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李云天起身离开京城,乘官船顺大运河南下,前往南直隶与水师汇合,准备拉开清剿倭寇的大幕。
李云天原本想乘坐停靠在天津港的三桅战船前往南直隶,不过此次南下剿灭倭寇是一次绝密的军事行动,为了避免走漏消息他到南直隶是打着巡察江南的旗号,故而自然要按照惯例走运河。
沿途州府的官员闻讯后立刻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相关的接待事宜,生怕有招待不周的地方。
由于明太祖禁止皇族子弟从政,因此自从大明立国以来除了建文帝的父亲朱标当年以太子的身份巡抚过地方外,朝廷还没有派王爷巡察过地方的军政事务。
虽然李云天这次去南直隶是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名义,但他毕竟是大明第一个活着进封为忠武王的异姓王,在朝廷地位显赫,因此那些州府的官员岂敢懈怠。
对于地方上的这些迎来送往的礼节李云天虽然不赞同,认为既浪费了当地的资帑又耽误了地方衙门的事务,但他实在是不好些什么,毕竟这是官场上由来已久的风气他也不好独善其身,唯有入乡随俗任由那些人折腾。
不过,李云天现在已经贵为大明的郡王并非外人轻易就能见到,再加上此次外出的差事是巡察江南故而不宜与沿途地方州府过多接触,以免有干涉地方事务的嫌疑。
因此李云天并没有下船去见那些老早就守在码头上恭迎的官员,而是派了此次巡察的副手――都察院左副佥御史谢沐恩代他前去应酬。
谢沐恩原本是广西的一名知府,永乐十年壬辰科二甲进士,正统帝登基后被辅政大臣们调来接任因病致仕的原左副佥御史一职。
起来,谢沐恩能获得此职要多亏了李云天,内阁和六部为了左副佥御史一职吵得是不可开交,后来李云天从中调和推荐了谢沐恩,进而使得谢沐恩从广西偏远之地的知府一跃成为了大明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
李云天并不是无缘无故推荐谢沐恩,虽然已经多年没有去过西南,但身为广西、交趾总督他对广西和交趾的官员非常熟悉,谢沐恩无疑是知府一级官员中的佼佼者,能力卓越,这几年将地方上治理得井井有条。
谢沐恩的履历非常好,金榜提名后进入都察院当过五六年的监察御史,然后调到户部又赶了六七年,跟着就外放广西为官。
按理像谢沐恩这种履历的官员最容易升迁,不过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他投靠的靠山因为触怒了永乐帝被贬,进而被朝中敌对派系攻讦,这才不得不到广西这种偏远的蛮荒之地为官。
谢沐恩之所以能当上知府也与李云天有关,李云天当年到了广西后裁撤了一批官员,又上奏朝廷调离和惩戒的一批官员,郁郁不得志多年的谢沐恩这才得以上位,进而在广西知府的位置上干的风生水起。
如果严格界定的话,谢沐恩在朝堂上应该算是六部一派的官员,六部堂官自然不会反对,而李云天被视为内阁阵营的人,他提出的人选内阁阁员们也不会驳回去。
再者了,内阁和六部谁也也没有更合适的官员来做左佥都御史的位子,这个位子既需要出身也需要履历,还要得到内阁和六部的认可,故而谢沐恩这次可谓捡了一个大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朝堂上的文官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派系,这个派系与广西的官员有关,因为李云天总督广西和交趾的事务,交趾的官员虽然来自讲武堂,但广西官员尤其是中高级官员还是来自内阁和六部,不过他们近些年来受到了李云天很大的影响。
因此,广西的这些官员既属于内阁和六部这个大阵营,同时又与讲武堂走得非常近,毕竟能来广西做官的差不多都是官场上的失意人,相比于内阁和六部他们更加认同李云天所创立的讲武堂。
对于内阁和六部来,拉拢广西的那些官员就显得非常重要,毕竟那些官员不是出身于讲武堂,与讲武堂出身的官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事关系隶属于吏部而不是讲武堂。
谢沐恩已近知天命之年,万万没有想到还能有幸担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这样显赫的职务,心中对有知遇之恩的李云天万分感激。
原本谢沐恩进京后想要率先拜访李云天,但被李云天派人阻止,先去了礼部尚书胡滢的府上拜见,然后又去了吏部尚书郭琎、礼部尚书刘中敷、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等六部堂官,再怎么他已经是京官,该拜的码头必须拜到。
由于宣德帝的口谕,张太后让越王回封地思过,越王在太和殿向张太后逼宫的事情非常低调地得以解决,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一儿也不为过。
吏部尚书郭琎和礼部尚书刘中敷有惊无险地逃过了这次事件,毕竟正统帝刚刚登基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虽然郭琎和刘中敷得以从中脱身,但在气势上已经完全被当时坚定支持正统帝的胡滢所压制,心有不甘地交出了六部文官领导者的地位。
李云天这次下江南,除了谢沐恩等随行的官方人员外,还有她的两位夫人即雷婷和娜莎,以及山口惠子。
雷婷可谓是李云天的秘书官,自然要跟在李云天的身边,而娜莎则是要回交趾,协助李云天清剿南洋水道上的海盗。
至于山口惠子,她这次要趁着李云天大力清剿倭寇的时机返回日本,去完成她心中的复仇大业。
陈凝凝、柳雯晴和郑婉柔在鲁天行被关进诏狱后相继回到京城与李云天团聚,由于三人事务繁忙,故而只待了半个月就不得不离去。
为了吸取这次越王逼宫事件的教训,娜莎这次回交趾特意把李云天的一些儿女带了过去,以免一旦京城出事所有人都被困在京城成为人质。
李云天其实并不同意这样做,但包括周雨婷在内都支持这一做法,故而也就只好头答应下来,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女们被未来的敌人一网打尽。
不过,周雨婷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忠武王府的世子李安邦和镇国将军李安宇必须要留在京城,两人可是忠武王府的合法继承人,也是忠武王府未来权力的象征,故而自然要留在京城伴驾,否则难免会被外界认为李云天有二心。
自从李云天得以成为忠武王后,其子女也随之得以封爵,除了李安邦是郡王府世子外,其余诸子皆被封为镇国将军,女儿们则被封为县主。
这令周雨婷心中不由得有几分感慨,想当年她可是承蒙永乐帝的恩旨才成为英睿县主,而现在女儿们却都得以进封为县主,实在令她没有想到,恍如梦中一般。
一路上,李云天悉心教导着那些跟随娜莎前去交趾的儿女们,他平时实在太忙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他们,这次正好趁机来弥补这个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李云天成为忠武王后,前来府上想要与李云天结为亲家定下娃娃亲的人越来越多,既有皇族贵戚也有文武大员,还有财大气粗的商贾。
对于那些前来提亲者,李云天让周雨婷一一婉拒,以相等儿女们年龄大后再考虑这件事情。
虽然外界对此纷纷以为李云天是太过沉稳,不想让太皇太后误解他在暗中拉拢朝中权贵,可实际上周雨婷很清楚他这样做是不想拿儿女们的幸福当做权力交易的筹码。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云天既然在朝堂上身居高位,那么与各方权贵联姻就是一个必然。
就在李云天启程南下的前一天,太皇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将孙太后的次女、正统帝的亲姐姐永德公主赐婚给李安邦,待日后两人成人后完婚。
此道懿旨一出立刻轰动了京城上下,谁都知道大明自立国后就在洪武皇帝的祖制下大力限制皇族和外戚,这使得皇家的女儿纷纷下嫁平民以及官,皇家的子弟也取平民或者官家庭出身的女子为妻。
太皇太后的这道懿旨无疑打破了明太祖的祖制,这意味着她对皇族和外戚的观已经在李云天的影响下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由先前的压制改为了扶持。
正如李云天所的那样,倘若大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最值得大明天子信赖的还是皇族和外戚。
不可否则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中也有忠贞之人,可真能舍弃了姓命追随大明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要不然永乐帝登基后不会有那么多建文旧臣成为其臣子。
而在两百年后的南明时代,与清军作战的不少都是皇族子弟,毕竟对他们来大明不仅仅是国,更是一个家。
张氏太皇太后的这道赐婚的懿旨不仅使得李云天的声威得以进一步提升,而且也改变了大明皇族从明太祖以来的婚姻旧制,使得皇族逐渐与大明的权贵通婚,改变了大明朝政的格局,使得皇族外戚登上了大明的权势舞台,成为了大明朝堂上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和内廷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这正是李云天所希望看见的一幕,皇族外戚的崛起既制衡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同时也使得皇帝在用人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进而间接消弱了内廷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李云天承认司礼监能有效地分担了皇上的公务,但从长远来看如果给宦官太大的权力的话必将遗祸无穷。
这也是清朝汲取了明朝的教训对宦官大力打压的原因,即便是慈禧太后的宠宦安德海也被山东巡抚以“擅离京城、违背祖制”为名砍了脑袋,至于权倾一时的李莲英也只不过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奴才,虽有很大权限但只是一个特例,并没有提升宦官在清朝的地位。
当船队进入江南地界后,李云天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一大股倭寇忽然之间毫无预兆地就偷袭了宁波市舶司,抢走和焚烧了码头仓库里的大量货物,损失惨重。
。