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茂把自己和曹正的关系和林冲说明,林冲才知道之前李茂对他说的都是恭维之言,真正让李茂对他高看一眼的因素,曹正这个半拉徒弟才是主因。
林冲觉得不能让李茂觉得自己没有能耐,因此想在李茂面前表现一番。
李茂将林冲介绍给众军兵认识,闻听林冲武艺高强,军兵们脸上的神情多了几分重视。
林冲见一旁的兵器架上摆着几张弓,转首对李茂说道:“大人,营中可有好弓?”
李茂心中暗笑,觉得林冲这个名传千古的英雄人物也是老奸一个,忙对旁人道:“去拿一张好弓来。”
时间不长,童虎拿着一个老旧的弓盒走了回来,递给林冲,“林指挥,此乃铁胎弓,可是营中唯一的一张五石弓,不知林指挥能否拉的动?”
大宋军中还有能拉得开五石弓的人吗?要说大宋开国的时候,名将辈出,说不定有人能使得了五石弓,可这个时候,怕是没有能开五石弓了。
林冲闻听大喜,“真的是五石弓吗?”说着迫不及待的打开,只见落满灰尘的弓盒内静静的摆放着一张弓。
有着朴实的厚重感觉,林冲拿起来试了试弓弦,点点头道:“确实是五石弓。”
林冲膂力过人,寻常的弓也就将就着使用,想要寻一个两石以上的弓着实不容易。
单单是几百贯的价格就让他望而却步,看到五石弓,脸上洋溢着欣喜神色。
李茂和童徐宁等人都怀疑,难道林冲真的能拉开五石弓?
林冲从兵器架上拿起了三支箭,猛喝一声,只听一阵吱吱声中,五石弓在他手中慢慢的被拉满。
接着就听到咻的一声,雕翎箭离弦划出了破空声,随后听到靶子发出了通的一声响,雕翎箭竟然射穿了靶心。
林冲一箭射出,全营军兵纷纷喝彩,当兵打仗的普通军兵,哪一个不希望在猛将手下当兵。
李茂看着林冲将三支箭射完,不由自主的赞了一声,“好手段,百步穿杨的养由基也不过如此吧!”
林冲凭借过人的武艺镇住这一营将士,李茂感觉脸上颇有光彩,不由自主的想到的那个该死的庞万春,不知道和林冲相比,二人谁的箭术更厉害些。
安置好林冲,李茂被童贯的仆从带着去了私兵大营。
李茂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童贯,发现童贯面带忧色,忍不住问道:“大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吗?”
“官家有心外贬蔡京,王黼近日就将被任命为右丞,本官苦心谋划多年的西夏大计出现了变动。”
李茂哦了一声道:“蔡京要去相了吗?先前不是蔡攸最有希望代替蔡京出任宰相吗?”
童贯冷笑一声道:“蔡攸险些登上相位,而且他也知道本官一心想要军功,在这件事上对本官全力支持,但是蔡攸太沉不住气,而且对他的人品我一直怀疑,再加上杨戬从中作梗,自然失去了宰相之位。”
李茂心想蔡鞗说得对,蔡攸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太尉,既然王黼可能出任宰执,那么能否争取此人帮助大人完成西北大计呢?”
童贯一皱眉,“本官和杨戬有些龌龊,王黼和杨戬两个人一内一外,对官家的影响力不亚于我,不容乐观啊!”
李茂还期待着能在大宋横着走,不惜巴结童贯和蔡京贿以巨资,不料一转眼就要换了王黼做宰相,算不算投资失败?
李茂认为童贯绝不是单单为了说王黼这件事,“太尉还有心事?”
童贯或许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而李茂颇对他的眼缘,给李茂讲了讲他为何对西北念念不忘。
宋神宗还在位的时候,掀起了一股开疆拓土的风气,童贯也跟着借光,随内侍省的宦官李宪到了西北前线。
那时候童贯年纪轻轻,而且是李宪的徒弟,在边疆进出数次,对吐蕃和西夏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非常熟悉。
李宪号称知兵事,而且和童贯是同乡,时常指点童贯兵书战策,坐实了师生的名份。
神宗朝宋军征伐西夏之战,李宪领军攻占兰州,自宋朝攻占兰州后,西夏数次反击都被李宪击退。
李宪出了风头很快倒了霉,因为报功时多报了杀敌的数量被严查,郁郁身亡,那时候的童贯满心都是绝望。
童贯历经宋神宗与宋哲宗两位帝王的默默无闻,到了赵佶继位终于崭露头角。
蔡京成为宰相后知道朝中不少大臣对他颇有意见,所以蔡京认为想要在朝中长久立足,就必须要立下巨大的功绩。
正好当初随王瞻征讨吐蕃的王厚得知了吐蕃内乱的消息,王厚贿赂蔡京希望蔡京能为他在赵佶面前美言几句,让他能再有机会完成父亲平定河湟的大业。
蔡京知道自己不懂军事,打仗的本事上不得台面,所以有意藉此机会卖王厚一个人情,把王厚收为己党,利用王厚为自己立下边功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蔡京拿钱就办事儿,先后推举了老朋友童贯跟王厚两人开疆拓土。
在蔡京心里童贯与王厚都是因为他才得到重用,两人也就自然会成为他的朋党。
但是在童贯的心中却不觉得他欠了蔡京人情,因为之前还是童贯在赵佶面前替蔡京美言,才使蔡京能得到赵佶的青睐而起复。
所以蔡京荐举童贯拓边,对童贯来说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说不上欠蔡京人情。
那时候的赵佶刚刚继承皇位,好大喜功又贪英名,始终不甘心刚即位就把好不容易攻占的州县得而复失。
因此赵佶听蔡京的建议命童贯为监军,王厚为主帅,并亲自挑选高永年为副帅,领西北军十万再入河湟。
当年宋神宗西北用兵时王韶是主帅,李宪为监军。
王厚是王韶的儿子,童贯是李宪的学生。
父子师徒先后投入西北建功立业,童贯初掌兵相当地谦冲为怀,与王厚配合默契,在崇宁二年收复湟州,史称熙河开边。
后面的事情李茂不用童贯说他也知道了,正因为童贯的错误判断贻误战机,西北之战未能竟全功,难怪童贯对西北耿耿于怀,执掌兵权后又起了拓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