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仁和方大人一起出去的,方大人道:“今日谢谢周大人。”
周书仁,“是太子要过来。”
方大人笑着,“大人这边请。”
周书仁挺喜欢和方大人打交道的,很快就转了一圈,周书仁对工部有了了解,工部的官员不多,一部分出差去江南,一部分跟着三皇子规划。
周书仁回去的时候,太子已经翻看了好几本账簿,这是没用心看,却也心里有了数。
周书仁也没多说,他今日已经进言过,说多不好,慢慢来不着急。
周府,竹兰回家心里累得慌,这刚换了衣服,也没心思休息,让人去请邓秀才来,她要先打听打听吴家。
竹兰拿出自己整理的册子,上面都是京城的官员家中女眷,她的记性是不错,可真记不住所有。
邓秀才没到,董氏和赵氏一起来的,二人带了玉宜和玉蝶。
竹兰招着手,“快过来,让奶奶看看。”
两个小姑娘,玉蝶被赵氏养得很好,不像以前消瘦,长了不少肉,颜值虽然没随了赵氏,可也是个可爱的娃。
玉宜更不用说了,玉宜被董氏宝贝的不行,昌廉这个当爹的也很宠玉宜,小家伙喜欢笑,很招人喜欢。
竹兰注意到两个孙女带着项圈,“呦,这两个小家伙的项圈一样的。”
赵氏笑着,“我和弟妹去首饰铺子难得看到一样的,正好两个小家伙带合适,就买了。”
竹兰看着两个小家伙手拉手,笑的开心,“这两个丫头,不知道的以为是双胞胎呢!”
董氏道:“她们两个年龄相近,又与玉霜玉露岁数差的大,这两个好的跟一个人似的,还想晚上一起睡呢!”
竹兰见两个小家伙出去玩,问两个儿媳妇,“你们一起来,可是有事?”
她在家的时候,几个儿媳妇每日也会来坐坐,可真不会在她去参加应酬的日子过来。
董氏有点不好意思,“娘,您又要当奶奶了。”
竹兰听了高兴,“我就说,子女是缘分,你看这不就来了。”
董氏心里也后怕,幸亏没吃求子要,“是,儿媳妇以前不懂,让娘操心了。”
竹兰笑着,“现在有了你也宽宽心,儿子也好,女儿也好,都是命里有的,可不许瞎想。”
这四个儿媳妇,只有三房没儿子,董氏的压力大。
董氏还是想要儿子,现在女儿有了,再来个儿子,儿女双全才好,知道婆婆是为了她宽心,她心里感激婆婆,自家的婆婆从不给她压力,这怀孕就更感性了,眼睛微红,“儿媳一定是上辈子修了福才给娘当儿媳妇,下辈子,还给娘当儿媳妇。”
竹兰失笑,“这么看来,下辈子,我可要多生儿子,否则真不够分的。”
董氏以前就说过,李氏后来也说过,好像几个儿媳妇都说过。
赵氏和董氏都笑了,赵氏道:“娘,儿媳整理还相公带回来的皮子,特意选出好的给小姑子添妆,相公让儿媳跟您说一声,一会送过来。”
竹兰道:“好,一会交给宋婆子就好。”
昌义买了不少的皮子,最好的几块,皮子到家就送到主院,她挺喜欢的,已经交给针线房做冬衣。
竹兰想了想道:“今年进京,日后参加的宴席也不同,你们也多做一些衣服,这皮子娘出了。”
董氏和赵氏对视一眼,她们最清楚婆婆喜欢攒东西,婆婆手里的好东西多,二人欢喜的道:“谢谢娘。”
竹兰又与赵氏提了,“你也别为玉霜的亲事着急,我这里看着呢!”
赵氏道:“娘,儿媳妇现在不急了,只是儿媳有些担心。”
竹兰想了想道:“今日在三皇子府,二皇子妃提了明腾,会分散一些对玉霜的注意力。”
董氏拧着眉头,“这明腾和明瑞差不了几岁。”
赵氏一听,的确是,头有些疼了。
竹兰道:“明瑞还小不急。”
这时邓秀才到了,赵氏和董氏带着孩子回去,竹兰说了查一查吴家。
邓秀才记在心里,竹兰随后道:“你再帮着看看京城的铺子有没有出售的。”
邓秀才心里算了一笔,这周大人娘子要给周小姐添多少嫁妆?不过,还是记在心里,“在下记下了。”
其实邓秀才还真猜错了,竹兰手里有银子了,她想多买一些铺子,并不是为了给雪晗陪嫁,而是想给周家添家底。
皇宫内,皇上看着秘信,张景宏倒是没让他失望,竟然骗得了对方信任,摸去了个据点,只可惜没钓到什么大鱼,送来的名单,官职倒是不高,但是在的位置都还挺重要。
皇上烧了是秘信,老四这才到江淮,横冲直撞的,倒也是办法,只是效果甚微,想到太子与周书仁的谈话,他要幕后人,拿起笔写了信。
皇上信很快写好让人送走,又拿起老二写的折子,扫了一眼丢开,这一次办差,老二收了不少银子,这银子还是吐出来的好。
晚上,周书仁刚到家,竹兰对周书仁道:“宁国公府来信,想重新走一遍三书六礼。”
周书仁,“容川认回去有些日子了,宁国公府没上门,我就猜到是这个结果,这些日子应该是准备聘礼呢!”
竹兰伸手递过衣服,“你说明日会是谁跟着媒人上门?”
周书仁道:“明日就知道了。”
竹兰是高兴重新走一遍的,她不为了聘礼,而是为闺女和容川高兴。
周书仁道:“这次的聘礼一定贵重,聘礼也是雪晗的嫁妆,我也估算了下,加上这次的聘礼,雪晗的嫁妆不用再添了。”
竹兰,“你不说,我也不会多添了,我打听了皇子妃的嫁妆,雪晗的嫁妆可以了。”
以前少珍贵的古董等摆件,宁国公府都给补齐了,再多添就过了。
周书仁,“老大和昌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家,别说,当爹当的,以前不会在意,这次离开,我心里还挺惦记的。”
竹兰失笑,“前一阵子你忙,我可没听你提起过,可样子,你跟着太子的日子,还是比较清闲的。”
周书仁也笑了,“所以我的精神头才这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