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大阵后方,大明天子的赤底团龙旗之下,朱济世正在观察太平天国的军阵,他已经看到约有三四万人的太平军马队离开战场,往东南而去,就知道是自己的近卫骑兵靠近了。
“皇帝陛下,太平军似乎采取守势了,杨秀清可能想等自己的骑兵击败您的近卫骑兵之后再发起进攻,我也建议您耐心等待近卫骑兵来援。”
老皮尔的建议传来,朱济世举起望远镜往东南方向望去,就看见天空中飘起漫天雪尘,渐渐远去。他不知道自己的近卫骑兵到了什么位置,骑兵决战会在哪里打响。不过有一点他敢肯定,那三四万捻匪马队肯定不是6000近卫骑兵的对手。那可是专打突击的重骑兵!一个旅是枪骑兵,另外两个旅是胸甲骑兵。全部由欧洲军官手把手严格训练,而且几乎所有的骑士(近卫骑兵没有普通士兵,全是军官)都是武秀才出身!这样的精锐满大明就是这6000,拉出去和英法的骑兵都有一拼,要是败给捻匪真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只要等到近卫骑兵赶到,杨秀清的近十万大军就没跑了。
“皇上,咱们锦衣近卫军可不是来观战的,请皇上下令进攻吧!”罗大纲也建议道。
朱济世又举起望远镜观察太平军的军阵,片刻之后摇头道:“再等一等,太平军的步兵严整,大炮数量也比我们多至少一倍,如果强攻就怕损失太重,还是等近卫骑兵过来吧。”
“皇上。太平军的炮虽多,但都是加农炮。没有榴弹炮,更没有开花弹,因而火力不如我军。而且他们的大炮多置于中央,两侧并没有部署火炮。属下建议抽调近卫轻骑兵团,近卫第五榴弹炮营。近卫第四步兵团、近卫第五步兵团攻击太平军左翼,同时再以主力压迫敌正面。”
朱济世沉吟片刻后摇摇头:“你想用斜线式战术吗?现在不行,没有近卫骑兵掩护,我们的部队在向太平军左翼运动过程中一定会被他们的马队冲击,单靠1000轻骑兵可挡不住他们。如果一定要进攻,还是规规矩矩从正面打吧。”他回头看了看老皮尔。
这个法**事专家知道朱大皇帝也有点想打,于是道:“陛下,或许可以让散兵从正面进攻。用贝色麦步枪在500码以外的距离上射击太平军的炮兵。”
用散兵射击炮兵的战术在欧洲极为常见,在眼下的中国,太平军也从恩格斯的《泰西兵略》里面学到了这一招,曾经用来对付八旗新军。不过太平军当时所用的是贝克步枪和普通铅弹,射速、射程远远比不上贝色麦步枪,因而只是起到骚扰清军炮兵的作用。而明军现在大量装备的贝色麦步枪,在理论上甚至可以将炮兵逐出第一线,变成一种支援性兵种。
这种贝色麦步枪类似于历史上的米涅步枪。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划时代的武器!由于采用了底部扩展弹,使得这种步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高达600码!肯定已经超过了12磅加农炮打出的霰弹的有效射程了。
朱济世考虑片刻道:“让轻骑兵掩护火箭炮营去轰击杨秀清的左翼马队,另外出动一个团用散兵战术去攻击杨秀清的炮兵。再把所有的磅榴弹炮集中到左翼。”
……
飘扬的太平天**旗下,东王杨秀清凝视着前方。大约2000名明军步兵排出密集的散兵线迎面而来,犹如一道灰色的潮水。
杨秀清对身边的李开芳道:“勇王,明军过来了,把各军的轻兵都集中起来,迎上去。再让左翼的马队去冲他们一下。”
李开芳没有多说什么,他是太平军最早的指挥洋枪队的将领,知道来的是明军的散兵,也知道明军的贝色麦步枪射程极远,他看了左翼一眼,忽然对杨秀清道:“明军的骑兵也出动了,正往咱们的左翼而去,他们的左翼空虚,东王可令右翼出击。”
杨秀清忙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战场,果然明军的马队正在往自己的左翼调动,而他们的左翼只剩下了步兵,没有了马队遮护,显得非常空虚。如果现在对他们的左翼发动进攻,或者有不小的赢面。
不过杨秀清却不认为这是朱济世的疏忽,朱济世的前阵只有大约万余步兵,其后阵至少还有上万步兵,完全可以加强左翼。但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其中一定有诈!
杨秀清思索片刻后终于摇摇头道:“还是在左翼和他们打吧,派一个洋枪军拉上20门大炮去增援苏天福的骑兵,看看能不能重创了明军的马队。”
……
战场正面,石达开上校指挥的近卫第二步兵团正用散兵线的阵形缓缓向前推进,这位年仅20岁的明军青年指挥官在去年的东北光复战争中并没有绽放出多少光芒,他所负责的海参崴一路无惊无险,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被调回应天加入了近卫军担任了一团之长。虽然只是平调,但是近卫军的团长无疑是通往更高级职位的捷径,考虑到石达开的年龄,将来必定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将星之一了。
对面的太平军一阵扰动,至少4000名手持洋枪的士兵也排出了类似的两道散兵线迎着石达开的近卫第二步兵团前进。指挥他们的同样是一位太平军的少年英雄陈玉成,看着暂时归自己指挥的数千精锐,陈玉成的感觉是没有任何对手能够阻挡自己的这支兵,即便是在之前的鸡黍镇防御战中打得太平军死伤枕籍的大明近卫军也不行。现在他们可没有壕沟铁丝网的保护!
太平军的轻步兵或是端着贝克洋枪,或是举着经过改造拉了膛线的褐贝斯,迈着近乎悠闲的步子缓缓向前,他们都是参加过滑县会战的老兵,所有人都有太平天国的官身,起码是个两司马,都是太平军真正的精锐。虽然之前的士气有点低落,但是真上了战场还是能排除一切杂念,聚精会神地作战,在这个时候想太多可不利于保命。
双方的距离靠近到了350步,大约就是600码的样子(为毛要用码不用米呢?因为公制的米还没有出现),明军已经停止了前进,陈玉成的视力很好,远远的就看见所有的明军步兵都放平了枪口!
350步就开枪?疑问刚刚在心头升起,前方2000多支黑洞洞的枪口就突然爆发出无数耀眼的火光,白烟瞬间将明军阵线遮盖,几乎在同时惨叫声就在陈玉成耳边响成一片!
本来悠闲漫步的太平军老兵立即为之一乱,第一道散兵阵线上至少有三成的人倒了下去!剩下的人也都踌躇不前,基层军官们的呼喝声此起彼伏,都是在督促部下继续向前的。
这枪打得好远,也好准……
陈玉成大约估算了一下双方间隔的距离,倒吸了口凉气。350步!自己这边可没有几支洋枪能打得到!
其实太平军其实也有少量的贝色麦洋枪,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制造底部扩张弹,在亚洲只有朱济世控制的工厂能够量产这种子弹,当然是非卖品,太平军想要购买只能从欧洲进货。价格高昂且不用说,就是运输时间也足够耽误军情了。所有太平军的线膛枪还在使用传统的圆形铅弹,而且制造的很粗糙,所以线膛枪的射程大打折扣,子弹填装的速度也很慢,三四分钟能打出一枪就不错了。
正在陈玉成感叹明军洋枪射程和精确度的时候,第二阵排枪齐射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这枪打得好快啊!陈玉成刚想到这里,就感觉到自己大腿一阵剧痛传来,然后就再也没有站立的力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