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衣领上油腻腻,胡子长了满下巴。脖子上黑黑的,也说不清是胡子还是泥垢。
运涛问:“你坐了官儿?”
冯大狗伸出大拇指头,笑笑说:“不敢说大话,当上一名小小的亲兵。俺旅长喝茶、吃饭、睡觉,都得叫我管着!”
运涛从上到下看了看,心上想起大贵的事,心想:也许他能帮帮忙。他说:“咱弟兄们轻易不见了,走吧,到俺家去坐坐。”
冯大狗看准了运涛的意思,不言不语跟着运涛走回来。一过苇塘,忠大伯在门口站着,看见运涛后头跟着个当兵的,心里很是腻歪,他想:“这年头!躲还躲不及,又招惹这个人们干吗?”当运涛走近了,介绍说是本村的熟人,才搓着手走上去说:“咱好象还没见过面,家里坐坐吧!”
冯大狗弯了一下腰,所答非所问:“老是做个庄稼活,成年价土土浆浆,一大家子人,饭都吃不饱,衣裳也穿不上。洋枪一背,什么都有了!”
冯大狗笑笑嘻嘻,走进忠大伯家里。一进门忠大伯就喊:“快擦擦桌子,烧壶茶!”朱老明、严志和,听说来了客人,走到阶台上,把冯大狗迎进去。忠大伯用袖子掸了炕沿上的土,请冯大狗坐下。说了一会话,贵他娘拎上茶来,忠大伯用手巾擦了茶碗,给冯大狗斟上茶,说:“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冯大狗听了,扬扬得意地说:“我请假回家来看望,还想把家眷带出去享福,给我老爹老娘买身小羔皮袄穿上。听旅长的话口儿,不久我就要下连当连长了。”
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象个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烧着眉毛,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治,立刻请他喝酒吃饭。吃着饭,冯大狗见屋里大人孩子这么多人,他问:“你家出了什么事情?”
忠大伯跨上炕沿,让酒让饭,把大贵的事情说了。冯大狗已经有了七八分酒意,醉醺醺的,摇头摆脑说:“这个好说,用不着上愁。”
忠大伯笑笑说:“你想推一下子横车?”
运涛也向前说:“忠大伯他们才打关东回来,大贵兄弟又碰上这倒霉的事,请你帮帮忙吧!”
冯大狗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熟肉放边嘴里,边嚼着伸开长脖子咽下去,说:“这个好说,四指长的小帖儿就办了事了!”伸手摸进衣袋,掏摸了半天,说,“嗯,名片子没带着。”
忠大伯说:“叫运涛上你家里去拿。”
冯大狗又说没带回来,运涛赶快跑到大街上去买了白纸片来,找了笔砚,开始写名片。运涛磨好了墨,蘸好了笔,问:
“写上‘冯大狗’?”
冯大狗连忙摇摇手,说:“不,不,我有了官讳,叫‘冯富贵’。”
运涛在白片上工工正正写上“冯富贵”三个字。端相了半天,又问:“什么官衔?”
一问官衔,冯大狗又楞住了,张嘴就说:“四十八师,三十八旅,二十八团,第八营,上尉连长吧!”
运涛一边写着,就觉得奇怪,怎么都带着个“八”字?冯大狗吃着饭,看见江涛睁着两只明亮亮的眼睛看着他,就问:“这个兄弟好精神……”运涛说:“是俺兄弟……”又说:“还得请你劳驾走一趟。”冯大狗把手掌向上一伸,说:“用不着!”
运涛只好拿上“冯富贵”的名片,走到学堂里。招兵的一听,是一位连长来说情,立刻去找冯老兰,运涛跟在后头听着。冯老兰拿起名片一看,睁开大眼睛瞪了运涛一眼,说:“什么冯富贵?是冯大狗,包上皮儿养不活的家伙!”啪地一下子,把片子抛在地上,用脚踩住。
运涛看架势不好,慌慌急急走回来,把冯老兰的话跟冯大狗一说。冯大狗把筷子在桌上一放,说:“俺家族长的事,老天爷也管不了。”说着,端起屁股往外走。
一家子人眼看着他走出去,江涛跟到门外看了看,见他蹒蹒跚跚走过苇塘,慑悄悄地走回来说:“欠把他拉回来,摁着他脖子吐出咱的酒饭!”一屋子人大眼睛瞪着小眼睛,谁也想不出办法来。朱老忠觉得这些人未免欺人太甚,一时气愤,心上急痒难耐,仇恨敲击着他的胸膛,走出走进,说什么也站不住脚了。耳朵里象有老爹朱老巩的声音在叫唤,他走到门道口,把手放在铡刀柄上,才说扯起来往外跑,又犯了思量:“还是从长里着想的好!”又走进屋里,坐在炕沿上抽起烟来。抽了一袋又一袋,沉思默想了老半天,猛地把拳头一伸,说:“好!目前事情既然落在咱的头上,也无别的办法了。
也许坏事成了好事,去吧,去当几年兵吧,在他们认为是‘祸’的,在咱也许认为是‘福’。我早就想叫大贵去捋枪杆子,这正对付我心里的事!”
他这么一说,朱老明、严志和,一屋子人都松了一口气。忠大娘拍着两个巴掌,负气说:“着啊!去吧,有什么愁的?”
忠大伯和忠大娘一席话,倒把人们说乐了。
运涛走到招兵的那里,要求放大贵回家睡一晚上觉,第二天跟他们一块走。招兵的说什么也不干。运涛说,“你们不要担心,他跑了和尚跑不了寺,跑了他有我顶着!”招兵的看运涛好身条,更聪明,才答应他打个手印,把大贵保回来。忠大娘见大贵回来了,心里也高兴,到朱老星家去找了俩鸡蛋来,动手给大贵包饺子。吃着饭忠大伯说:“大贵!谁叫你上西锁井去来?你不知道西锁井土豪霸道们厉害?就不经这个心!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还有什么办法?我孩子不多,也不是多嫌你,是为了咱有个捋枪杆的,将来为咱受苦人出力,你就安心服业地干去吧!干好了再回来见我。”
大贵一听就哭了,说:“谁承望的?从关东回到家来,受人欺生,谁叫你想回老家!”
忠大伯又说:“常说,艺不压身。比方你志和叔吧,本来是个庄稼人,他经心用意学会了垒房,就成泥瓦匠了。你要是学会了捋枪杆,说不定将来就有多大的升发哩!”忠大伯说了这句话,再不说什么,只是闷着头楞着。大贵剩下一碗饺子,忠大娘端在他跟前,他呆了半天也不吃。
忠大娘撅起嘴,斜起黑眼仁盯着,把碗向忠大伯跟前挪挪,说:“快吃饭吧,饺子凉了!”
忠大伯说:“你们吃吧,我不想吃。”
忠大娘听得说,瞟了他一眼说:“什么,又不吃了?”
忠大伯说:“我心里闷得慌。”
忠大娘说:“就是那么爱忧愁,象个孩子,芥子大的事儿也忧愁。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穿,年幼的人们到外头去闯荡闯荡,经经困难也好。”说着,她把碗在忠大伯跟前一顿,说:“给我吃了!看看你,遇上一点小事就不好好吃饭,吃了!”
忠大伯慑着眼睛看了看她,不言声儿端起碗来。忠大娘见人们都看着她,脸上一红,说:“你不知道他这个性道,就是得管着点儿,不能光由着他。”
忠大伯吃完饭,天黑下来,说了会子话,人们才散了。一家人吹灯睡觉,明天大贵还要上路呢。
大贵心眼悍实,在那个社会里,虽然出了这么大事情,他要离开家乡去给军阀们当兵了,还象没事人儿,把脑袋在枕上一搁,就呼呀呼地睡着了。朱老忠翻过来掉过去地睡不着觉,他自小里就是这个脾气,想干的事情一定要干成;想下关东,抬起腿来就闯了关东。好不容易到了关东,受了千辛万苦,才安下家立下业来,又想起家乡。本来贵他娘嫁他的时候,早就说好,不能离开她的家乡。他又舍不得她,死乞白赖,苦苦央求。贵他娘一时心思绵软,才折变了家产,跟他回老家。不管千难万难吧,总算回到家乡了。家乡无房也无地,他们又亲自下手盖房。好不容易把房盖上,有了家窝住处,大贵又被冯老兰抓了兵。一大溜子作难的事情集在他们身上,他抬起眼睛看了看满屋子黑暗,说:“天呀!天呀!”这时他的心肝就象要呲裂了,好不难受!心里又嘀咕起来:
“他好霸道!要压得我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一个人想想这个,又想想那个,说什么也睡不着觉。只觉得心里焦渴,身上发烧。抬起头来看了看,窗外黑黑的,街上有敲木梆儿的声音,起了更了。他又把头放在枕头上,想到他再没有别的亲人,就只有贵他娘和两个孩子。一时觉得贵他娘对他的恩情比海还深,比山还重。
这话一点不假,朱老忠年幼的时候,光棍汉儿一条。今天走到南,明天又闯到北,象棵没根儿的蓬蒿,心上拴不住笼头。鞋鞋袜袜没人做,睡起觉来缺半边人儿。自从贵他娘坐在他的炕头上,冬穿棉夏穿单,不管破的烂的,缝洗得干净利落,到什么季节,不用说话,衣裳就穿在身上。下地做活,黑灯瞎火地走回来,一进门有饭吃,一拎壶有水喝。不管走了多么远的路程,一进门炕上有个舒心的人儿,就象减轻了身上的疲劳。两个人搭了十几二十年的伙计,没拌过嘴,没吵过架,老夫妻总是睡在一条炕上。朱老忠常想:睡在她的身边呀,不穿棉袄过得了冬,不扇蒲扇过得了夏,忘了饥忘了渴。夜深了,睡不着觉的时候,两口子常说闲话儿,朱老忠要说:“贵他娘!贵他娘!你就是咱的活神仙!有了你,我也扒住碗沿子了。”贵他娘就说:“俺不是什么活神仙,就是会做两手苦活呀!”
朱老忠睡不着觉,贵他娘也失了困。孩子被抓了兵,明天就要离开家。娘呀,她的心象在滚油里煎着。军阀混战的年头去当兵,死着回来,还是活着回来,还不一定。她的心,闪闪飘飘,跳个不停。由不得又想起死去的父亲和母亲,想起她的一生:
贵他娘一生下来,娘就死了。爹穷得不行,养不起她,为了得到一点钱和一点粮食,养家糊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