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之上,暮色昏沉。
亲兵出入,灯火通明。
十几艘船舶停靠海岸,随着海浪轻轻摇曳,亲兵个个手提重担,犹如排兵布阵一般,于荒岛深处来回穿梭。亲兵都是骁勇善战,力气非常强大无比,然而,抱着这些重担包袱,依旧吃力喘气非常,包袱悉数重有百斤,走上一趟已经没有力气,更别说要连续走好几趟。
有几名亲兵抱着重担,看着远处一道身影,佩服说道:“这位苏先生,实在令人佩服至极。俺的老家,耕田作物,这田地一年收成若是能够几百来斤,就觉得几年收场已是不错。然而,你瞧瞧我们都已经来回走了几趟,这船舱粮食都已经快要装不下了。
仅此一人耕田,竟然如此产出!”
远处船舫之上,江源矗立船头,受到众多亲兵敬仰、佩服、膜拜。这些亲兵都是农户出身,从小耕田作物,自知想要亩产百斤,其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然而,
先生只身一人,如此荒岛当中,产出千亩良地,万斤粮食!
如何能够不佩服!
远处海岸旁边,蒙恬负责指挥,看着亲兵搬运,大声说道:“马铃薯跟红薯都要挖出,全部搬运到船舱里边。其他奇珍异果则是搬到另外几艘穿上,有些果子容易腐烂,记得要轻搬轻放。
还有,先生已经提醒,这些果子已后可以作为种子栽种!所以你们记得要千万小心,这些都是大秦百姓以后的粮食!绝不可以出现半点疏忽!”
蒙恬站在海岸指挥,看着亲兵搬运货物,可谓是心都提到嗓子眼。当初追随秦王扫并六合,面对帝国千军万马,这位大将军面不改色,如今看到这一袋袋百斤粮食,无不是吹胡子瞪大眼,生怕亲兵会让这些蔬菜水果破损。
江源方才已经提醒,等他回到大秦之后,便要开始大肆种植,这些蔬菜水果都是种子,若是腐烂摔坏的话,容易影响后期种植。听闻这些消息之后,蒙恬自然不敢怠慢,如临大敌一般,,严令所有亲兵,搬运要轻拿轻放!
此时荒岛深处位置,三百名亲兵手拿佩剑,卷起裤腿、勒上衣袖,开始田埂之间割着水稻,整片水稻田一望无际,如今天色已经黝黑,有亲兵一旁举着火把,另外亲兵则是俯身劳作。如此盛大圆月之下,看起来好不热闹!
田埂外边,王翦目瞪口呆,他一直都是心系整个大秦百姓,如今看到亲兵大力采割水稻,又看到半山腰上亲兵采摘水果,而此时此刻荒岛深处当中,还有上千亲兵正在挖着红薯。他不由得想起昨夜营帐当中,江源向着秦王嬴政请示,希望能够跟秦王解调两千亲兵,当时王翦心里冷笑不语,认为先生年轻急功近利。
现在仔细想来,王翦竟是有种,脸蛋火辣辣疼,好在先生为人谦虚,不愿与王翦计较,要不然的话,王翦可得落得灰头土脸尴尬至极!
但是,
即便如此,王翦此时此刻,心里边也是乐呵呵的!
紧紧一块半斤大红薯,能够支持一家人一天吃食!
作为一名领兵将士,如果红薯作为粮食,提供兵将食用的话,就再也不怕打仗挨饿,更比说让普通百姓喝到一碗热腾腾的红薯汤了,试着想一下,普通老百姓自个种个两三亩地,产出百斤红薯,直接足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不用挨饿,不用为了生计担忧,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叛乱自然就少了许多。
因为解决大秦粮食问题,王翦差点跪下来拜谢。
对于此事,江源倒不是特别意外,要知道,这个时代饥荒不是小事,但是每次饥荒发生之后朝廷通常都会采取一些救灾措施,包括开仓放粮、鼓励大户捐献粮食。朝廷会给这些饥荒灾民分两种粮食,一种是要还的粮食,另一种是不用还的粮食。
如果灾民没有离开户籍所在地,也就是常说的逃荒的话,则朝廷给他们按户籍人口发放口粮,这些粮食需要灾民们在丰收后分批还给国家,这种方式大秦采用得最多。
另一种是朝廷直接给灾民发放稀粥,一日当中分发两餐保证灾民不会饿死,这种这是不需要灾民们还,汉朝之后的朝代多数采用第二种方法。
有借有还,故第一种方式饿死的人少,对于这些灾民来说十分有用。因此,有段时间儒家才会直接批判秦朝的救灾政策,认为秦朝实在是太过暴虐,就连应该免费分给灾民粮食,根本就不需要还,更不能收他们粮食的利息。
大秦律法认为国民有交税的义务,灾年受国恩,就当借多少还多少,否则灾民们都会变成疲民,不再劳动而是等着朝廷救济,百姓认为朝廷救济理所当然,就不再劳动,坐等朝廷救济。
有人可能会怀疑,俗话说得好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便没有农作物粮食,农民可以采摘果子,河里可以捕抓游鱼……河里没有鱼了,所以捕获不到鱼充饥;树皮都吃光了,才开始吃观音土。饥荒之时,想进山林捕兽,下河网鱼来充饥是不现实的,因为鱼兽都死绝了。要知道农业地区,可不是原始森林,日常时候,百姓在丰年之时,都会选择捕鱼捉兽改善饮食生活,因此鱼兽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因此,江源出现直接改变大秦粮食格局,也给大秦无数饥荒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
大丰收总共持续三天三夜,两千亲兵于荒岛进进出出,终于装满所有停岸船仓。
秦王待在主船里边休息,心思却是极其活络,尤其听闻王翦汇报,所有粮食果蔬已经装满船舱。
船甲之上,江源吹着海浪打了个哈欠,秦王则是来到王翦身旁,问道:“王大将军,此次共丰收多少粮食?”
王翦手里拿着账簿,记录每艘船舱粮食,最后难以置信说道:“陛下,末将大概算了一下,此番丰收粮食、蔬菜总共产出……万斤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