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利益
雾族都是唯结果论,也从来只有一个声音。
道哥有千千万万个子体,其实就只有一个意志。而在遇到楚君归之前,众多的雾族实际上都是以道哥的意志为最高意志。智者和道哥被楚君归收服之后也都是绝对服从命令,只有开天偶尔会有些小动作。
雾族对于战争的思路和徐冰颜很相似,所以智者对徐冰颜评价很高。
小公主最近动作频频,楚君归既感觉欣慰又觉得有些古怪,事实上双方现在就是站在对立面上,只不过不在一个战场上,还没有碰面而已。这是注定的命运,楚君归不可能背弃王朝,海瑟薇也不可能放弃联邦,双方现在就只能是默契地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处战场。
面对死局,楚君归只能暂时抛在一边,专心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他打开生产系统,看了看目前舰队的状况。
现在光年在建的主力舰就有6艘,能够短时间内投入战斗的有三艘,在建的重巡已经有8艘,轻巡15艘,驱逐舰20艘。现在光年船坞里的战舰数量已经相当于王朝的一支一线舰队,纸面战力稍差一些,但是真实战力还在联邦王朝之上。原因很简单,用智者的话说,人类的战斗意志根本无法跟雾族相比。
不过这些星舰已经是光年的极限,再多的话,原材料倒是勉强跟得上,可是舰载设备已经没有了,就连从俘虏的共同体星舰上拆下来的设备也没有了。现在绝大多数的设备光年还不能生产,前期在联邦设立的供应链和采购的大部分设备都被联邦扣押,也没有拿回的可能。这是楚君归最初没有预料到的,他没想到徐冰颜会死得这么快,也没想到在关键时刻,亨利和一众光年的管理层连最后一批货都扣下不发。不过这些对光年虽然有影响,但并不致命,智者已经在设计不需要那么多设备的第二代星舰了。
新一代的星舰完全是为雾族子体量身订制,特别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耐毁性,只要舰体损坏程度不超过50%就还能战斗。这一代星舰大量使用了全封装的雾族子体,以此来代替原本的设备,所以最终所需设备还不到正常人类星舰的十分之一。道哥的子体被封装后存活时间就会大幅缩短,寿命只剩下一年。但这些星舰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血战到底,根本就没想过能生存一年以上。楚君归也不觉得这是问题,子体死就死了,死了之后道哥还能分裂出新的。
为了加快行程战力的时间,楚君归第一批先造的全是驱逐舰。按照人类的标准,这些驱逐舰就跟钢坯差不多,说是半成品都算给面子了。说不好听点,它就相当于一个浮动的炮台,套上装甲壳给点动力,在塞几头子体当控制器,然后就完了。这种东西造起来自然速度飞快,1000年前的人类造起来都是一样的快,唯一的难点就是封装的子体而已。
就在光年闷头造舰之时,一则消息送到了楚君归面前。
“所以说,他们还是出兵了?”楚君归颇为无语。
“是的,而且是联邦和共同体一起组成的混合舰队。”智者回答。
“舰队的情报呢,有吗?”
“只知道至少是一支满编的正规舰队,并且携带了行星陆战队,具体数量和舰型未知。”
楚君归皱眉问:“王朝那边也没有情报吗?”
“已经和王朝的渠道联系过,他们也没有情报。”
楚君归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不可能!这么大规模的舰队调动,还是两个大国的混合舰队,绝不可能密不透风,至少数量舰型这类的基本情报应该有。王朝那边不给,看来是不愿意给我们啊!这么说,还有人打算看我们吃个大亏。”
王朝联邦共同体,三大势力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都把对方渗透得跟个筛子似的,这类普通情报肯定会有。不过间谍情报系统并没有掌握在博士一方手里,相反这些人和博士为代表的军工综合体相当的不对付,在这关键时刻扣下情报不给,就很清楚地代表了他们的立场。
“不给就不给吧,以后再跟他们算账!”楚君归又看了一眼手头仅有的情报,说:“多派几只小型侦查星舰到星系周边巡逻。”
“是!”智者瞬间安排了方案,十几艘比护卫舰略小的星舰直接向星系外飞去。从接到命令到星舰出发,前后不到一秒。
楚君归把情报放到一边,从窗口望向下方的5号行星。行星表面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巨大的斑点,在轨道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个星系已经被发现上千年了,并入王朝领土也超过三百年。几百年来都没有什么人对这里感兴趣,王朝也从来都没有开发计划。毕竟最初的探测结果显示,这里荒芜贫瘠、完全没有居住可能,也没有开发价值。河系中类似的星系足有几十亿个,根本无人问津。
现在光年把这里开发出来了,形成了成型的产业和巨大的产能,就有人动心思了。否则在双方还在全面战争的现在,怎么会把一支正规舰队派到这么个偏僻的星域来?
而王朝,楚君归从来没有抱有过希望。前段时间是纵贯线打得如火如荼,王朝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前线,这段时间则是自顾不暇,也没有余力来管光年。否则的话,按照楚君归的估计,恐怕纵贯线彻底胜利之时,就是王朝舰队兵临城下之日。
博士虽然有着超然的地位,但毕竟只是一个人,在王朝中的话语权也很有限。如果不是光年发展的够快够强,或许在第四舰队到来时就已经被终结了。
贪婪是原罪。楚君归忽然想起这句话。
霜狼级代表的利益太大了,已经入了很多人的法眼。无论在联邦还是王朝,拿到了霜狼级的全部技术和生产设施,立刻就是一个新的比林德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