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年10月18日,汉洲,大兴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永昌县(今澳洲黄金海岸)
高喜全种植完一陇土豆,然后艰难地直起腰来,放下铁锹,挥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二十余天的时间,靠着村里租来的耕牛、骡马,先后栽了五亩多土豆,十几亩小麦,终于就要结束忙碌的春耕。
虽然身体极为疲惫,但看着田地里陆续生发的幼苗,高喜全内心是极为充实而又欣慰的。脑海里不由开始浮现出,自家婆娘的手里端着一碗香气诱人鲸肉炖土豆,而且还冒着热气,缓缓朝自己走来。两个孩子手里抓着松软的白面馒头,大口大口地使劲嚼着。
“当家的,喝口水,歇歇吧。”高喜全的媳妇高李氏挺着八个月大的孕肚,将水壶递给自己的丈夫。
“放糖了?”高喜全接过水壶,刚喝了口,不由惊诧地看着自己的妻子。
“哎,放了点。”高李氏笑着点点头,“你干活重,喝点糖水补一补。”
“俺喝白开水就行,以后莫要放糖了。”高喜全嘴里说着,却不由自主地灌了一大口,“屋里卖的红糖,可是为你补身体的。”
高李氏只是笑笑,乡里的接生女郎中可说了,孕妇可不能多吃糖,但自家的丈夫却是一个疼人的男人,想着糖水可以补充气血,硬是花了几角钱,买了一些放在屋里。
记得小时候,见到村里的那些妇人在怀孕生小孩时,哪有什么糖水可吃,甚至连鱼呀、肉呀、鸡蛋什么的都没有。而如今,屋里养着十几只鸡鸭,时有禽蛋可吃。并且,每隔旬日乡里赶场时,花个几角钱,还能买上好大一块鲸肉,足以吃用许多天。
这在汉洲的日子,与曾经的大明相比,可不就是天堂一般,吃饱穿暖,有田地,有屋宅。即使遇到去年那般大旱时节,也不会饿肚子。可惜了自己半途死在海上的母亲,不能跟着一起享福。
“当家的,你说这下半年旱情能减轻一点吗?这小麦若是出了苗,缺了熵情,到了明年可又没多少收成。”高李氏抬头看了看红艳艳的日头,不由皱眉说道。
“俺哪晓得老天爷的事!”高喜全将水壶递给身后刚满两岁的小儿子,看着他喝得眉开眼笑,脸上也露出一丝温馨,“大不了,俺们继续吃土豆,喝玉米粥,啃玉米馒头,也能将肚子湖弄饱。说不定,到时候官家还要继续给俺们发救济粮。”
以大兴府所处的温暖湿润环境及数年的土地改良,整个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大范围地种植小麦、棉花、蔗糖等农作物,而最初开拓时期大量栽种的土豆、高粱、玉米等粗粮作物已然逐步减少。但随着去年汉洲东部的旱情蔓延和扩展,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或者绝收,使得整个地区粮食供应骤然紧张起来。
因而,整个汉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事官员便积极组织农民大范围栽种土豆等耐旱且高产作物,以应对突然面临的粮食供应问题。
土豆的驯化是8000年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先民完成的,印第安人还驯化了其他诸如玉米、红薯、木薯、花生、西红柿等食物。不过,对南美洲居民而言,安第斯山脉高寒贫瘠,土豆的重要性超过了玉米。15世纪末,即西班牙征服南美洲之前,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上的印加文明人口达到了1000万,其人口密度超过同一时期的欧洲。可以说,土豆养活了南美洲大量的人口,是印加文明繁荣的根基所在。
西班牙人到达南美洲大陆后,在南美发现了土豆这种植物,将土豆育种和果实带回旧大陆,由此土豆开启了全球传播之旅。
土豆虽然在16世纪初就引入欧洲,但是主要生长在达官贵人的花园里,长期以来不怎么不被人们青睐,只有特别贫困的家庭才以土豆为食。
土豆直到18世纪中期,种植规模才加快推进,是在爱尔兰地区开始自发性的传播。爱尔兰人之所以广泛种植土豆,是因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肥沃的土地被英国人占有,贫瘠的土地留给了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只能选择种植易存活、产量高的土豆湖口。土豆为爱尔兰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人口从18世纪中期的150万,爆增至19世纪40年代的800多万人,有5倍之多。
在16世纪,随着欧洲人到达中国以后不久,土豆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不过这种传播是自发性的,种植面积虽然在扩大,但是速度不快,直到后来清朝时期,才慢慢开始主粮化。
而土豆在汉洲,一直都在农业种植作物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和小麦、玉米、稻米并列成为国内四大主粮。在应对去年因旱情而暂时造成的粮食短缺境况下,靠着临时补种的大量土豆,加上沿海日渐扩大的渔业捕捞,基本上让汉洲民众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饿肚子现象。
眼见着上半年的旱情依旧没有缓解,为了确保民众的口粮供应,除了增大粮食进口力度,整个汉洲本土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土豆的播种面积。同时,许多新增的的移民点开辟计划几乎被全部叫停,各地分配到来的移民全部投入到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当中。
对于饥荒,每个来到汉洲的移民都是深有体会,并心有余季的。在纷乱的大明境内,除了无数百姓直接死于清虏屠刀之下外,更多的人则是死于战乱所造成的饥饿、瘟疫。
战乱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还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秩序,由此而造成更为可怕的饥荒,进而引起严重的人口危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粮食歉收后的一年里,死亡人数是正常年份情况下的2到4倍。此外,在正常年份里,三分之二的死亡人口是儿童和老人。而在战乱和饥荒年景里,超过一半的死亡人口是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口。
换句话说,生存危机破坏了劳动力和家庭结构,不利于人口的繁衍。在饥荒时期,妇女怀孕的情况,也会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一半。生育力的突然下降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一些人的伴侣死亡,一些人不具有生育能力,一些人在绝望中堕了胎。
还有一种可能是,从饥荒中幸免于难的妇女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严重缺乏营养,以至于她们在短时间内没有月经,无法排卵。
另外,即使处在绝望的饥饿中,人们实际上也很少被饿死。更多的情况是,他们的身体太过虚弱,难以抵抗诸如流感或痢疾等一般疾病。
在整个十七世纪,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人口几乎都处在急剧下降的过程。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东方发生的明清易代和大规模的屠杀,都使得数百上千万人死去。即使未发生战争的其他地区,因为粮食的贵乏,或者疾病、瘟疫的频发,人口也是增长极为有限。
但在汉洲大陆,随着十余年的开发和建设,加之移民不断输入,使得这块古老的大陆人口规模开始快速地增长。
在这个时期,由于医疗、卫生,以及食物营养等条件的限制,人口增长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新生儿会在一年内死去,即使侥幸成活到一年,他们中的一半也会在成年前夭折。因而,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几乎每对夫妇平均生养四到五个孩子。
汉洲自建基立业起,虽然经历过几次对外战争,但都未大范围的波及到本土,基本上保持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再加之政府也未过多“苛政残民”的举措,反而有诸多惠民利农政策和措施,使得整个汉洲本土农业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食物供应稳定提升,汉洲本土和几个海外领地陆续开始出现生育高峰。三年前,新生儿超过两万,去年达两万四千,到了今年,可能会接近三万。一旦结了婚,大部分夫妇都会在婚后头一年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然后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就生下更多的子女。因而,在汉洲本土的许多居民点和城镇,就会看到许多妇人要么正在哄孩子,要么正在喂他们吃奶(哺乳期内母亲们一般不会再怀上另一个孩子,这短时间一般为6到18个月)。
在汉洲许多地区,无论是当地政府组织倡导,还是居民自发,村镇乡屯里会有许多专门为三四岁以下的孩子建立的托儿服务,一般会有孩童家长缴纳一些托儿费或者提供部分食物,由一些正在怀孕或者处于哺乳期的妇人轮流帮着看管孩童。这些举措,也为许多家庭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部分母亲毫无后顾之忧地怀上下一个孩子。
就在高喜全等一众农户结束春耕活动,准备好好歇息几天时,从大兴府下来的农事官和农业专家却开始动员辖下各地农户,将各自所属份地中暂时处于休耕的田地里进行轮作芜菁或者苜蓿草,为各地乡镇和牧场里边牲畜提供过冬饲料。
之所以开始提倡轮作,淘汰了每隔两三年的休耕土地的做法,此举可以大大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农户在各地农事官员和吏员的指导下,开始在所属份地里种植芜青等饲料作物或苜蓿等特种草类,将其作为草地,从而供养更多的牲畜。芜青等作物是家畜过冬时节的绝佳饲料,此前由于这些作物的贵乏,汉洲东部的部分农场和牧场很难维持大量家畜。
另外轮作耕种的芜青的块根还可以熟食或用来泡酸菜,作为食用蔬菜,肥大肉质根供食用。芜青的根以及叶子都可食用。而且,芜青还可药用,花性味辛、苦,性平,无毒,具有耳聪明目、轻身的功效,加水煮汁服用,可以除腹内痞块积聚,服少许可治霍乱导致的胸腹胀闷。
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大头菜也是一种大众菜,产量高、品质优,荒年灾年的时候可以代替粮食,活人无数。但是明代以前,大头菜只能在北方生存,若在南方种植,大头就变成小头。
原大明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经过不断的耕作试验,选育良种,适应时令,改进栽培技术,终于成功让芜菁一路向南,在南方,小头终于长成大头,从此被人称为大头菜。
他所着《农政全书》中的《芜菁疏》就有详细说明。
此前十余年,汉洲本土可谓风调雨顺,无数的荒地经过数年的垦殖和积肥改良,所产粮食逐年提升,亩产虽然比不得大明数千年耕耘后的熟地,但凭借着广种薄收,还是让逐渐增多的汉洲民众不虞温饱。
因而,分得了土地的农户因为人力所限,往往会有三成以上的农田处于休耕状态。
但去年延续到目前的大范围旱灾,骤然让汉洲上下所有民众产生了恐慌的心理,担心大明那般持续十数年的各种灾情在汉洲大陆上演。因而,各级政府在增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外,还加大了对牲畜家禽饲养的支持力度。
过去那种比较粗放型的牲畜放养模式,虽然比较省力,但缺乏专用饲料的喂养,牲畜的生长和繁殖自然会变得有些缓慢,不利于种群的快速扩大。既如此,莫如将农户手里休耕状态的田地里轮作芜青或苜蓿等作物,不仅能为牲畜提供大量专用饲料,还能改善土地肥力。
轮作耕种带来的好处不止在于从休耕的土地上培育数量更多、品种更佳的牲畜这一条。将家畜融入常规农业生产,而不是单独养殖,可以生产更多的肥料,直接提升土地肥力,对于下一阶段的粮食种植大有裨益,耕地生产力由此得到有效提高。
简而言之,土地里一直生长着有用的东西,它的肥力不断提升,牲畜和谷物的产量都得以增加。
实行轮作倒茬,秋翻冬灌,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对整个汉洲农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