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义军与蓝田的区别
罗汝才,黑煞神在大荔县的所作所为,探子们都以最快的速度禀告李朝生,李朝生见了禀告,叹息一声:“这就是所谓的义军,所到之处,富人,穷人都倒霉,他们没有阶级的概念,他们想要的只是财宝,他们就像是蝗虫一般,,吃干抹净之后,转身就走,不管此地以后如何。”
听了李朝生对贼寇们的评价,身后的一干人员全都脸上浮现出赞同之色,其实李朝生这只蓝田政权的掌控者们也大多都是穷苦出身。
李朝生不说,李朝生的智囊团,郭宝以前是山贼的奴隶,刘主簿是穷秀才,白守民是山贼的探子出身,至于参谋团的书生们,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送到了蓝田书院念了几年书,送到中枢帮着出谋划策的。
可以说他们的出身跟贼寇们都差不多,甚至很多都不如贼寇,可是他们在李朝生的教育下,明白了阶级,知道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能拉拢的,谁是不能拉拢的。
所以在蓝田吞并土地后,以前的地主豪绅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由官府出面向豪绅们谈判,让他们保留足够他们一家人耕种的土地后,其余的土地可以卖给官府,或者以两成租子租给农民耕种。
相对应的,官府鼓励豪绅把精力从土地上拿开,转投商业,蓝田县的商业现在是越来越发达了,蓝田县也不缺少富户,而这些富户几乎都是商业起家。
其中不乏以前的地主豪绅,不过更多的是一批在蓝田的经济政策刺激下富起来新的富人阶级,他们都是站在蓝田县发展的风口上腾飞起来的。
而他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后台,那就是蓝田投资公司,公司的合法控股人,李朝生。
而蓝田投资公司的获利,却大部分进入了蓝田府库,算是蓝田财政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过这一部分名义上属于县尊的。
蓝田投资公司说白了,就是蓝田县的国企公司,李朝生在早期投资了很多小买***如买炊饼的武松,现在这位个不高的武老板已经有三家炊饼连锁店了,而且销量极好,武大郎炊饼这个品牌也算做起来了。
不说其他就这一个生意,每年能给李朝生奉上三百两分红,要知道这还只是李朝生众多生意的一个,而且是很不起眼的一个。
因此很多人都知道蓝田县尊重视商业,而且由于李朝生投资的商业大部分都是赚钱的,因此很多人迷信的认为,只有被县尊投过的生意才赚钱,因此每天有无数人找蓝田投资公司投资。
更有大聪明以为,接受了蓝田投资公司的投资可以获得政策上的倾斜,因此抱着不一样目的来投资的人更多了。
李朝生知道之后,特地调查了蓝田投资公司,发现所有程序都是正常的,没有所谓的政策倾斜,这才放心,并且贴出告诉,告诉所有人蓝田投资公司并不能带来政策倾斜,可是几乎没人信。
对此李朝生是有些恼怒了,没办法直接在内部进行了一次大会,强烈要求不允许任何人给蓝田投资公司进行明显的政策的偏袒。
不过这依旧拦不住商人们找蓝田投资公司投资的热情,到了最后李朝生也放弃挣扎了,既然上杆子送钱,自己也没有不要的道理。
所以蓝田县富商不少,不过真正有钱的是蓝田投资公司。
第二有钱的是蓝田江南贸易公司。
第三有钱的是一只鹅商团,就是那只在塞上归化城附近经常与建奴做生意的商团,不过这个商团现在还在暗地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一只鹅商团是蓝田下属的。
这三个加起来,几乎能支撑半个蓝田县的经济,剩下半个就是李朝生让利于百姓的。
正因为李朝生疯狂的发展商业,蓝田县很富庶,不过却有土地给百姓们耕种,地主们拿着钱,聪明的已经开始发展商业,发现商业上的回报,是土地上耕种的数倍,于是地主们更加对土地无所谓了。
只有一些极其不开化的土财主,才会死死的守着土地,可是按照李朝生的政策,他们种地根本卖不出多少钱,因为种地出来的粮食,全被政府统一价格收走,土财主们想要屯粮居奇根本做不到,因此也没得赚。
在对比看一下以前同样地位的财主,发现人家经商发了大财,于是再不开明的地主也开始把注意力从土地上移开。
这是李朝生想要看到的,李朝生不希望大明的聪明人都一心钻在土地上,土地的支出与收入是很不对等的,天天种地,过十年与过一年是一样的,对社会无益。
所以不要把重点放在土地上,尤其是地主阶级,有一点李朝生很不想承认,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大明的地主阶级,比平民阶级的能力,眼光,手段强太多了,他们经商成功率是普通百姓的数倍。
没办法,这就是见识的差别,因此当地主们不在研究土地上如何剥削农民之后,从商业上发展,地主们开始跟商业伙伴斗上心眼之后,蓝田县的经济开始突飞猛进。
而蓝田县的收益也成倍发展,因为蓝田县是收商业税的。
而且收的不少,几乎收到了商人百分之三十的收成,商人们很肉疼,不过却不得不上交,因为只有蓝田有他们需要的经商环境,也只有蓝田县可以保证官府不敲诈商人,官府不为难商人,官府保护商人不受贼寇袭扰。
因此商人们会非常肉疼含着泪把钱交了,建设蓝田,每个人都有责任。
不过就算这样有的人还觉得商人们交的少了,尤其是蓝田书院的一批人,他们从蓝田书院神秘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叫做资本论的书籍,他们认为商人不加以控制,将来必然会成为可怕的巨兽,他们会腐蚀官府,控制官府。
李朝生当然知道商人控制官府的可怕,不过华夏自古就没有商人控制官府的的土壤,每个朝代都要重农抑商,商人的卑贱已经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华夏人永远是官比商大,几乎没有例外,不过资本的无序扩张必须看管,于是蓝田县的商业监察室出现了,他们会检查商人是否通过行贿的方法得到好处,如果得到好处了,会全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商人判刑,被腐蚀的官员判刑,永不录用。
李朝生认为蓝田县的商业正在发展阶段,这时候决定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怕资本主义萌芽升起,就废除商业,那是不对的。
相反在发现问题之后,不是拒绝解决问题,而是下大力气把问题找出来,设计法律,进行监管,这样李朝生不敢保证绝对无人贪腐,可是却绝对没有人敢明着贪腐。
更不会向大明王朝那般,很多贪腐都放在明面上,所有人都没有认为不妥的,而立了相关法律以及机构,这些人在贪腐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也许会忍不住伸手,但是心安理得,那是不可能的。
李朝生就要让他们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如此才能正常的运转整个官府。
商业要发展,纪律要抓,百姓民生要抓,科技要进步……
这些都是蓝田县不断进步的方向,很多人以为蓝田县能有今天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这不对,因为地瓜,土豆,早已经被传到了陕西各地,可是当地官员推行不起来。
有的地方甚至没人种地了,这已经不是粮食种子能够救援的了,这需要制度的完善,需要人心的开化。
就比如现在蓝田县,地瓜,玉米,土豆,的种植已经达到了一半的耕地,另一半种传统作物,麦子,高粱。
而地瓜,玉米,土豆,这些除了土豆是因为口感太好,老百姓那拿着当菜,地瓜与玉米,蓝田人吃的已经不是很多了,其中大部分都被蓝田县高价卖给了粮商,被粮商卖给了天下人。
就连对面的贼寇中都有不少是吃着蓝田地瓜的。
李朝生还听说,有人甚至把地瓜卖给了皇宫,咱们的那位崇祯皇帝吃过之后,称赞美味,便问低下太监,此物价几何?
咱们那位可爱的太监对崇祯道:“三两银子一斤。”
这吓得崇祯皇帝连忙不敢吃了,留了一半给周皇后,言说以后地瓜不能在吃了,还是吃馒头,米饭的好。
而真正的市场价格是地瓜三十文一斤,可是落在皇帝那里就长了上百倍,最后皇帝都不舍得吃一个地瓜,没办法,这就是皇帝,关在紫禁城内,他能知道什么民生疾苦。
崇祯这个皇帝,勤劳节俭,如果从这一点看,他做的比他的祖宗们大部分人都强,若是放在小门小户,也绝对是振兴家业之主,可是他偏偏是皇上,所以他这些优点几乎不被彰显。
相反他的一些做法,思维,让他变得很愚蠢,最后导致他的人生悲剧。
李朝生其实很同情崇祯,这个家伙人品不错,可惜能力不行,而当皇上的,人品这玩意儿最不值钱,也最没有用。
所以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因为几乎整个大明朝都在欺瞒他,他怎么可能跟天下人斗呢?
也正因为蓝田县的政策主张,所以李朝生的手下们对义军很不感冒,甚至认为他们比土匪都不如,土匪最起码还知道不能把村子里人杀光,杀光了下次来了,就没有东西抢了,可是义军不知道。
他们更像是搅屎棍,把明末这个大粪坑搅的更臭了。
不过这也是李朝生需要他们干的,因为他想要这个大明天下,所以他要顾忌名声,对粪坑里面有一些顽固的大粪不能下重手,否则会落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其实李朝生一早就想把地主土豪们抓起来,然后全部杀掉,土地一平分,天下太平,打土豪分田地,多爽。
可是慢慢的李朝生觉得自己不能那么做,因为这个时代的民智没有开化,老百姓啥也不知道,老百姓得到的消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地主豪绅们传递给他们的,自己这边打土豪分田地,隔壁县城就能传,李朝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来了之后,有女儿的全给你们祸祸了,种地的全把你们秧苗拔了,而且李朝生好吃人的心肝,来了之后,拿你们心肝佐酒。
再编几个似是而非的故事,比如李朝生看上了村口王家大闺女了,可是人家大闺女已经许配人家,就在王家大闺女洞房的时候,李朝生带人抓了新郎,当着新郎的面,办了王家大闺女,王家大闺女不堪受辱上吊自杀。
新郎一家被残杀,房子都被烧了,王家不忿前去鸣冤,李朝生连王家老太太都没放过,当着王家爷们又给办了,办完之后又杀了人全家……
别觉得这么说胡扯,这东西三人成虎,没见过李朝生的百姓,谁知道李朝生真正模样啥样,还不是地主豪绅咋说咋是,而且很多人愿意相信李朝生就是这样的。
这心理就很玄妙了,所以李朝生不能得罪死豪绅们,因为李朝生不玩命的折腾豪绅,豪绅也没有勇气玩命糟蹋李朝生的名声,因为如果有一天李朝生打进了他们县里呢?
难道就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吗?
所以这玩意儿,就是一种默契,李朝生不打土豪分田地,让他们祖辈财产一夜之间全没了,他们也不会往死里说李朝生,说蓝田的坏话,彼此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而现在蓝田县的地主豪绅们的生活,各地的土豪都看着,其实不坏,所以蓝田县的界碑往外移动,很少有地方坚决抵抗,当然也不是没有,比如大荔县。
不过现在不是问题了,那些顽固的不开化的地主豪绅,都被可爱的罗汝才与黑煞神清除掉了,这就非常开心了。
这也是李朝生一直觉得义军存在的必要性,有些事情,咱们不能做,义军做了就显得很自然有没有。
“这大明天还真的不能少了这些搅屎棍。”
李朝生如此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