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这时代的老人,总是畏惧大海中的风险,就连前往倭国,也不免提心吊胆。
殊不知,没开海禁之前,大明的走私商船就经常前往长崎、琉球一带,甚至还在当地建立了一些商铺货栈。
戚继光胸有成竹地安慰道:“英国公但请放心,我已经带队跑了三趟长崎,咱们的鱼罐头在那边卖很好,据点早在两年前就建立起来了!岛津家对我大明还算恭敬,补给、休整完全没问题。”
正德四年六月中旬,新一版的大明时报突然开始大篇幅宣传遥远的美洲。
这报纸创刊已经三年多,最初不过是在京城发行,仅仅几万份销量,还是亏本运作。
如今随着全国水泥干道、支线的逐一竣工,交通变得发达快捷起来。南来北往,东走西行,时间和耗费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二。
大明有眼光的商贾、文人很多,尽管朝廷对报纸这种喉舌管控很严,这几年也陆陆续续在各地开办了诸如日报、商报、生活报等等四五十家。
但论规模,谁也赶不上直接有小皇帝指导和掌控的大明时报。每天一版,发行量已经破百万了,几乎覆盖全国。哪怕其他地方因为路途远近有所延迟,可依然挡不住老百姓的欢迎。
没办法,哪家报纸的记者有锦衣卫提供的消息准确、及时?
两个铜板买一份八开的报纸,如今的印刷和人工以及稿费支出,报社肯定赚不了多少钱。
但挡不住广告多呀,起码大大小小的皇家企业就是广告资金的主要来源。
要不是看到大明时报日进斗金,全国能有几十家跟风的么?
京城的各家茶楼,每日读报解析是必备项目,你家的说书先生掰扯的不好,连来喝茶的人都没有。
“周大叔,给,今天的时报!”
分管东琉璃厂这一片儿的小报童,一大早就脆生生地喊道。
周谷子是京营的退役老兵,下来之后跟几个老哥们合伙开了这家不大的茶楼——茗香居。
他这人,别的好处没有,就是特能侃,所以说书先生也兼职了,生意还相当不错,都是街坊邻居给面子。
“大生啊,给,三个铜板,多一个,还是奖你的!”
小报童喜滋滋的收了钱,感激的做了个揖:“谢谢周大叔,我送别家去了!”
老周乐呵呵地道:“快去吧,记得上学别迟到啊,皇上办这学堂不容易,要珍惜!”
小报童卖一百份报纸才得一个铜板,可每次周大叔都特别奖励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