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闷木头
等她爸妈回来,宝琳就把今天中午发生的事,跟他们说了。
苏红英跟王建党那是完全没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这老太太气性大,三不五时的生气,不理人,那是常事,完全不用理会,反正过一段时间,这老太太的气就自己消了。
看她爸妈是这个态度,宝琳就更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晚上,宝琳随着她爸去地里捉黄鳝,这时候的黄鳝已经很是肥美了,虽然这东西有泥腥味,可那也是肉啊!
这会子都是粗粮加野菜混着吃的,哪还能挑挑拣拣,更何况,黄鳝这东西加点酸菜和剁辣椒一起炖,照样美滋滋。
哦,对了,还有青蛙,这东西也很好吃,至少比黄鳝这东西好吃。
上河村的水田每年都要种两季水稻,现在地里面的青蛙还不少。
父女俩一人一个手电筒,走在田间小径上,耳边尽是蝉鸣蛙叫之声,土腥味与稻香味交织,一种独特的味道萦绕在鼻尖,这是独属于她的乡愁。
突然,宝琳拉住了王建党,指了指被她用手电筒照住的青蛙。
王建党看了一眼,明白了,速度很快,但是基本上没什么声响传出,只见他飞快的伸出一只手,准确无误的捏住了那只大青蛙。
“这青蛙够大,得有二两了,那么大一只在我眼皮子底下,我竟然没看到,宝琳,看来还是你这个年轻人的眼睛厉害。”王建党把青蛙放到与他手相捆的布袋子里,然后,扎紧口子。
这个布袋子还是苏红英用家里破烂的麻布袋子改装的,整整两层,虽然带着补丁,可并没有哪只青蛙或者是哪条黄鳝能从那布袋子里面逃出去。
他们两人出来也快半个小时了,收获并不是很多,除开刚刚王建党捉的那只青蛙,布袋子里面只有一条小黄鳝和一只大青蛙,是真不多。
现在田里面很少用农药的,当然,不是村民不想,而是没有,这也就导致田里面的虫子那是相当多,虫子多,青蛙鳝鱼这些就少不了,这都是能形成共生关系的。
“我就这一只,之前那只青蛙和黄鳝不都是你看到捉到的吗?”宝琳可不会被她爸说几句好话,就飘飘然了。
在田里面捉东西,她爸才是真正的行家,她这种,顶多算是半吊子,凑运气的那种,唯一一个能拿出来说的点,也许就是眼力还行了。
“哦,哈哈,也是啊!”
两人并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做过多的讨论,今天他们是来捉东西的,不是来谈天说地的,这地方虫子那么多,真要谈心,一家人坐院子里,一边说话一边赏月不好吗?
再说,人声是会惊醒那些十分警惕的小家伙的,今天才捉这么点,回去不好交差啊!还得继续加油努力。
又过了十几分钟,父女俩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光束,那也是手电筒发出来的,比他们父女俩手中拿着的要亮很多。
很显然,这是碰到同村的村民了,他们自然要过去打个招呼的。
王建党在前,宝琳在后,两人朝着有光的地方走去,对面的人站在原地顿了一会儿,最后,也朝着拿手电筒的人走去。
还是那句话,一个村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打声招呼说不过去。
等走到近前,王建党惊讶了一瞬,因为对面的人并不是上河村的村民,而是之前来上河村的三个知青。
只见他们一人拿着一个手电筒,那手电筒发出来的光很亮,看样子,那手电筒应该比他们拿着的那个要贵很多。
走在中间的那个人手里提着袋子,一看就给人一种沉甸甸感觉的,里面应该装了不少东西。
“是你们啊!怎么样,收获还行吗?”王建党记不得三个人的名字了,叫知青又不好,索性就略过这个,直接打招呼问候了。
“叔,我们今天运气还行,捉到了不少的青蛙。”站最前面的乔建笑着答道,他是三个人里面跟村民交集最多的。
这时候,站中间的文昌提着的袋子里面,也适时的传来几声蛙叫,给他打着配合。
“我看看。”王建党跟往常一样,十分好奇的看了他们的袋子。
与此同时,他还把自个的袋子打开,展示给三人看:“我今天运气就没你们那么好了,才五只青蛙,一条黄鳝,连你们的一半都没有。”
以往跟村里人遇到了,也是这么干的,就喜欢查看对方的袋子,看谁的收获更多一些,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比较吧!
看过后,双方没有过多寒暄,各自分开了,现在的蚊子虽然少了,可稻田里的小飞虫还是很烦人的,一不小心就进耳朵或者是眼睛里去了,有时候跟人好好的说着话,这种小虫子也会往嘴巴里钻,烦人的很。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宝琳这个闷木头并没有开口,就直愣愣的杵在那里。
没错,宝琳在上河村大娘们口中的绰号就是闷木头。
宝琳刚知道这个绰号的时候,还别扭过一段时间,后面倒也慢慢适应接受了,木头就木头吧!
接下来,父女俩挑了一条刚刚那三人没走过的路,继续找青蛙黄鳝。
等他们回到家,时间已经不早了,苏红英等着等着,直接撑着手肘在桌子上睡着了。
宝琳他们回来时候,发出的声音还是把她吵醒了,因为王建党他们父女俩还没回来,她睡觉并没有睡的很安稳,一点点的动静足以把她惊醒。
“回来了,我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苏红英的手随意的在嘴角的位置擦了擦,随后又若无其事的放下了。
王建党主动过来,把袋子放她面前,打开给她看里面的东西。
宝琳则是打开手电筒,照着里面的青蛙黄鳝。
自从他们与那三个知青分开后,就彻底转运了,走的那条小路青蛙那叫一个多,虽然黄鳝没看到啥,但青蛙多就行,这东西更好吃。
苏红英看着袋子里面的东西那叫一个欢喜,这够吃两三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