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1 / 1)

入了夏,骤雨来得急,去得也快。

正式进了六月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燥热。许是去年夏天下雨太多,将今年份的凉爽都用光了,今年的夏日格外酷热。勤政殿中,四品官员们各个热得满头大汗,偏偏他们身处皇宫,乃是勤政殿政事堂的官,必须注重仪容。所以哪怕热得浑身是汗,他们也不能宽衣解带,只能闷不吭声地忍着。

唐慎看完一本折子,思索再三,在折子的最末用绿色的笔写下两行小字。

把这本折子放进看完的那堆奏折里后,唐慎又拿起一本折子。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认真看起来。

“大人们,喝绿豆汤了。”

过了晌午,十几个官差抬着一缸缸绿豆汤,进了屋子。

众官齐齐松了口气,开始喝绿豆汤。这绿豆汤中没放任何汤,尝起来其实略苦,可到了这时候,有一碗绿豆汤解暑,已经是美味至极。

喝完绿豆汤,唐慎正要继续办差,就见一个官差捧着托盘,将一叠奏折放到他的桌上。

官差道“唐大人,遵徐相公令,今日起您主要便看西北来的军报。”

唐慎动作一顿,抬头道“听徐相公令。”

到了晚上要下衙时,徐毖将唐慎喊过去,道“今日西北的军报看得如何了?”

唐慎微微低头,恭敬道“下官以往看的多是各地官员呈报上京的折子,今日初看西北来的军报,一时还未适应。请相公放心,明日下官定能做得好些。”

徐毖笑道“唐大人去过刺州,见过那条刺州官道。你也定然知道,修这三条官道的目的不仅仅是通商往来,更是军情储备。此事很多人都有猜测,你也不用意外,我自然是知晓的。然而朝堂中的百官能猜测到一些端倪,辽人未尝不能。年初,辽人犯禁,一伙自称山匪的辽人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幽州城中,犯了命案。西北不容易,西北的军情更是重要。你要仔细看着。”

唐慎目光平静地看着地面,道“是。”

离开勤政殿,唐慎回忆起今天自己看到的那些西北军报。

徐毖说的没错,今年西北的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不仅仅是幽州,从幽州往东,一路到刺州,都有辽人犯禁的倾向。

地方官员呈报上来的折子,大多是向皇帝说地方上发生的大事,甚至是官员们为了讨好皇帝,特意写上一封奏折,千里迢迢送过来拍马屁。

“但我如果看西北军报,此后便不再知晓地方上的事了。”

唐慎心中自有思绪。

不是说各地官员写的奏折都会送到唐慎这儿,让他看。但是现在他是彻彻底底一本折子都看不到了。

徐毖的行为让唐慎起了疑心,但当下他也想不出什么头绪。

没过几日,六月上旬右相王诠在早朝上呈报的那张折子,就显出了效果。

六月廿九,早朝时,紫宸殿中。

王诠再上前一步,道“自先帝起,因大宋与辽国交战不断,军中粮饷需求甚多,故国库空虚已久。但开平十年,我大宋与辽国签订和平契约,自此十九年来,两国各自而治,互不相犯。百姓重税,因战乱起。如今天下太平,当有所改变。”

这话一落地,一人出声道“王大人,此话不妥吧。虽说我大宋与辽国相安无事十九载,但每一年,辽人都虎视眈眈。辽人的狼子野心,世人皆知!若随便减少了军中粮饷,一旦有变,谁能承担?”

说话的是武官中的一个三品将军。

大宋的武官大多在各地守卫边疆,管理各地的军队。留在盛京的武官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但正是这些人,从来不畏惧权臣的威势,哪怕是一个三品参将都敢和王诠叫板。

王诠也没生气,他闷哼一声,道“赵将军,我何曾说过要克扣军中粮饷?”

赵将军“咦,那你是什么意思?”

王诠不再理他,而是对赵辅作揖行礼,道“臣请陛下,宣臣之赋改二十三条!”

赵辅幽幽地望着王诠,视线在百官丛中看了一圈。最后他挥挥手,道“宣。”

大太监季福立刻走上前,拿出一本折子,大声宣读起来。

赋改二十三条!

十几日前,右相王诠就在早朝上说过这六个字,可直到如今,百官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王诠的税改从地方田税开始,由下而上,层层剥夺,最终将税改提升到氏族地主这一阶层。他竭力减少收税时繁琐的中间环节,甚至提出了直接将地方税收收取到中央,最终由中央统一调派的条则。

季福将这条赋改条则读出来后,朝野震惊。

放在过去,地方赋税确实也基本上都先交到中央,再从中央下发下去。但从没有人会做得这么彻底,这么细致!

如果真按这套方案做下去,国家的税收确实会有所减少,但百姓却会更加富裕。长此以往,因百姓富裕了,国库也会再次充盈起来。问题是,这项赋改对收税的效率要求极高,且靠近盛京的省府就算了,离盛京较远的地方呢?

这时,左相纪翁集上前一步,道“赋改二十三条,有利有弊,未尝不可。臣上奏,请重开度支司,以指领二十三条赋改细则!”

话音落地,紫宸殿中,骤然哗然一片。

众人纷纷抬头,看向站在百官最前方的纪翁集。

左相纪翁集,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

纪翁集,字元修,是先帝时期的进士。左相年轻时,并不显名,被先帝派去邢州某县担任县令,一当就当了六年。后因那一年工部治理黄河有功,左相所治理的县正好与工部的工程规划路线撞上了,左相走了狗屎运,被工部的大功劳带着连跳三级,当上了一府府尹。

从当了府尹后,纪翁集传奇的一生便开始了。

黄河流经邢州,整整穿过了邢州。纪翁集在治理黄河上颇有心得,在他的治下,黄河未曾泛滥过一次,邢州境内,百姓康乐,俨然成了一个桃源居。邢州越渐繁荣,过了五年,先帝也发现了纪翁集这个人似乎有点本事,就把他召进盛京。

进盛京那年,纪翁集已经四十岁。次年,辽军来犯,他就跟着大军去西北打仗了。

无论是先帝,还是当时统率三军的徐大元帅,都没想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书生竟然能大败辽军!左相没有神兵妙计,也没有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可他就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分头迎敌,硬生生拆跨了辽军,用三十万宋军打败了号称五十万的辽军。

自此,寒门出身的左相就成了先帝的心腹。

等轮到赵辅当皇帝,纪翁集也屡次立功。开平二十一年,赵辅亲自立他为左相,统领百官。

纪翁集说要重开度支司,这件事不得不让所有人震惊,甚至还有人将目光悄悄投向了王诠,以及站在王诠身后不远处的户部尚书王溱。

度支司,是被太|祖亲手废掉的财政机构。

前朝有设立六部,也有户部,但国家的财政大权并不在户部,而在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户部归户部司掌管,而三司由宰相掌管。朝政大权,被宰相一人执掌了大半!

太|祖废弃三司,提升六部地位,为的就是削弱相权。

如今纪翁集突然说要再开度支司,百官岂能不震惊?

然而赵辅的反应却有些耐人寻味。他脸上的表情并无太大变化,他望着纪翁集,道“纪相为何如此说?”

纪翁集“赋改二十三条,若真正实行,其难度最大之处,便是这与众不同的从下而上的改革制度。古往今来,任何政革都是由上而下,从小到多,如此才能利于掌控。但赋改二十三条,先从人口最多的平民做起,如何确认财银调度,确认赋改的成果,便成了重中之重!”

这时一道声音响起“左相是想重开度支司,还是重开三司?”

开口的不是其他人,竟然是纪翁集同样出身寒门的左丞陈凌海!

纪翁集看了他一眼,徐徐开口。

朝堂上,开始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论。

唐慎身为四品小官,在这种时候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他默默地站在百官的最后方,远远的只能看到四位相公和王溱的后脑勺,连赵辅的脸都看不清。

纪翁集想重开度支司,陈凌海不同意,王诠当然也不同意。

当今户部尚书是王溱,王诠的亲侄子。开了度支司后,纪翁集从王溱手里分权,王诠能同意?

早朝上,百官争辩不休。

唐慎听了很久,忽然发现一直没听到自家师兄说话。他下意识地伸长了头,偷偷地看向王溱。只见王溱高举玉笏,身姿笔挺地站在百官之中。等到左相一派与其他官员吵到不可开交时,赵辅轻轻哼了一声,百官寂静。

赵辅的视线在群臣身上绕了一圈,最后停在王溱身上,他笑道“子丰觉得呢?”

王溱上前一步“臣以为,左相所言,未有不可。”

话一出口,户部左侍郎徐令厚和右侍郎秦嗣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赵辅却笑了“朕也以为,未尝不可。宣,自今日起,重启度支司!”

开平二十九年六月廿九,左相纪翁集重开度支司。

七月初一,右相王诠开始实行赋改二十三条。以北直隶和南直隶为先,在这两个省府中率先进行改革。

度支司刚刚重启,急切需要新的官员。

唐慎熟悉的许多面孔一个个被召进了度支司,比如与唐慎同一届的状元姚僐,比如唐慎的同窗好友梅胜泽。新网址:ui,玫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

。追书神器吧

最新小说: 且以情深共白首 叶辰夏若雪 罗峰柳眉 罗峰君怜梦 赵东苏菲都市潜龙 奶油樱桃 超强近卫赵东 赘婿李石川 亮剑:从重生周卫国开始 花都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