并不是他目前关注的重点,听到杨铸后面的话,老李头急不可耐地问道:“怎么让这些人感受到危机?”

杨铸翻了个白眼:“拜托,近有铸投基因实验室,远有四十多所紧密合作的农林高校,大不了你厘清这些科研主管背后的人脉因果关系后,错开人脉线,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后,把那些细分科研项目,当成竞标项目来运作不就行了?——实在不行,让铸投国贸从国外找几个实验室也参合进来!”

老李头闻言,却只是摇了摇头:“这个想法我早就想过,但是不成的……希望农业科技公司是国资企业,有了这层背景在,国外的实验室上名单会有很大的阻挠,而除非猪头基因实验能拿出所有的成果,否则这些项目很容易被围标不说,后续的科研应用统合过程也很容易出幺蛾子!”

说完,李明叹了口气:“启动资金不启动资金的好说,公司现在账上还算比较富裕,不差那么点钱,打水漂就打水漂了,但是……我怕过后,那些科研主管会变本加厉啊!”

李明虽然说的含糊,但杨铸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顾虑?——这么多年来,%的科研项目都是靠着国家拨款和国企丢出来的项目撑着,里面早就有一套寻常人看不懂的潜操作了。

见到老李头有些失望,杨铸却只是笑了笑:“如果这些科研成功的名义所有者是铸投国贸这个大型私有企业,应用途径是专门针对欧美地区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呢?你觉得那些人还敢围标么?”

!!???

李明一副你疯了的表情看着杨铸。

如果科研成果是属于铸投国贸这个大型私有企业,应用途径又是关乎于华夏脸面的欧美有机食品贸易,那么那些人大概率是不敢把铸投国贸当成凯子宰的。

但是……我的小祖宗,麻烦你搞清楚好不好,希望农业科技公司是国资企业,直接把这些科研结果的所有权转移到一家私营企业,你是想让老夫我被调查追责,然后让这家公司上黑名单么?

杨铸哈哈大笑起来:“铸投国贸这两年不是通过做账手段多给你们送了几十亿资金么?——让他们那边以账务出错的名义向你们追缴这些钱啊,甚至不需要全部追缴,在他们自身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只追个60%就够了!”

“当他们那边出示原始账本后,这场官司你们铁定输——可是这些钱都用的七七八八了,你们从哪里凑出那么多钱来?”

“没钱还?那简单,资产抵押或者债转股啊!”

“到时候一部分欠款转变为希望农业科技公司无伤大雅的公司股份,剩下的债务转变为这些科研项目的项目股份不就行了——反正这些钱大部分也用在了这些科研项目上,物归原主也完全说得过去!”

老李头的眉头皱的更紧,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杨铸:“你……”

杨铸耸了耸肩:“别想些有的没的玩意——等这些科研真的出结果了,最多三年,我就会让铸投国贸以一个绝对合理的价格把这些成果专利转让回希望农业科技公司!”

听到并不是自己最担心的那种情况,老李头顿时长长舒了口气,只觉得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

杨铸这番话虽然名义上是说如果他来做的话,会如何如;但实际上,却是给这件事划了条红线——于公于私,李骏行动前肯定要把方案先跟老李头沟通一下,如果李骏给出的方案比杨铸的办法更好,那自然皆大欢喜;但是如果李骏的方案让李明觉得有些太过,那么老李头自然可以把杨铸的方案说出来,届时李骏自然就知道该怎么选择或者该如何去糅合这份方案了。

只不过,另一个疑惑却从老李头的心里浮了起来:“喂,小子,为什么你会对有机农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东西这么上心,甚至有点不惜代价的感觉?”

杨铸很有些自嘲地笑了笑:“因为我傻啊!你知道的,人一有钱,就总会做些莫名其妙的傻事的……”

老李头见杨铸避而不答,不由大怒,一伸手把桌子角落里的那两个白瓷瓶提了过来:“来来来!今天你小子要能竖着走出去,我李字倒着写!”

杨铸看见瓶身上亮晃晃的53%字样,顿时大惊失色。

吾命休矣!!

………………

嗯……

在后世,有机农业在火了那么三五年后,迅速地偃旗息鼓。

投资者将其称为“天坑”,从业者将其称为“世界上最苦、最累、最不划算的活”,消费者称其为“智商税”,而诸多所谓的专家,则信誓旦旦地称“有机并不是农业的未来,有机农业只不过是资本割韭菜的又一个噱头罢了”。

对于这些观点,杨铸既然同,又不完全赞同——在他看来,2010年以后开始萌芽,2015年后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2019年后逐步开始落幕的有机农业,只不过是华夏大地上,又一个生不逢时的行业罢了。

是的,生不逢时——这是杨铸个人觉得对有机农业最合适的评价。

在欧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兴起的有机农业,虽然在所有的农产品产出里,只占3-4%左右的份量,但能够以高昂的售价屹立数十年,要说有机农业没有市场,杨铸是打心里不相信的——但凡有点商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健康绝对是人类t1级的刚需,在污染越来越严重的蓝星上,优质的有机食品是绝对不可能没有需求空间的。

但是,要发展有机农业这玩意,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

首先说天时。

后世大家熟知有机农业的那会,虽然名义上大伙的收入都挺不错了,但同样的,无论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刨去房租房贷之外的可支配资金水平,其实真的未必比90年代高多少——你觉得货币的购买力强,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导致许多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外加上商家们内卷太过严重,不约而同地使出微利多销的策略而已。

在大家其实都没什么真的闲钱时,身体本身的相对价值就会被拉放到一个很低的层面,除非你真的很注重健康养生,又或者医生要求,否则大概率是不会多注重食物的品质的(对应这个概念的,就是富人怕死,富人穷讲究等词语)——毕竟,对比与“健康”这个很有些朦胧与遥远的词汇,单纯味蕾上的享受和其余视觉和体验上的刺激,无疑更加符合年轻人乃至青年人的胃口,在没有面临病痛的折磨之前,谁会care那些只有老头老太太才在意的东西?

偏偏咱们国家算的上是世界上最在乎民生物资保障的国家了,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加持下,国内的粮价和菜价,长期维持在一个非常低廉的水平——于是乎,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下,价格往往高出普通蔬菜价格好几倍,口感却不见得更好的有机食品,本身就不具备足够的价值认知基础和主观需求基础。

其次,地利。

其实在这方面杨铸更愿意只聊“土壤”这么一个话题。

在2008年以后,随着国内的经济活跃度再上一个台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提升了一个级别——对应的,就是土地进一步超负荷耕种,土壤营养流失情况前所未有地加剧起来。

后世许多土地板结和盐碱化程度极为严重,病虫害严重不说,其自身的营养物质含量已经退化到跟椰糠这种纯介质物都相差不大的水平了,可以说,没有了化肥的支撑,这些土地上根本种不出多少蔬菜粮食——可是大量使用化肥的话,又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板结和污染,形成一个恶性死循环。

众所周知,有机农业的先决条件就是寻找到一块肥沃少污染、甚至无化学污染的土地的。

后世的土地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如此程度,直接增加了有机农业项目的运营成本——土壤的去病化改良、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地寻找和租赁成本,技术成本以及附带的运输成本,都是一座座大山,压的运营者喘不过气来。

想想看,即便刨去租金,后世用于生态农业种植的土地,前几年每亩每年都需要持续投入1-3万元去持续改良土地,其中间的成本之高昂可想而知——而这么高昂的成本,反作用于售价上,又进一步阻碍了民众对于有机食品的接受度。

最后,人和。

嗯……其实后世死在这一块的项目不计其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死在华夏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上。

众所周知,华夏是个熟人社会,即便到了2020年,大部分生态农业项目所在的农村地区依然如此——而熟人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村民对于本村人和外人的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老板,项目做的很大,整整两个村的土地都被他包了下来,其中一个村跟他有亲戚关系而另一个村没有;结果到了傍晚,另一个村子的村支书在喇叭里喊,乡亲们天黑了,我们去农场偷菜去。

结果被那个老板的另一个亲戚听到,连忙通知了这个老板,老板托关系调动了整个县的警察才勉强阻止了这件事件——想想看,连人脉关系强到了这种程度的老板都差点被坑,那其余的项目经营者呢?

事实上,后世许多生态农业项目就是这么被活生生偷死的——虽然这个理由听起来无比可笑,但事实上现实真的远比小说更加魔幻。

第二种:死在用管公司的思维来管农业。

由于生态农业本来就是一个高投入的行当,因此投资的主体往往是赚了些钱的老板。

这些人在管理项目时,往往不自觉的会按照公司运营的模式来进行管理——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管理,找一些农大的学生来做技术顾问,然后聘用一些本地的农户来做劳动力。

撇开那些农大的学生是否具备了真正的能力来做技术顾问不谈,用管理员工的办法来管理那些农户,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要知道,华夏的农户们数千年以来过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生活方式,农业对于这些人来说即是工作也是生活——农户们往往天刚亮就起床,趁凉快下地干活,等到太阳大了就回家休息,吃饭睡个午觉,等过了晌午,太阳没那么大了再继续下地干活,一直到天黑。

现在你让他们9点钟上班,一直干到下午6点才下班,巨大的作息习惯反差之下,是没有多少农户能受得了的——于是乎,这种公司式管理模式下,农户们磨洋工混日子的情况广泛存在;

而如此低的效率,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无数的生态农业项目被活活拖死——别说什么狗屁kpi考核之类的东东,不管是什么农业项目,只要你不是规模化种植,在初期是很难做绩效考核的,就算制定了指标,往往也是狗屁不通,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户们往往三两句就能把你怼的哑口无言。

第三种:死在资金链断裂。

这个理由虽然听起来会让人产生一种“死在这方面的肯定是笨蛋,换我上肯定不会这样”的错觉,但实际上,只有等你入坑之后,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谬误。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农业项目花不了多少钱,就算是有机农业,不过也就是比平常的农业项目多投个30%左右而已——然而实际上,真正做过农业的人就知道,这一行最大的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因素众多且不可控;如果你敢用投互联网项目的思维方式和收益预期值去投生态农业项目,绝对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

要知道,有机农业本质上是生态农业,那些有机农业项目要么是种养结合的复合型项目,要么就是因地制宜,自建一套简易生态循环系统的纯种植项目……但不管是哪一种,具有着生物多样性是一定的(打着有机名义的大棚类种植项目不在此列,对于这一类产品究竟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杨铸保留自己的意见。)

而在农业管理上,每一个品种就是一个专业,养鱼是一个专业,养鸡也是一个专业,种水稻或者水果又是一个专业,再加上昆虫、微生物、堆肥、防疫等等那么多专业下来,对于新手来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那些一开始以为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只是土壤和农药花费的不同,只计入这三块投入费用的人,无一不死的很惨。

第四种:死在销售渠道上。

其实这种说法是存在一定争议性的,毕竟在80年代到千禧年初,这段时间里,华夏一些有机农产品在欧美和东北亚是很有市场的——虽然多以菌类、竹笋、水果和天然鱼类等为主,但主要是当时国内并没有意识到有机蔬菜和水果这些产品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和溢价价值,再加上国外采购商刻意隐瞒,因此错过那一段有机农业发展的真正黄金期。

而到了2010年以后,滇南大理那边的某个专注于有机大米和蔬菜的企业,很容易就在短短几年内打开了各大一线城市的市场,以当时一个极高的价格把有机大米和蔬菜以称重配送打包的形式配给那些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人——想想看,当初仅魔都一地便有十多万会员,除去有机食品本身对中高端人群的吸引外,作为滇南结伴帮扶的对象,魔都政府在其中出力也是功不可没,因此,对于这种优质项目,至少官方渠道是很乐意对其开放的(我知道现在各地都在喷魔都,看过某些被封章节的读者也知道我并不喜欢那个地方,但有一说一,作为一个服务型机构,魔都政府在有些事情上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对于滇南的帮扶力度的确也很大,因此我一直都跟我滇南的朋友说,别的地方的人可以骂魔都,但是建议你最好保持缄默。)。

只不过,后来这家企业被爆出有机造假,那些大米和蔬菜有一半以上都不符合有机标准,而是使用了农药化肥,最终这个项目轰然倒塌,并且在消费者群体里很是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大理或者魔都的朋友,请大声说出这家企业的名字)。

至于再后来……

一方面是自媒体的兴起,再加上电商时代的商家们变着花样作死,有着太多食品行业和农产品内幕被爆了出来,导致了民众对于某些东西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导致了这些有机农产品的获客成本高到吓人——前不久深城某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之所以倒闭,很大原因就是获客成本太tmd离谱了,平均5000元/个用户的获取成本,没有行业巨头撑腰的情况下,有几个公司抗的起?

而杨铸之所以一副失心疯的模样,非要头铁地往有机农业里冲,其实除了他心里那古怪的执念外,也是因为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是介入有机农业最后的机遇了。

从天时来说。

此时国内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在拉平时间线后,其真实水平虽然跟后世差了一截,但中间的差距其实远没有寻常人以为的那么大,再加上此时的房价距离顶峰时期还差了七八个珠穆朗玛峰,因此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反而比后世更为宽裕。

而且,在杨铸的设想中,初期有机农产品的基本盘根本不在国内,而是在欧美和东北亚——要知道,漂亮国一直想把华夏当成风险分散地和蓄水池,积极地加强双方商业合作,因此在某些小算盘下,即便杨铸在漂亮国搞了些并不如何令人喜闻乐见的风雨都能够容忍,更何况初级农产品这种敏感型根本不强的东西?

没错,这才是杨铸心目中真正的天时——左有充满小算盘的漂亮国和他们在东北亚的两个小弟,右有已经开始跟漂亮国开启币缘战争,同样需要拉拢华夏的欧盟,足足10亿多人的高质量基本盘,杨铸可以肯定,即便现在搞有机农业的成本再高,靠着出口也绝对能对冲各种商业风险。

从地利来说。

此时的华夏土壤情况还远没有恶化到后世的那么严重,而且由于当前社会成本有很大一部分都转移到了农民身上,导致农民在不堪重负之余,在客观上减少了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就是说,此时的土壤依然还有救,现在来改良土壤,投入成本相对最低,而这块的费用,时间越往后,成本越高,改良难度越大。

而且杨铸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改良土壤,甚至在双庆、东北、滇南等有众多合作项目的地区强行推广希望农业科技近乎以贴本价格售卖的有机肥,自然也有他的用意;

一份肥沃且可供循环利用的土地,除了能大幅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外(一个不是冷知识的冷知识,土壤有机质超过%的话,只要管理和追肥合适,亩产并不会比用化肥的低多少),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块肥沃的有机土壤,配以营造出来的生态系统和严格的管理标准,能真正恢复各种中草药的效用,对他另一个计划绝对至关重要。

从人和来说。

后世诸多有机农业项目面临的种种困境对于当前的铸投商贸和铸投国贸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阻碍。

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

对不起,不管是铸投商贸还是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在进行有机农业项目的时候,全部会采用双层ppp股权架构——这些田地都成了村民们有股份的有机农业项目了,你总不能天天跑自家地里偷菜吧,完全得不偿失啊!

这些农业项目的日常管理难?

对不起,既然是双层ppp架构,那么除去向你免费提供生态化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外,剩余的怎么种、什么时候种,全由农户自己决定;到时候铸投商贸会用一个极高的收购价和极为严苛的收购标准来向农户购买农产品——如果你想少卖钱,或者根本卖不出钱,那你就尽管偷懒,又或者在日常管理上偷工减料吧。

资金链断裂?

对不起,杨铸这几年最不缺的就是钱,除了铸投商贸在源源不断地下金蛋外,远在大洋彼岸的铸投私募也逐渐释放一些“共享项目”的股权——对比于资金,杨铸反而更担心各种有机农业的应用技术迟迟得不到突破。

销售渠道受阻?

拜托,铸投国贸是靠什么在欧美立足的?包括有机蔬菜在内的各种速冻蔬菜啊!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靠着触角越伸越深的这伙土匪,你觉得这些有机蔬菜会没有销售渠道?

就算是过上几年,国际环境有所变化,这些有机食品在国外不好走了——但是,那时候国内的生活标准也彻底提升上来了,这不还有专门玩内循环的铸投商贸么!?

当然,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或许到了几年之后,不管是铸投商贸还是铸投国贸,都将成为明日之花,但是杨铸有信心,至少五年之内,这两家公司死不了。

………………

五年……

已经被老李头灌的东倒西歪的杨铸自嘲一笑。

五年,也够了。

就算是到时候自己的两家公司都倒下了,这不至少还能留几个火种么?

最新小说: 赵东苏菲都市潜龙 赘婿李石川 且以情深共白首 亮剑:从重生周卫国开始 超强近卫赵东 奶油樱桃 罗峰君怜梦 花都兵王 叶辰夏若雪 罗峰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