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细究起来,也是英国使臣倒霉。
寻常来说,服用阿芙蓉头几日状态都不错,并不会抽死人。
阿芙蓉在李大人与张大人处出了意外,却是因为英国使臣为了让他们把更多的朝臣拉下水,又给了他们不少阿芙蓉,以此作为诱饵。
谁承想,在乾隆的干预之下,即便是对阿芙蓉有些许心动的其他官员们都按捺住了性子拒绝了此物,最终,李大人与张大人手上的阿芙蓉一份也没能送出去。
他们一心想要向其他朝臣证明阿芙蓉的功效,于是,吸食了过量的阿芙蓉。昼也吸,夜也吸,毫无节制,这两位大人本就年老体衰身患有疾,自然就受不住了。最终,一死一病,也在情理之中。
真正难受的,是英国使臣。
这次来到大清,本是为了与大清建立友好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好的贸易环境而来的。
可如今,英国使臣极力想要推销给大清的新型货物阿芙蓉抽死了人,大清与英国使臣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阿芙蓉这等毒物竟害死了一名朝廷命官,还害得另一名朝廷命官卧病在床,不知使臣将这样的毒物带来我大清,究竟是何居心?先前使臣还千方百计想要让我们皇上松口同意将阿芙蓉也列为交易物之一,莫非使臣是受了英王的命令,来谋害我大清的官员和百姓?”
这指控不可谓不重,英国使臣自然不可能应下。乔治三世对远东市场很是看重,他若是把这次的出访给搞砸了,他的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使臣一口咬死阿芙蓉是灵丹妙药,英国也有一些贵族老爷们在用,从来没有听说吃死过人,明里暗里示意这两名大清臣子之死另有蹊跷。害怕乾隆的人会对自己动用私刑,屈打成招,英国使臣还不断提及英王以及大清的舰队,请“英明睿智”的大清皇帝不要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选择。
英国使臣的这种话语听在乾隆的耳中,便是赤-果-果的威胁,引起了乾隆的愤怒。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被人抓住了,反而警告主人家不要轻举妄动,这是什么道理,难不成这英国使臣当真以为乾隆和大清怕了英国不成?
原本乾隆是打算让英国使臣好生跟他认个错,在贸易往来上,作为错误方的英国退一步,让个利,且日后永远不得再提向大清售卖阿芙蓉之事,这事儿就可以这么揭过了。
毕竟,英方如今实力不俗,大清在海军发展方面到底晚了些,当真与英方硬碰硬,虽说不是没有胜算,但终归落不着什么好处。
但英国使臣既然都这样说了,乾隆反而不能这么痛快的把他给放出来,否则,只怕底下人都要以为他怕了英吉利了。
原本被投入牢狱之中的英国使臣还优哉游哉,觉得自家国王陛下很快便会想法子把自己给救出来。
谁知,没几日,美洲发生暴动。
自从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带陆续建立十三个殖民地后,起初,美洲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还能够和平共处,最初抵达美洲的那批英国人对本国也还有一份香火情。但后来,随着美洲迅速的发展,出生在美洲土地上的二代、三代英裔美洲人对英国的感情日益淡薄,英国却仍然将美洲当成其钱袋子,破坏美洲的利益为本国供应鲜血,这自然引发了美洲人的不满。
英国虽是七年战争之中实力保存最好的欧洲国家,但七年战争到底也消耗了英国的底子,损了英国的钱袋子。为了尽快从战争带来的经济低迷之中走出,英国选择将这危机转嫁给海外殖民地。
为此,英国议会先后出台了《印花税法》与《唐森德税法》,由于这两个税法带着强烈的剥削意味,前者规定“殖民地的一切商业文件和合法证书、执照、报刊、杂志、广告,均须贴上印花,伪造印花者处死刑”,印花税额又很高①,后者规定“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②,且更过分的是,后者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③。
对于这两项条款,美洲人自然无法接受,经过强烈的冲突与抗争之后,英方不得不废黜了这两项税法。
但英国为了显示其对美洲的控制权,也为了最初的目的——转嫁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择保留茶税。
在茶税的保驾护航之下,萧条不振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茶叶贩卖到美洲境内之时,可以只被收取极少的关税,反观美洲本地种植茶叶的商贩,则要被征收高额茶税,因此,东印度公司得以凭着便宜的价格将茶叶售出,让不少美洲本地种植茶叶的商贩们破产④。
对于这种情况,美洲人自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只要茶税法仍然存在,英国对他们的统治和奴役也就一日存在,有了前两回反抗经验的他们这一回仍然选择了反抗。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抗议者在波士顿街头被枪击。
不久之后,浩浩荡荡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了。
主导者们伪装成印第安人悄悄潜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箱茶叶倾倒入波士顿湾⑤。
随着积压在东印度公司仓库中已久的罪恶的茶叶沉入大海,主导者们竞相庆祝,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英王乔治三世几乎要被气疯了。
乔治三世自认对美洲人已经够仁慈了,原本要向他们征收印多项税收,可因着这些人的抗议,都已经取消了,如今只不过保留了一项茶税权,这些该死的美洲人还不愿意接受,实在是太不识好歹了!
乔治三世自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既然这些人还是不肯接受,明摆着不把他放在心上,那就开战吧。他得让美洲人明白,谁才是他们的主子,他们该对他的仁慈感恩戴德,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挑衅他的威仪!
等这次打赢了这场战争,他不仅要向美洲征收茶叶税,还要把之前被废黜的其他税也补回来!
赢得了七年战争,使得乔治三世逐渐变得傲慢起来。
更何况,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过殖民地反抗宗主国成功的先例,因此,乔治三世并没有考虑过英国会输给美洲的可能性。
只是,接下来数年之中必然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美洲上的英方,是无法在这档口承受与远东帝国闹崩的风险了。
当大清诘问的信件被送到乔治三世的案头上时,乔治三世虽对大清方面所说的话不大相信,不觉得是阿芙蓉害死了大清的官员,但英方为了不与大清交恶,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乔治三世同意了乾隆和大清方面的要求,同意永不向大清兜售阿芙蓉,并且在五年之内,对于大清运送到英国的货物在关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但他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希望大清皇帝能够同意让英方参与本次“英国使臣用阿芙蓉害死大清官员”的调查之中。如果最终经过双方证实确有此事,那么英国给予大清的关税优惠额度将会延长。
……
乾隆在收到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时,已是几个月之后。
那被关押在牢狱中的英国使臣也从最初的有恃无恐,到现在开始变得游移不定起来。
若说在平时,他能够肯定,英王和英国议会一定会为了自己而尽力与大清周旋,毕竟,作为本国使臣,他代表的是一国脸面,他在大清成了阶下囚,难道英王与英国议会面上就有光么?
可英国使臣此时已经通过皇家报刊得知了发生在美洲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当然,负责看守这名英国使臣的狱卒们可没那么好心,日日为英国使臣送皇家报刊,他们只是看不惯英国使臣这副大爷样儿,想要搓一搓他的锐气,这才特意将英国与美洲的矛盾挑明了摆在他的面前,并告诉他,还是别指望英王了,接下来的数年中,英王怕是顾不上他了,老老实实向大清的皇上陛下服软才是正经。
英国使臣知道,看守者所说的话是真的。
如果在美洲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恶性挑衅事件,英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然会与美洲开战。哪怕英国再强,也不能同时与大洋彼岸的两个庞然大物开战,那么拉拢安抚大清,就成了必然之事。
一个闹不好,他就会成为弃子,一想到这,英国使臣便不寒而栗。
他对负责看守他的人说:“我要见皇帝陛下,我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他决定用一些听起来很重要,实际上不大重要的情报,来换取自己活命的机会。这样一来,万一乔治三世陛下放弃了他,他也不至于直接被看他不爽很久的大清皇帝陛下给宰了。
……
“这些都是他亲口供述的?”乾隆问。
“千真万确,不敢欺瞒皇上。”
“哼,看他那副骄傲样,还以为是块硬骨头呢,没想到不过是给他施加了一些压力,他便给朕带来了惊喜。他看起来对英吉利颇为忠诚,不大可能将重要的情报告知朕。不过,哪怕他告诉朕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让底下的人去探查一番吧。”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